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數字時代“科技之魅”
【烏(wu) 鎮聚焦】
探尋數字時代“科技之魅”
——2022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李飛
11月9日下午,作為(wei) 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重要板塊之一,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wu) 鎮互聯網國際會(hui) 展中心舉(ju) 行。
發布廳內(nei) ,藍色弧形大屏幕搭配四周藍綠交融的燈光,再有激光、3D等技術加持,現場科技感十足。觀眾(zhong) 席座椅上放置的“科技之魅”手冊(ce) ,介紹了15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概況。這批成果重點聚焦全球互聯網前沿技術與(yu) 應用發展,並更加關(guan) 注互聯網基礎理論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
“以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日益成為(wei) 創新驅動的先導力量。成果發布活動為(wei) 全球互聯網創新科技成果展示、交流、推廣搭建了國際化平台,通過發掘全球科技示範成果,共同探尋網絡空間發展的新趨勢。”專(zhuan) 家推薦委員會(hui) 中方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5G已來,6G不遠
自從(cong) 2016年首次舉(ju) 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以來,5G的身影幾乎曆年都不缺席。近年來,隨著5G建設的持續深化、創新應用的不斷擴展,業(ye) 界更多考慮如何充分挖掘5G潛能,為(wei) 用戶提供更為(wei) 極致的體(ti) 驗。
來自高通公司的“全球首個(ge) 集成5G AI處理器的調製解調器及射頻係統”——驍龍X70便入選其中。“它將開啟5G智能連接的新時代。”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介紹了驍龍X70具備的技術首創、特性豐(feng) 富、應用廣泛等三大領先優(you) 勢,期待該技術為(wei) 智能網聯帶來行業(ye) 領先的5G連接體(ti) 驗,推動行業(ye) 變革。
愛立信帶來了“5G時間關(guan) 鍵型通信使能遠程操控”成果,重點瞄準以遠程操控、XR(增強現實)等為(wei) 代表的時延敏感類應用。愛立信中國區總裁方迎介紹,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時監控網絡和終端的狀態,預測潛在卡頓,為(wei) 用戶提供流暢的體(ti) 驗。
5G已來,6G還有多遠?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鵬城實驗室研究員陶小峰現場給出答案。鵬城實驗室聯合北京郵電大學等推出了“EAGLE 6G:麵向6G無線高速接入原型係統及測試環境”。他表示,6G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已成為(wei) 全球研究熱點,“未來我們(men) 將不斷提升6G創新生態體(ti) 係實力”。
備受關(guan) 注的IPv6相關(guan) 成果也榜上有名。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在發布“‘IPv6+’標準製定、設備研製、組網設計及規模應用”時表示,在IPv6規模商用的基礎上,不斷麵向5G、工業(ye) 互聯網和算力網絡新需求,積極開展“IPv6+”技術和應用創新,不斷增強IPv6網絡的融合承載能力,在提升用戶體(ti) 驗的同時,也可以保障網絡安全。
走向智能,走向安全
近年來,“數字孿生”成為(wei) 熱詞。經過4年的研究和創新,微軟公司的“微軟第一方數字孿生產(chan) 品”不斷走向應用。發布儀(yi) 式上,微軟中國副總經理趙軍(jun) 講解了微軟“數字孿生”:這是一個(ge) 由點到線構成的知識圖譜,不僅(jin) 具有數字孿生技術服務能力,而且能與(yu) 不同的數字化平台相結合,進而構成跨行業(ye) 端到端的解決(jue) 方案。“開發者可以利用‘數字孿生’定義(yi) 語言,對物理世界進行定義(yi) ,跟蹤和追測現實與(yu) 曆史的環境數據,並支持多係統的數據投入。”趙軍(jun) 說。
辨別一條信息的真偽(wei) 需要多久?中科院計算所給出的答案是:“動一動手指,隻需一秒鍾。”近年來,中科院計算所數字內(nei) 容合成與(yu) 偽(wei) 造檢測實驗室主任、中科睿鑒創始人曹娟的團隊一直在與(yu) 網絡謠言鬥智鬥勇。“麵對信息謠言這一風險與(yu) 挑戰,數字內(nei) 容偽(wei) 造檢測技術便應運而生。”曹娟在發布“睿鑒數字內(nei) 容虛假偽(wei) 造檢測係統和設備”時表示,該成果集大數據底座、硬件設備、AI平台、應用場景於(yu) 一體(ti) ,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出虛假信息檢測係統“睿鑒識謠”。“它可以辨別取證偽(wei) 造痕跡,讓虛假文本、虛假圖片、虛假視頻無處遁形。”
在過去7次世界領先科技成果發布中,來自卡巴斯基的代表3次站上舞台。本次他們(men) 發布的科技成果依舊與(yu) 網絡安全密切相關(guan) 。在介紹“卡巴斯基安全遠程工作空間(基於(yu) 卡巴斯基操作係統)”時,卡巴斯基大中華區總經理鄭啟良講述了“網絡免疫”的概念。“我們(men) 將方法、理念、安全架構融入操作係統中,實現操作係統的‘免疫’。”鄭啟良介紹,該解決(jue) 方案的創新性在於(yu) 不僅(jin) 將端點安全性提高到了以往難以達到的水平,還改進了IT端點的生命周期。
科技強“芯”,數據驅動
毋庸置疑,芯片技術是科技領域中最為(wei) 重要的技術之一。本次成果發布中,龍芯中科的“龍芯3A5000/3C5000處理器芯片”也位列其中。“兩(liang) 個(ge) 處理器(3A5000/3C5000處理器)的性能逼近或達到市場主流產(chan) 品的水平,可滿足行業(ye) 信息化及雲(yun) 數據中心等應用需求。”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wei) 武說。
據了解,該成果已廣泛應用於(yu) 電子政務、能源、金融、電信、教育等領域。比如,在國內(nei) ,統信、麒麟等操作係統,歐拉、鴻蒙等操作係統社區,辦公軟件、微信、QQ、釘釘等基礎應用,均推出了“龍架構版本”。
在本次發布的15項領先科技成果中,有三家國內(nei) 高校機構代表發布成果,這也彰顯了高校在互聯網科技研發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其中,清華大學發布了“大規模知識圖表示學習(xi) 的體(ti) 係化基礎算法及開源工具”,北京大學發布了“基於(yu) 數字對象架構的數聯網及大數據互操作技術”,浙江大學發布了“大規模圖神經網絡模型端雲(yun) 協同計算平台和應用示範”。
在領先科技成果評選過程中,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前期征集到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瑞典等國家的近300項優(you) 秀成果,近40位來自全球互聯網領域的知名專(zhuan) 家組成推薦委員會(hui) ,申報成果也涵蓋了5G/6G、基礎操作係統、圖計算、人工智能等互聯網前沿技術領域。
“在全球領先科技人才和企業(ye) 的廣泛參與(yu) 下,一批又一批領先科技成果在互聯網技術創新的征程上熠熠生輝,為(wei) 國際交流互鑒和科技成果轉化照亮前行之路。”鄔賀銓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