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菜籃子”!看蔬菜大棚如何變身“綠色車間”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全國蔬菜在田麵積9435萬(wan) 畝(mu) ,同比增加184萬(wan) 畝(mu) ;10月上旬產(chan) 量2409萬(wan) 噸,同比增加71萬(wan) 噸。全國“菜籃子”生產(chan) 穩定、供應充足、市場平穩。
“西果東(dong) 輸 南菜北運”豐(feng) 富百姓餐桌
這裏是華東(dong) 地區最大的蔬菜市場——南京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中心,每天進出貨車3萬(wan) 輛,每天5萬(wan) 人次的流量,每天交易品種超10萬(wan) 種,全年交易量超1100萬(wan) 噸。走進這裏麵積達數萬(wan) 平方米的交易區,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ge) 蔬菜大世界,五花八門,新鮮奇特的蔬菜,應有盡有。
在市場的客菜區,聚集了200多種高原菜和內(nei) 陸菜。這些外地的蔬菜都是長途跋涉運輸而來。
南京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中心市場經營戶 張玉利:我們(men) 把貨從(cong) 農(nong) 民手上進過來之後,放在冷庫裏麵打冷,運輸的過程當中都有冷鏈。
南京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中心眾(zhong) 彩蔬菜市場客菜二部主任 孫勤龍:一路走高速下來,裝卸、擺完要將近2個(ge) 小時,馬上到我們(men) 老百姓的桌上。
在采訪的時候,就有從(cong) 外地轉運來的高原菜,不斷進入市場。作為(wei) “西果東(dong) 輸、南菜北運”的重要節點,南京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中心一天的貨物吞吐量就能達到3萬(wan) 噸左右,而像這些市場商戶,他們(men) 每天經手的蔬菜就有好幾千斤。
設施蔬菜挑大梁 蔬菜大棚變身“綠色車間”
市場裏的蔬菜品種越來越豐(feng) 富,除了和便捷的物流交通息息相關(guan) 之外,還和我國設施農(nong) 業(ye) 特別是設施蔬菜的發展密不可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設施蔬菜產(chan) 量占主材總量的30%,已經成為(wei) 蔬菜生產(chan) 供應不可或缺的部分。
設施蔬菜是指采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生長的蔬菜,常見的設施就有溫室、大棚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包括黃瓜、番茄、茄子等在內(nei) 的近30個(ge) 種類的蔬菜依靠人工辦法,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年生產(chan) 。
在全國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之一的山東(dong) 壽光,蔬菜種植麵積60萬(wan) 畝(mu) ,設施蔬菜占比就達到了95%。在壽光稻田鎮村民崔新中的蔬菜大棚裏,安裝了包括智能放風機、智能植保機等在內(nei) 的近10種智慧設備。
山東(dong) 省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村民 崔新中:像我這個(ge) 大棚,用一部手機全能操控了。我打開補光燈,這還有新安裝的智能巡航植保機。
現在,壽光建成投用了占地2.3萬(wan) 畝(mu) 的18個(ge) 智能化園區,全部覆蓋大型水肥一體(ti) 機、智能控溫、自動補光等新技術。同時,有5萬(wan) 多個(ge) 大棚應用了物聯網裝備,蔬菜大棚變身成為(wei) “綠色車間”。
山東(dong) 省壽光市稻田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 桑迎彬:集成應用先進的設施農(nong) 業(ye) 裝備,與(yu) 傳(chuan) 統的日光溫室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生產(chan) 效率提高50%以上。
除了山東(dong) 壽光,目前,我國已逐步形成了黃淮海及環渤海、長江中下遊、西北、東(dong) 北、華南地區5大設施蔬菜優(you) 勢產(chan) 區。
在寧夏靈武,當地蔬菜種植總麵積達到6.18萬(wan) 畝(mu) ,其中設施蔬菜3.84萬(wan) 畝(mu) ,由於(yu) 當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這為(wei) 冷涼蔬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靈武縣興(xing) 旺村村民馬萍正在自家溫棚裏采摘成熟的西紅柿。在沙地裏生長的西紅柿,沙瓤而且多汁,深受消費者喜愛。
“植物工廠”:讓蔬菜達到最佳生長狀態
隨著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的不斷發展,一種不需要土壤、不需要陽光的高效種植方式“植物工廠”來了。跟隨記者一起去看看神奇的植物工廠。
進入北京的這家植物工廠前,工作人員都要換上幹淨的工作服,還要經過風淋室消毒,這些工序都是為(wei) 了保證蔬菜免受病蟲等的侵害,能在潔淨的環境下生長。
某植物工廠負責人 武仲生:像包括它的光照、濕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灌溉時間等等,這些參數都是計算機來控製,都是給植物來量身適配的,給植物創造它最適合的生長環境。
在這裏,蔬菜的根基並沒有土,而僅(jin) 僅(jin) 隻有水。水裏麵不僅(jin) 有獨家配製的各種營養(yang) ,還有很好的溶氧量,水溫還能根據植物的生長進行調整,這樣不僅(jin) 給蔬菜提供了最好的生長條件,而且還節約了它們(men) 生長所需的耗水量。
某植物工廠負責人 武仲生:我們(men) 生產(chan) 一棵菜大概需要500毫升的營養(yang) 液,營養(yang) 液是自循環的,沒有外排。
在河南這個(ge) 占地50畝(mu) 的富碳蔬菜工廠裏,近1.7萬(wan) 株番茄每隔7天就會(hui) 迎來新一穗的成熟,和普通大田番茄不同的是,這些番茄生長不需要任何土壤,熱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它的一日三餐。
河南輝縣富碳蔬菜工廠負責人 王曉慶:我們(men) 的蔬菜工廠坐落在發電廠(旁邊),利用發電廠所產(chan) 生的二氧化碳輸送給我們(men) 的番茄,使得番茄不僅(jin) 僅(jin) 能夠吃到光和熱,還能吃到氣肥(二氧化碳)。
在浙江平湖的這家全自動植物工廠,這裏配備了LED的燈光,模擬植物所需要的各種光譜,針對特殊的作物,就開啟特定的光譜,讓蔬菜達到一個(ge) 最佳的生長狀態,以保證產(chan) 量和品質。
國網平湖供電公司發展部副主任 薛龍江:微電網之中包含了一個(ge) 氫能微型互動係統,同時也加裝了一些分布式光伏,不僅(jin) 能源源不斷的產(chan) 生電能,還能提供可利用的熱能。
植物工廠的神奇之處,還在於(yu) 它給作物生長按下了快進鍵,因為(wei) 環境密閉可調控,因此,裏麵受自然環境影響小,一年裏可以不間斷地種植。這麽(me) 一個(ge) 足球場大小的場地,每年產(chan) 出蔬菜能達到300噸,是同麵積傳(chuan) 統菜地產(chan) 量的幾十倍以上。
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推動食物多元供給
農(nong) 業(ye) 是穩定經濟社會(hui) 的“壓艙石”。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實現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樹立大食物觀,因地製宜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能夠推動食物供給由單一生產(chan) 向多元供給轉變,更好滿足群眾(zhong) 日益升級的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