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鄉的小康美
河水潺潺,溝渠條條,垂柳飄飄,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新集鎮朱雲(yun) 村陳莊組,依河而生的家鄉(xiang) 在我記憶裏一直是美好的,尤其近10年來,它變得像園林一樣,描繪出小康社會(hui) 的美好生活圖景。
金秋時節,造訪家鄉(xiang) ,隻見公路四通八達,居民樓鱗次櫛比。家鄉(xiang) 人一邊忙著收割水稻,一邊忙著為(wei) 明年夏收夏種播下希望的種子。一年四季,家鄉(xiang) 人都是這樣辛勤地耕耘著。前來觀光的遊客看到一半是水麵覆蓋大地,一半是豐(feng) 產(chan) 良田構成的水天一色,非常羨慕這幽雅恬靜的田園生活。
家鄉(xiang) 距南京市隻有幾十分鍾車程。村民致富主要依靠種植業(ye) 和養(yang) 殖業(ye) ,生態環境依然美麗(li) 。這裏憑借水的優(you) 勢,帶來了氣候宜人、物產(chan) 豐(feng) 富、村民安居樂(le) 業(ye) 的美好景象。
走進村子,濃濃的飯菜香迎麵撲來。人們(men) 做飯完全實現了現代化,用上了電飯煲、液化氣和太陽能,這些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卻變成了生活新常態。新時代,新家鄉(xiang) ,新農(nong) 民,正在享受新生活。上網看視頻、發微信微博、手機叫快遞……村民的生活像城裏人一樣快捷便利。
家鄉(xiang) 之美體(ti) 現在多方麵,其中生產(chan) 生活環境美非常重要。我在家鄉(xiang) 當農(nong) 民的時候,“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農(nong) 民的代名詞。如今,田地裏的人工勞作已被機械化代替。現在家鄉(xiang) 人大多不種地了,生活水平卻得到大幅提高。他們(men) 有的開著車長期在城裏“打工”;有的在城市“安營紮寨”,成為(wei) 城市居民。
前兩(liang) 年,家鄉(xiang) 被列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試點村,各級從(cong) 政策到財政都給予大力支持:修柏油公路、安裝太陽能燈;公共汽車定點來到家門口;村莊周邊、道路兩(liang) 旁都是綠化帶、美化帶;健身廣場坐落其間,每天從(cong) 早到晚都有人前來鍛煉休閑。
步入新時代,家鄉(xiang) 人轉變了觀念,改變了傳(chuan) 統的勞作、生活方式,形成水產(chan) 、現代農(nong) 業(ye) 、旅遊觀光業(ye) 立體(ti) 式發展格局。村民先後蓋起了新穎別致的樓房,遇到有外地人觀光旅遊,他們(men) 就會(hui) 把家鄉(xiang) 和個(ge) 人的變化繪聲繪色地講給遊客。他們(men) 個(ge) 個(ge) 好像都是熱情周到的義(yi) 務講解員。
經過與(yu) 家鄉(xiang) 人溝通交流,我發現他們(men) 的整體(ti) 素質有了顯著提升。過去有不少人外出打工,外出求學,現在又有不少人在外地學會(hui) 了一技之長回到家鄉(xiang) ,積極參加家鄉(xiang) 新農(nong) 村建設。他們(men) 要積極響應黨(dang) 的二十大號召,帶領廣大村民多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貢獻力量。他們(men) 相信,隻要真抓實幹,家鄉(xiang) 一定會(hui) 變得更加美麗(li) 漂亮。
今年春節,我還想回家鄉(xiang) 看看不斷變化的小康之美。聽家人說,我家門前的魚塘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靚麗(li) 的旅遊觀賞點,它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李德金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