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10所大學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卓越工程師該如何培養

發布時間:2022-11-15 10:36:00來源: 科技日報

  人才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人才強則國家強。卓越工程師的教育培養(yang) ,已被列為(wei)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近日,教育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舉(ju) 行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工作推進會(hui)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ye) 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dong) 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工業(ye) 大學等10所985知名高校進入了“首批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單位名單。我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從(cong) 培養(yang) 卓越工程師到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為(wei) 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實施情況如何?卓越工程師該如何培養(yang) ?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為(wei) 工程技術人才培養(yang) 提供支撐

  “我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已曆經十餘(yu) 年,經曆了從(cong)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1.0,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2.0,再到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三個(ge) 發展階段。”重慶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執行院長羅遠新介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的目標是麵向工業(ye) 界、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wei) 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ye) 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作為(wei)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主動服務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ju) 措,於(yu) 2010年開始啟動實施。教育部出台了多項專(zhuan) 門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和高校也積極行動,組織並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1.0,形成了持續建設的體(ti) 製機製。

  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挑戰,2017年教育部、工信部、中國工程院三部門聯合啟動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2.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在今年9月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2.0瞄準解決(jue) 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yang) ,全麵深化新工科建設,及時增設了碳儲(chu) 科學與(yu) 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種等本科專(zhuan) 業(ye) 71個(ge) ,在集成電路、儲(chu) 能等領域布局建設了11個(ge) 國家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會(hui) 同行業(ye) 部門布局建設了50所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33所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28所示範性微電子學院、11所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等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累計支持1100多所高校和800多個(ge) 企業(ye) 實施產(chan) 教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兩(liang) 輪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的實施,為(wei) 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和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人才支撐。目前,中國工程教育規模居世界第一,培養(yang) 了數以千萬(wan) 計的工程技術人才,湧現了一大批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支撐了第一製造大國的建設發展。

  改變“教師教,學生學”教學模式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是高校培養(yang) 大國工匠的重要著力點。此次教育部將10所985高校作為(wei) 首批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主要依托這些高校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實施特色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項,使校企共同確定培養(yang) 目標、設計培養(yang) 方案、建立教學團隊、開展課題研究等。

  以中西部地區首個(ge) 卓越工程師學院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為(wei) 例,“該學院的定位為(wei)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試驗田’。”重慶大學常務副校

  長、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劉漢龍表示,學院主要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突破傳(chuan) 統學院學科邊界,以解決(jue) 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和需求創新問題為(wei) 導向,努力為(wei)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培養(yang) 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等國家急需關(guan) 鍵領域高層次人才。

  在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更像是一場學術研討會(hui) 。學生以項目製組成團隊,創新試驗的成果在該學院實驗室裏隨處可見。

  “我們(men) 創新了人才培養(yang) 模式、課程體(ti) 係和師資隊伍,希望改變傳(chuan) 統‘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劉漢龍介紹,學院采用項目驅動模式,主要圍繞智能汽車、智能製造與(yu) 產(chan) 品創新三大方向,設置係列技術類課程和項目製課程,搭建係列共性技術實驗室和應用實驗室,按照實驗室管理模式開展教學與(yu) 研究活動。學生培養(yang) 過程采用工學交替培養(yang) 模式,課程將由重慶大學教師和企業(ye) 專(zhuan) 家共同講授,企業(ye) 導師進駐課堂。工程碩士、工程博士要在企業(ye) 科研實踐累計達到1年和2年,這讓學生畢業(ye) 後立即就能著手企業(ye) 的研究項目。

  急國家所急培育人才。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則重點瞄準“儲(chu) 能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雙碳”“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商用大飛機”等領域培養(yang) 專(zhuan) 項人才。今年秋季學期首批252名研究生已進入該學院學習(xi) 。

  打通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最後一公裏”

  如何培養(yang) 出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善於(yu) 解決(jue) 複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如何打通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的“最後一公裏”?

  劉漢龍表示,將“人才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集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優(you) 化創新生態,是我國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卓越工程師是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稀缺資源。培養(yang) 卓越工程師就是要使工程教育的辦學方式實現從(cong) 學科專(zhuan) 業(ye) 單一性和獨立性向學科大類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轉變;使培養(yang) 目標實現從(cong) 重視理論傳(chuan) 授向重視工程創新能力培養(yang) 的根本轉變;使評價(jia) 標準實現從(cong) 唯論文唯獎項等向考察實際創新貢獻為(wei) 主的根本轉變。

  此外,還要支持建設新型卓越工程師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有助於(yu) 加強政府和市場對教育的協同賦能,填補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與(yu) 未來技術學院之間的空白地帶。同時,卓越工程師學院通過項目製教學和紮實的工程實踐,培養(yang) 學生產(chan) 品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探索解決(jue) 國家和產(chan) 業(ye) 對關(guan) 鍵重大技術的創新需求。

  2020年重慶大學和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合作開展新工科教育實驗,在國內(nei) 率先創建“學科交叉,項目驅動”重慶大學明月科創實驗班,打通產(chan) 業(ye) 和學校的邊界,成效明顯,此次成立的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就在此基礎上深化合作而來。

  在首屆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高峰論壇上,多名院士專(zhuan) 家也共同指出促進校企聯合,深化產(chan) 教融合,是保障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質量的核心與(yu) 關(guan) 鍵。

  “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要將授課方式從(cong) 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向現場教學轉變,把課堂和實驗室開設在工程一線。”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ye) 大學副校長張衛紅表示,要在工程一線不斷培養(yang) 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向錦武認為(wei) ,高校目前對航空領域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ang) 模式比較單一,複合型跨學科創新人才緊缺,還需建立以實際工程需求為(wei) 主體(ti) 的人才培養(yang) 機製。

  在18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聯合發布的《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北京宣言》中,也提出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要始終致力協同聯動,充分調動校企積極性,聯合設計培養(yang) 目標、製定培養(yang) 方案、實施培養(yang) 過程,實現工程技術人才培養(yang) 和工程實踐深度融合。(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雍 黎)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