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續,今年“冷冬”還是“暖冬”?

發布時間:2022-10-12 10: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韋香惠)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

  對於(yu)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的問題,中國氣象局向中新網回複,目前還不能發布相關(guan) 預測。國家氣候中心將在10月下旬開展冬季氣候大會(hui) 商,會(hui) 及時提供最新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

  拉尼娜事件後,冬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的音譯,是指赤道附近東(dong) 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

  今年8月,世界氣象組織依據全球長期預報產(chan) 品中心預測,當前的拉尼娜事件將在未來六個(ge) 月內(nei) 持續,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為(wei) 70%,但2022/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將逐漸下降至55%。

  國家氣候中心表示,拉尼娜事件對中國華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區域氣候異常有重要影響。

  一般情況下,發生拉尼娜事件後的冬季(當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國冬季氣溫異常的主要特征為(wei) :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華北北部、東(dong) 北南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東(dong) 部和北部、西北地區大部等地。

  拉尼娜事件發生後我國冬季降水主要表現為(wei) :大範圍降水偏少,尤其是東(dong) 北東(dong) 部、長江中下遊沿江、西南地區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區北部、西北地區東(dong) 部等地降水偏多。

  需要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的影響有年代際差異。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1951年至今發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當年我國冬季均為(wei) 冷冬,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後拉尼娜事件當年出現暖冬的頻率增加。

  今年秋季全國呈現“暖幹”氣候特征

  今年秋季以來(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全國平均氣溫16.7℃,較常年同期偏高0.6℃;全國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9%,呈現“暖幹”氣候特征。

  全國共有679個(ge) 國家級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當月曆史極值,其中安徽青陽、湖北陽新等321站達到或突破當季曆史極值。

  全國平均降水量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7少。全國共有86個(ge) 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達到或突破當月曆史極值,其中21站達到或突破當季曆史極值,雲(yun) 南瀘西突破曆史極值。

  國家氣候中心提示,拉尼娜事件隻是影響我國秋冬季氣候的下墊麵強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氣候北極海冰、歐亞(ya) 積雪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大氣環流係統內(nei) 部自然變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