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聽非遺講故事丨石影雕:花崗岩上“繡”芳華

發布時間:2022-11-11 10:02:00來源: 新華社

  左手抵住黑色石板,右手握住沉沉銅鏨,尖端平放在石板上,伴著細密的敲擊聲,一幅黑白相間的山水畫出現在花崗岩上。

  “這刻畫的是行船劃過水麵的痕跡。”日前,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記者見到了正在“作畫”的河北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方士英。她表示,自己從(cong) 小在運河畔長大,最大夢想就是用自己的手藝,雕刻家鄉(xiang) 版“清明上河圖”。

  方士英所說的“手藝”,學名石影雕。清代石雕工匠依托傳(chuan) 統“針黑白”工藝,將繪畫藝術融入其中,石影雕由此而來。2013年,該技藝入選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據介紹,起初石影雕是在青石板上創作,石材表麵磨亮後,工匠用鋼釺在石板上敲擊,根據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等進行構圖設計,使畫麵呈現層次感和立體(ti) 感。

  1987年,16歲的方士英到福建一家石影雕店鋪學徒。學藝初成的方士英大膽創新,選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岩石板。“雖然石板堅硬不好雕琢,但出來的作品更細膩,光澤度好,超出一般石材。”

  隨著科技的發展,昔日純手工創作的石影雕作品越來越少,電動、激光等現代工具創作逐漸成為(wei) 主流。

  “我覺得機械創作的作品畫麵呆板,缺乏層次。擊出的點基本按直線或弧線規律排列,缺少靈氣。”方士英一直堅持使用鋼錐、銅鏨等傳(chuan) 統工具“作畫”。

  “最難的是刻畫人物,細節處理要把握力度。畫麵由亮轉暗或由暗轉亮時,過渡區間的力度完全不同。”方士英在繼承傳(chuan) 統工藝的基礎上,將攝影光學效果與(yu) 繪畫筆觸技法相結合,強化了石影雕的靈動。

  “創作中一定要聚精會(hui) 神,絕不能出錯。”方士英說,石影雕創作是“落筆即永恒”,不能擦拭、塗改,錯了隻能毀掉重來。

  2006年,方士英回到家鄉(xiang) 吳橋。“京杭大運河從(cong) 南至北串起多元文化,沿線古鎮古村、古塔古寺、街市碼頭美不勝收。”方士英說,用石影雕記錄大運河兩(liang) 岸的生活圖景是她多年的夢想。她計劃創作《千裏運河圖》係列作品。

  憑借精湛技藝,方士英的作品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技藝大展中獲金獎,她先後被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榮譽稱號。

  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方士英成立了非遺傳(chuan) 習(xi) 所,並在石家莊建立傳(chuan) 習(xi) 點。“這門技藝學起來辛苦,沒有耐心、恒心很難堅持。隻要熱愛,一定能樂(le) 在其中。”方士英說,希望石影雕技藝能傳(chuan) 播得更廣。(馮(feng) 維健)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