藝術之花為人民絢麗綻放——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盤點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ye) 庭
由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主體(ti) 活動近日落下帷幕。作為(wei) 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hui) ,兩(liang) 萬(wan) 餘(yu) 名文藝工作者共同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奉獻了一屆藝術盛會(hui) 。
9月29日,文化和旅遊部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盤點本屆藝術節的亮點和成績。
近20萬(wan) 人次走進線下場館,超3.5億(yi) 人次共聚雲(yun) 端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周漢萍介紹,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全國78家文藝院團、112個(ge) 基層文藝團體(ti) 近兩(liang) 萬(wan) 名文藝工作者共赴藝術之約,薈萃84台舞台藝術精品、145部群眾(zhong) 文藝佳作、32個(ge) 合唱團和1007件美術、書(shu) 法篆刻、攝影作品,近20萬(wan) 人次走進劇場、美術館、博物館、展覽館,超3.5億(yi) 人次共聚雲(yun) 端,圓滿實現了“藝術的盛會(hui) 、人民的節日”的辦節宗旨。
本屆藝術節共有80餘(yu) 台優(you) 秀劇目完成158場線上線下演出。這些劇目主題鮮明、類型多樣,涵蓋戲曲、話劇、兒(er) 童劇等多種藝術形式。15部劇目獲文華大獎,其中有緊跟時代步伐,彰顯時代精神的話劇《塞罕長歌》、彩調劇《新劉三姐》等現實題材作品;有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評劇《革命家庭》、舞劇《騎兵》等革命曆史題材作品;還有堅持守正創新,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裏江山圖〉》等曆史題材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之變,彰顯了中國之進,回應了人民之呼,是新時代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周漢萍說。
以第十九屆群星獎評選為(wei) 抓手的群眾(zhong) 文藝活動,從(cong) 3月持續至9月,成為(wei) 本屆藝術節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鍾華說,群星獎展演選拔活動共舉(ju) 辦約1.8萬(wan) 場,線上線下觀眾(zhong) 總人次突破9000萬(wan) ,展演場次、觀眾(zhong) 人次均創曆屆新高。
一批德藝雙馨文藝人才脫穎而出
周漢萍介紹,本屆藝術節參演專(zhuan) 業(ye) 院團演職人員共11968人,平均年齡36歲,其中年齡最小的5歲,年齡最大的84歲,一批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弘揚正道、追求德藝雙馨的優(you) 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編劇盛和煜、李莉、陳湧泉,導演王筱頔、毛爾南、李伯男,演員仁青頓珠、劉薇、楊俊等15名文華編劇獎、導演獎、表演獎獲得者,都是近年來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潛心創作的優(you) 秀代表,體(ti) 現了各自藝術領域的領先水平。
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創作部主任毛爾南,憑借兒(er) 童劇《送不出去的情報》,獲得了文華導演獎。對他而言,參加本屆藝術節,既是一次個(ge) 人作品與(yu) 才華的展示,也是一次對藝術創作規律的再認識和對自身創作能力的再提高。
“兒(er) 童戲劇工作有培根鑄魂的作用,以優(you) 秀的文藝作品在孩子們(men) 心中播撒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是兒(er) 童戲劇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毛爾南說,“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承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作更多符合大眾(zhong) 期待的兒(er) 童劇,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課題。”他表示,作為(wei) 新時代文藝工作者,今後要繼續把德藝雙馨的要求“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理念,以飽滿的熱情為(wei) 觀眾(zhong) 奉獻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不負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的藝術作品。
本屆藝術節,廣場舞首次以單獨門類參與(yu) 群星獎評獎。北京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原亮參與(yu) 創作的廣場舞《一起向未來》獲得群星獎。在他看來,本屆藝術節及群星獎評選,對於(yu) 群文人才培養(yang) 和群眾(zhong) 文藝隊伍建設,都產(chan) 生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比如,北京市文化館根據北京冬奧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編創的廣場舞,不僅(jin) 在北京深受歡迎,還引發了全國3300多個(ge) 文化館的響應,教學視頻網上點擊量達1.55億(yi) 人次。“這大大增強了群文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心和職業(ye) 自豪感,也推動群眾(zhong) 文藝隊伍不斷壯大起來。”原亮說。
平均票價(jia) 比平時低15%~20%
為(wei) 落實文化惠民政策,本屆藝術節遵循“社會(hui) 效益優(you) 先、市場運營為(wei) 主”的票務推廣原則,線下演出實行低價(jia) 票政策,平均票價(jia) 水平比平時低15%~20%,中低價(jia) 票占總量的70%,最低票價(jia) 50元。線下展覽免費預約參觀,線上活動免費開放觀看,實現了“全民參與(yu) ”“全民共享”。
受疫情影響,本屆藝術節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ju) ,其中線上演播成為(wei) 文藝作品呈現的重要渠道,藝術節期間有280多個(ge) 平台參與(yu) 線上直播,確保了展演、評獎工作的順利開展。
周漢萍介紹,為(wei) 提高線上演播效果,助力線上演播常態化,本屆藝術節首次成立線上活動與(yu) 技術部,還對2000餘(yu) 位全國文藝院團工作者進行了新媒體(ti) 運營傳(chuan) 播培訓。此外,文化和旅遊部門戶網站開設了“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專(zhuan) 欄”,建設雲(yun) 劇場,打造雲(yun) 展覽,訪問量達2000萬(wan) 人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