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一杯茶裏的科技味兒
【科技改變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每天一杯茶,曾經飲料、奶茶不離手的吳江,就這樣多了一份“雅興(xing) ”。
“很期待那一縷清香。”這位實足的90後說,“端著茶杯,就覺得自己很健康!”
茶,由於(yu) 科技的賦能,健康作用日益凸顯。“隨著茶葉有效成分與(yu) 人類健康關(guan) 係研究的深入,茶葉功能成分應用的領域會(hui) 越來越廣。”素有“茶人”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劉仲華說,“我們(men) 從(cong) 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角度,揭示了兒(er) 茶素、茶黃素、茶氨酸等茶葉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機理,具有延緩衰老、調節糖脂代謝、調節免疫的作用,這為(wei) 茶葉提取物在大健康領域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茶葉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凝聚著劉仲華研究團隊10多年的艱苦攻關(guan) ,成功構建了茶葉功能成分的現代分離純化技術體(ti) 係和高品質速溶茶提製新技術,為(wei) 中國茶葉深加工的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這一創新技術,就像打開了茶葉利用寶庫的金鑰匙,中國茶葉深加工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從(cong) 25億(yi) 元快速上升至1000多億(yi) 元,逐漸主導了世界保健食品、功能飲料、化妝品中茶葉功能成分的供應市場,引領我國茶葉提取物由跟隨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到主導國際市場,助推了一批國際著名健康產(chan) 品麵市。
可誰能想到,中國茶葉在20世紀90年代初,曾麵臨(lin) 嚴(yan) 峻的出口危機。劉仲華回憶,當時國內(nei) 市場的茶葉消費不足,主要依賴出口。由於(yu)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繼設立綠色壁壘,農(nong) 藥殘留限量指標不斷推出,我國茶葉因農(nong) 藥殘留超標事件頻發而導致出口嚴(yan) 重受阻,一些農(nong) 民迫於(yu) 生計不得不砍掉茶樹改種其他作物。
中國是茶的故鄉(xiang) 。茶區之廣、茶類之多、飲茶之盛、茶藝之精,幾千年來堪稱世界之最。“如何靠科技力量讓茶葉大國恢複往日榮光?”劉仲華帶領團隊較上了勁。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曾經深入研究過的黑茶。在我國茶產(chan) 業(ye) 中,黑茶和綠茶、紅茶、烏(wu) 龍茶、白茶、黃茶被譽為(wei) “六大家族”,具有消脂祛膩的功效,被邊疆牧民視為(wei) “生命之飲”。
鼎盛時期,僅(jin) 湖南安化就有八大茶葉鎮、三百家茶行、十萬(wan) 茶工做黑茶。時過境遷,20多年前,黑茶產(chan) 業(ye) 卻一度萎縮成規模較小的邊銷茶。
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劉仲華敏銳地意識到,黑茶的亮點是茯磚茶的“金花”,其學名為(wei) 冠突散囊菌。他率領團隊從(cong) 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水平研究揭示了黑茶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調理腸胃的作用效果與(yu) 機理,探明了黑茶尤其是富含“金花”的茯磚茶的健康密碼,強力推進了黑茶從(cong) 邊銷向內(nei) 銷、外銷的全麵跨越。安化這個(ge) 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因為(wei) 茶葉稅收突破3億(yi) 元,20多萬(wan) 安化茶農(nong) 實現了脫貧致富。
在全球,現有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種茶,約1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有飲茶習(xi) 慣,而中國茶葉產(chan) 量約占全球50%。近年來,從(cong) 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我國由過去簡單地拚價(jia) 格,實現了靠技術取勝,甚至是標準的引領,這讓劉仲華更堅定了為(wei) 茶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初心。
“要讓消費者、生產(chan) 者、經營者對茶的品質、價(jia) 值都有足夠的信心,這就是科技賦能茶產(chan) 業(ye) 所要做的事兒(er) 。”其中的密鑰是什麽(me) ?“要通過生態有機的栽培理念、綠色安全的病蟲草害防控技術、精湛的加工工藝技術、高值化的深加工技術,對茶產(chan) 業(ye) 進行全產(chan) 業(ye) 鏈的提質增效。”劉仲華說。
千百年來,中國人種茶、飲茶,向世界傳(chuan) 播著茶文化。“由於(yu) 科技助力,我國六大茶類協同發展,茶葉深加工技術的提升,為(wei) 人們(men) 構建了與(yu) 茶相伴的健康生活方式。”劉仲華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人開始關(guan) 注茶,愛上了茶!正如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曰:“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yu) 愛茶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