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出去”成為社交新名片 戶外運動產業迎來黃金十年
相較於(yu) 觀賞性競技體(ti) 育,以全民健身為(wei) 核心的參與(yu) 性體(ti) 育,市場前景更加廣闊。戶外運動持續提升的參與(yu) 率及消費力,令資本可進入性更高,進而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的升級,做大做強全民健身品牌。
日前,體(ti) 育總局、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總規模超3萬(wan) 億(yi) 元及2035年成為(wei) 體(ti) 育強國的遠景目標。
規劃公布後,迅速帶動戶外運動概念股拉升,三夫戶外、力盛體(ti) 育漲停,牧高笛、舒華體(ti) 育、中體(ti) 產(chan) 業(ye) 、探路者、萊英體(ti) 育、金陵體(ti) 育等當日漲超5%。
近年來,城市及周邊的戶外休閑、戶外運動項目大幅增長,郊外露營、城區騎行、公園夜跑等戶外項目熱度越來越高,我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戶外運動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政策支持疊加經濟高速增長,將助推戶外體(ti) 育產(chan) 業(ye) 鏈高速發展,迎來產(chan) 業(ye) 發展“黃金十年”。
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成新藍海
“今年是Keep參與(yu) ‘雙11’的第5年,5年來,國內(nei) 運動消費品賽道蓬勃發展。企業(ye) 營收從(cong) 3億(yi) 元、6億(yi) 元到8億(yi) 多元,反映出民眾(zhong) 對於(yu) 體(ti) 育健身需求的增長。我們(men) 有幸見證了這些年中國體(ti) 育產(chan) 業(ye) 的迅速崛起,也在這個(ge) 過程中不斷成長壯大。”Keep運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黃海東(dong) 興(xing) 奮地說。
11月13日,記者來到位於(yu) 重慶大足區的“龍水湖國際營地”,這裏環境優(you) 美,露營設施齊備,全長14.9公裏的環湖馬拉鬆彩色跑道,更像一條玉帶環繞10萬(wan) 畝(mu) 玉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營地負責人李莎告訴記者,該項目是地方政府推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倡導低碳環保的戶外運動生活方式的一個(ge) 縮影。營地建設兩(liang) 年來,接待遊客10多萬(wan) 人,帶動周邊消費產(chan) 值直線上升,深受社會(hui) 各界讚譽。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全國戶外運動參與(yu) 人數超過4億(yi) ,基本形成山水陸空全覆蓋的產(chan) 品供給體(ti) 係,登山、徒步、滑雪、皮劃艇、滑翔傘(san) 等一大批戶外運動項目蓬勃發展,湧現出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產(chan) 品。
連日來,火爆的購物節消費氛圍帶動了體(ti) 育器材的熱銷。從(cong) 智能呼啦圈到動感單車,從(cong) 負重跑沙袋到瑜伽裝備,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
“通過20多年摸索,國內(nei) 體(ti) 育裝備製造領域,但仍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把體(ti) 育服務業(ye) 作為(wei) 拉動戶外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引擎’,是包括重慶在內(nei) ,許多地方謀求‘彎道超車’的核心思路。”西南大學體(ti) 育學院黃曉靈教授說。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戶外運動相關(guan) 企業(ye) 達20.4萬(wan) 家,與(yu) 去年相比增長超過20%,僅(jin) 今年1~10月新增注冊(ce) 就超過3萬(wan) 家,消費近1萬(wan) 億(yi) 元,吸納就業(ye) 人數超過440萬(wan) 。
“我們(men) 生產(chan) 的飛盤和手套賣得很好,近三年公司年均業(ye) 績增速達150%,去年銷售額已達6000萬(wan) 元。”翼鯤飛盤創始人徐穎峰說。而在凱樂(le) 石總經理孔繁泳看來,我國戶外運動裝備已進入快速成長期,增長潛力巨大。“公司業(ye) 績已連續兩(liang) 年實現超過60%的增長。”孔繁泳介紹說,這兩(liang) 年,公司戶外裝備出口額接近翻番。
新戶外玩法頻繁出圈
在重慶萬(wan) 盛黑山穀飛行營地,每到周末節假日就會(hui) 吸引眾(zhong) 多極限運動愛好者前來體(ti) 驗低空滑翔傘(san) ,享受“飛一般的感覺”。如今,黑山穀飛行營地每年接待遊客可達20000人次,到萬(wan) 盛打卡體(ti) 驗極限運動已經成為(wei) 許多人的新選擇。
而在東(dong) 巴戶外主理人張鈞看來,如今山地野營、騎行登山、陸衝(chong) 滑板、飛盤槳板等昔日小眾(zhong) 運動早已在年輕人中普及開來。“戶外運動兩(liang) 三人可成行,獨膽英雄也能玩,所以反而在過去幾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黑山穀飛行營地負責人吳誌國告訴記者,萬(wan) 盛魚子新區氣候舒適宜人、年可飛行時間長,發展低空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ou) 勢,而低空滑翔傘(san) 創新了遊客觀光體(ti) 驗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疫情之下,本地遊、周邊遊成為(wei) 主流,戶外運動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尤其是精致露營、冰雪運動、飛盤等新興(xing) 玩法的熱度持續高漲。”重慶體(ti) 育運動研究所研究員李文建博士說,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戶外運動對“專(zhuan) 業(ye) ”和“挑戰” 的極致追求,消費者越來越期望從(cong) 中獲得休閑與(yu) 社交的機會(hui) ,參與(yu) 人群呈現年輕化、城市化、女性化加深的趨勢。
作為(wei) 純草根IP,“踢遍重慶”已舉(ju) 辦社會(hui) 足球賽事超過一萬(wan) 場,參賽人次達到30萬(wan) 以上。作為(wei) 重慶市一家民間非營利社團機構,重慶優(you) 聯打造的“踢遍重慶”超級聯賽,通過“以賽帶遊”的足球交流,實現了“足球+旅遊”的立體(ti) 融合。
重慶優(you) 聯公司負責人坦言,受製於(yu)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以及近年的經濟不振,社會(hui) 足球一直受到生存的考驗,隻有破圈和跨界才是社會(hui) 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足球+旅遊”的模式所帶來的城市營銷效應,其實遠大過了單個(ge) IP。
破除發展瓶頸
此次發布的規劃指出,當前我國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尚處於(yu) 發展初期,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並提出推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引導中小微戶外運動企業(ye) 向“專(zhuan) 精特新”方向發展,提升戶外運動數字化、智慧化水平等要求。
重慶萬(wan) 盛曾是老礦區,隨著煤炭的枯竭,轉型發展旅遊業(ye) ,一度效果並不明顯,但在近5年,當地把極限體(ti) 育融入旅遊景區,很快占據了優(you) 勢。以當地著名的奧陶紀項目為(wei) 例,開放初期,全年門票收入隻有760萬(wan) 元,但隨著懸崖秋千、攀岩、蹦極、高空行走等項目相繼引入,門票收入快速暴漲到1億(yi) 多元。
隨著“戶外露營+”成為(wei) 新風尚,便攜式儲(chu) 能產(chan) 品近年來的市場熱度已經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帶著全家人出玩時,大容量的儲(chu) 能設備很有必要。因為(wei) 它能讓你實現做飯、研磨咖啡等需求,夏天還能帶起來一體(ti) 空調,能為(wei) 出行增加很多樂(le) 趣。”重慶戶外運動發燒友冉先生如是說。
當前,我國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發展還存在一係列體(ti) 製機製障礙,新技術助推戶外運動產(chan) 品創新和場景拓展還不多。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建議:“亟須以改革為(wei) 動力,加強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頂層設計,創新機製、政策和管理方式,破除製約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與(yu) 難題,打造產(chan) 業(ye) 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事實上,在供需兩(liang) 端利好帶動下,戶外運動裝備企業(ye) 正加快提質升級。比如凱樂(le) 石的連體(ti) 羽絨服,可抵禦海拔8000米以上高山的極寒,硬殼衝(chong) 鋒衣則能在最大限度防雨的同時保持透氣。又如探路者生產(chan) 的露營天幕,展開麵積有20多平方米,隻需6根風繩和2根支柱,10分鍾內(nei) 就能搭好。
探路者集團品牌副總裁韓曄稱,公司與(yu) 犀牛智造合作,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排產(chan) 、製造、物流等環節進行升級,可精準洞察消費需求、助力推出更多新產(chan) 品。(工人日報)
本報記者 李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