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推動銀行減費讓利
作者:陸敏
中國銀保監會(hui) 近日披露了上半年銀行業(ye) 減費讓利的相關(guan) 數據。據統計,21家主要銀行為(wei) 其他各類市場主體(ti) 減免服務費用1375億(yi) 元,同比增長9.5%。21家主要銀行重新梳理和評估服務項目及價(jia) 格標準,平均取消計費服務項目14項,平均下調計費服務價(jia) 格16項,平均向其他各類市場主體(ti) 實施減免優(you) 惠46項。
真金白銀的讓利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銀行業(ye) 上半年為(wei) 穩住經濟大盤、紓困市場主體(ti) 做出的切實行動。減免服務費用同比增長幅度較大,也體(ti) 現了今年年初印發的《關(guan) 於(yu) 規範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jia) 管理的指導意見》等規章製度施行後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淨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推動銀行業(ye) 加大對市場主體(ti) 的減費讓利尤為(wei) 不易。首先,從(cong) 銀行機構來看,減費讓利考驗著機構的綜合經營和管理能力。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同時,要實現減費讓利就必須降成本。一家國有大型銀行的董事長曾深有感觸地表示,“減費讓利是一項技術量很高的活兒(er) ”。
從(cong) 總額來看,雖然近年來銀行業(ye) 整體(ti) 利潤並不低,但有些機構的盈利水平已經可以用“微薄”來形容。不少大型銀行通過金融科技以及數字化轉型推動各個(ge) 業(ye) 務環節降成本,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有大量中小銀行尚無相關(guan) 技術實力,其減費讓利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降不下來,主要包括業(ye) 務開展和管理費用成本,以及不良貸款等風險成本。
其次,從(cong) 監管的角度來說,如何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製度,推動形成減費讓利的長期機製,考驗著監管的能力水平。如上述《指導意見》就從(cong) 壓實機構主體(ti) 責任、規範服務定價(jia) 方法和價(jia) 格校準機製、明確服務適當和價(jia) 格匹配要求、強化服務價(jia) 格信息披露、完善服務外包與(yu) 合作業(ye) 務價(jia) 格管理、鼓勵主動惠企利民、設定服務價(jia) 格行為(wei) 監管紅線七方麵明確監管要求,在強調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的同時,推動銀行機構對服務價(jia) 格實行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有助於(yu) 進一步挖掘和釋放降費潛力。
在具體(ti) 操作層麵,監管部門采取了“放”“管”結合的辦法,即一方麵鼓勵銀行機構千方百計降成本,主動挖掘降費空間,另一方麵劃定紅線、嚴(yan) 控機構的服務收費行為(wei) ,保障客戶知情權,推動服務價(jia) 格與(yu) 服務質效相匹配。值得注意的是,據監管近期調查發現,有個(ge) 別銀行機構還存在第三方合作機構收費質價(jia) 不符、增加企業(ye) 融資成本等情況。下一步,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銀行業(ye) 服務外包與(yu) 合作業(ye) 務的價(jia) 格管理。
監管部門需要在“放”“管”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其最終的評價(jia) 標準是能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效,是否改善了人民群眾(zhong) 的金融消費體(ti) 驗。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持續推動銀行業(ye) 減費讓利意義(yi) 重大,還需多措並舉(ju) ,讓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切實惠企惠民。(陸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