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報考人數由17.2萬躍升至1144.2萬——“教資熱”為何熱度持續攀升

發布時間:2022-10-12 10:33:00來源: 工人日報

  “雖然我讀的不是師範類院校和專(zhuan) 業(ye) ,但是還是想到中學當老師。在如今的就業(ye) 形勢下,教師是很不錯的職業(ye) 。”在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就讀的王淼剛剛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他告訴記者,周圍好幾位同學都報名參考,期待畢業(ye) 後能到中學當物理教師。

  9月伊始,全國31個(ge) 省份啟動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的報名工作,筆試將於(yu) 10月29日舉(ju) 行。據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已由最初的17.2萬(wan) 人次、躍升至2021年的1144.2萬(wan) 人次,其中800萬(wan) 報名者是非師範生。

  近年來,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明顯增加,熱度持續攀升,甚至有人認為(wei) ,教師證正在成為(wei) 大學生畢業(ye) 的標配。

  職業(ye) 吸引力不斷增強

  “要想成為(wei) 一名教師,取得教師資格證是基本條件,這個(ge) 證我必須要拿到手。”王淼告訴記者,為(wei) 了保證萬(wan) 無一失,他的課餘(yu) 時間都泡在圖書(shu) 館全力備考。

  從(cong) 大環境來看,提高教師待遇是近年來的高頻詞,教育部去年底公布的《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於(yu) 或者高於(yu) 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教師的薪資待遇不斷提高,在編製上也予以優(you) 先保障,教師職業(ye) 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大。

  日前,教育部有關(guan) 負責人講道,我國將持續推進職稱改革,深化教師評價(jia) 改革,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完善教師工資待遇長效聯動機製,寫(xie) 好“惠師篇”。

  隨著教師職業(ye) 吸引明顯增強,教師資格證的報考人員呈逐年攀升、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報考教師資格證、走上教師崗位,對於(yu) 教師隊伍的整體(ti) 素質與(yu) 完善教師隊伍人才建設,確實是一件好事。”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

  “多個(ge) 證書(shu) 多條路”?

  在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的背景下,“技多不壓身”“多個(ge) 證書(shu) 多條路”的心態也是不少報考者選擇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原因。

  “文科專(zhuan) 業(ye) 就業(ye) 形勢不太好,考個(ge) 教師證讓自己能多條路。”山東(dong) 大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的大四學生小莫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取得教師資格證,到中小學任教是自己就業(ye) 方向之一。

  數據顯示,在2021年報考的考生中,有近四分之三為(wei) 非師範類考生。多名報考教師資格證的非師範生對記者講道,教師資格證書(shu) 隻是讓自己在未來就業(ye) 市場上多一道保障,教師也隻是職業(ye) 備選,並沒有從(cong) 事教師行業(ye) 的明確意向。

  “實際上,很多考生考教資隻是備用,為(wei) 就業(ye) 多留一條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周青說,“教資熱”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學生就業(ye) 的壓力和職業(ye) 選擇時的迷茫。不少大學生容易盲目從(cong) 眾(zhong) ,對個(ge) 人職業(ye) 規劃沒有建立清晰明確的認識。

  “教資熱”尚待回歸理性

  有受訪者認為(wei) ,破除就業(ye) 困境有利於(yu) 減少大學生盲目報考“教資”的衝(chong) 動。這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發力,破除大學生的就業(ye) 困境。有關(guan) 部門要盡力拓寬大學生就業(ye) 渠道,提供有效的就業(ye) 指導,幫助學生製定精準的職業(ye) 生涯規劃;大學生自身更要保持平穩良好的心態和獨立冷靜的判斷力,結合自身興(xing) 趣和所學專(zhuan) 業(ye) ,量體(ti) 裁衣,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ye) 。

  熊丙奇表示,從(cong) 多元就業(ye) 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穩定,是囿於(yu) 當下就業(ye) 形勢的選擇。很多畢業(ye) 生或求職者為(wei) 了有一個(ge) 相對穩定的收入,擠破頭想去考取編製或者公務員,從(cong) 就業(ye) 的多樣性和激發社會(hui) 創新活力的角度來看是有一定弊端的。

  “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教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感,發自內(nei) 心對教師職業(ye) 的喜愛與(yu) 堅守。教師資格證隻是對教師專(zhuan) 業(ye) 知識素養(yang) 的基本考量,是成為(wei) 良師的入口。期待那些真正有從(cong) 教準備的學子走上講台。”周青對記者講道,希望“教資熱”回歸理性,吸引那些真正有誌於(yu) 教書(shu) 育人的學子報考。(記者於(yu) 忠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