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動能培育新增長點 優化提升產業鏈
當前,麵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提質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持續茁壯成長、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釋放的戰略機遇,各地積極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瞄準新興(xing) 領域
當下,以數字技術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不僅(jin) 提升了知識和技術在生產(chan) 要素中的地位,還提供了產(chan) 業(ye) 發展“彎道超車”的機遇。
11月4日至5日,2022世界計算大會(hui) 在湖南長沙舉(ju) 行。世界計算大會(hui) 自2019年永久落戶湖南以來,全球計算產(chan) 業(ye) 資源要素加速向湖南匯集。“從(cong) 2019年到2022年,湘江鯤鵬是世界計算大會(hui) 構建計算產(chan) 業(ye) 新格局的生動印證,也是湖南打造中部乃至全國計算產(chan) 業(ye) 新高地的縮影。”拓維信息黨(dang) 委書(shu) 記、湘江鯤鵬副總經理肖前輝介紹,湘江鯤鵬成立2年多來,以“鯤鵬+昇騰AI”為(wei) 技術基座,成功打造“兆瀚”智能計算品牌,創新推出10餘(yu) 款“兆瀚”智能計算硬件產(chan) 品,廣泛應用於(yu) 全國20多個(ge) 省份、50餘(yu) 個(ge) 城市,為(wei) 1000家以上行業(ye) 客戶提供服務,完成1300餘(yu) 個(ge) 解決(jue) 方案開發與(yu) 應用。
湘江鯤鵬的成長速度,見證了湖南數字經濟的發展熱度。湖南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早在2012年就成立數字湖南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構建較為(wei) 完備的“1+2+7”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體(ti) 係,出台係列政策,率先推出全國首個(ge) 省級層麵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shu) ,全省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和體(ti) 製機製建設日趨完善。經過10年發展,數字經濟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2021年湖南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7%,連續4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成為(wei) 推動湖南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走進山東(dong) 煙台黃渤海新區光電傳(chuan) 感產(chan) 業(ye) 園項目建設現場,南區研發孵化基地雛形初見。在臨(lin) 清市經濟開發區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園,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電子元器件為(wei) 主導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已初步形成,成為(wei) 臨(lin) 清新的增長極。
培育壯大新動能、引領未來發展,重點在於(yu) 有效引導、推動優(you) 勢資源和政策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聚,關(guan) 鍵在於(yu) 加快形成寬容試錯、激發創新動能的創新生態環境,培育壯大層次多樣、競爭(zheng) 力強的創新主體(ti) 。
今年以來,山東(dong)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5.1%、9.4%,分別高於(yu) 規模以上工業(ye) 9.8個(ge) 百分點、4.1個(ge) 百分點。“這表明,創新驅動、綠色轉型、數字化引領正進一步增強山東(dong) 工業(ye) 底蘊與(yu) 實力,推動山東(dong) 從(cong) 工業(ye) 大省向工業(ye) 強省轉變。”山東(dong) 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福一表示。
突出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當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提質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持續茁壯成長,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釋放。多地以當地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為(wei) 突破口,打造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近日,由山東(dong) 能源集團投資開發建設的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項目首批機組順利實現並網,輸出海上風電平價(jia) 時代全國首個(ge) 核準項目的“綠電”。該項目每年可提供綠色電量16.98億(yi) 千瓦時。
伴隨著“呼風換電”項目而來的,還有東(dong) 營市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目前,上海電氣、中國海裝等一批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業(ye) 巨頭先後落戶東(dong) 營海上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園,預計2024年將在東(dong) 營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產(chan) 業(ye) 鏈最長、配套最齊全的海上風電產(chan) 業(ye) 園。
不斷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這樣的場景同樣發生在湖北。
10月25日,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北鬥科研創新成果——基於(yu) 北鬥導航係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該成果解決(jue) 了我國鐵路建設和運維期測量、定位過去完全依賴GPS的問題,實現北鬥全替代。為(wei) 高鐵設計建設智能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鐵四院的發展是武漢擦亮“設計之都”國際名片的一個(ge) 縮影。2017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批準,武漢市正式入選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設計之都”成為(wei) 武漢首個(ge) 世界級的城市名片。
對標世界一流設計之都,武漢製定了《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18—2021)》和《武漢市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設計之都建設的若幹政策措施》,成立了武漢市設計之都推進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2019年起將每年11月1日確定為(wei) “武漢設計日”,形成以《綱要》為(wei) 目標,《政策》為(wei) 保障,“政府主導、市場主體(ti) 、大眾(zhong) 參與(yu) 、國際合作”的設計之都建設模式。
“‘設計之都’國際名片激發武漢設計產(chan) 業(ye) 飛躍式發展。”據中國武漢工程設計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武漢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理事長金誌宏介紹,5年來,武漢創意設計產(chan) 業(ye) 增加值翻一番,占GDP比重超過9%,實現設計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2200億(yi) 元,國家級創新中心、設計中心8家,國家級工業(ye) 設計中心7家,勘察設計院士、設計大師、著名設計師48位,新增設計從(cong) 業(ye) 人員6萬(wan) 人,每年設計專(zhuan) 業(ye) 大學生數量居全國之首。12個(ge) 武漢設計之都示範園區展露風華,100個(ge) 武漢創意社區時尚靚麗(li) ,760個(ge) 老舊小區更新蝶變,城市品質大幅提升。
“‘設計之都’已成為(wei) 武漢自主創新的原動力。”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shu) 記郭元強表示,下一步,將錨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樞紐的總體(ti) 定位,加快把創意設計優(you) 勢轉化為(wei) 創新發展優(you) 勢,以設計壯大產(chan) 業(ye) 之“芯”、強化區域之“心”、培育動能之“新”,推動價(jia) 值鏈、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服務鏈四鏈協同,擦亮“設計之都”國際名片。
優(you) 化提升產(chan) 業(ye) 鏈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製造業(ye) 的筋骨血脈,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發展新動能的培育,離不開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優(you) 化布局。
近年來,山東(dong) 把優(you) 化提升產(chan) 業(ye) 鏈作為(wei) 構築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關(guan) 鍵一環,精準招引、實施了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以“鏈長製”為(wei) 抓手,聊城高新區梳理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產(chan) 業(ye) 鏈8條,建立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產(chan) 業(ye) 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魯西集團以化工新材料產(chan) 品鏈為(wei) 主鏈,高標準建設了10個(ge) 相對獨立的功能區,完成以全產(chan) 業(ye) 鏈循環節能、零碳示範一體(ti) 化項目等為(wei) 主導的上下遊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壯大過程,推進形成千億(yi) 元級聊城化工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通過不斷延伸壯大產(chan) 業(ye) 鏈,來催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今年以來,新簽約產(chan) 業(ye) 鏈過億(yi) 元項目25個(ge) ,計劃總投資47.34億(yi) 元。”該區科技創新發展部部長崔琰表示。
據了解,山東(dong) 未來將重點突破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傳(chuan) 感器、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依托骨幹企業(ye) 打造一流的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產(chan) 業(ye) 鏈,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山東(dong) 信息產(chan) 業(ye) 的發展質量。同時,重點發展新能源利用、節能環保、先進高分子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原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通過優(you) 化決(jue) 策、提高效率,正悄然影響著產(chan) 業(ye) 鏈上的每個(ge) 環節。
“今年上半年,湖南移動互聯網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1128億(yi) 元,同比增長21.6%;軟件業(ye) 務收入515.9億(yi) 元,同比增長13.3%;一批通用型、專(zhuan) 用型工業(ye) APP在製造業(ye) 場景應用加速落地,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南工業(ye) APP數量超2.5萬(wan) 個(ge) ,工業(ye) APP創新應用企業(ye) 的關(guan) 鍵業(ye) 務環節工業(ye) 技術軟件化率達到53.7%。”湖南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黨(dang) 組成員、總經濟師熊琛介紹,今年上半年,湖南電子信息製造業(ye) 規模工業(ye) 增加值增速24.7%;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過89.6億(yi) 元,同比增長26%;大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達368.9億(yi) 元,同比增長30%。
“十四五”時期,湖南將加快以算力為(wei) 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運營好長沙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實現省內(nei) 網間訪問時延降低80%以上;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硬件、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ye)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深入開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ye) “兩(liang) 上三化”專(zhuan) 項行動;推動出台《湖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全力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加快建成全國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產(chan) 業(ye) 聚集區和應用先導區。
以設計優(you) 勢為(wei) 抓手,武漢已形成從(cong) 設計、施工到鋼梁製造的造橋“一條龍”產(chan) 業(ye) 鏈。
如今,武漢正加快推進設計產(chan) 業(ye) 與(yu) 製造業(ye) 、設計產(chan) 業(ye) 與(yu) 服務業(ye) 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武漢製造”“武漢服務”的新品牌,培育一大批創意設計驅動型企業(ye) ,使設計為(wei) 城市經濟賦能。武漢設計與(yu) 工業(ye) 、農(nong) 業(ye) 、建築、商貿、文旅、金融、互聯網科技領域跨行業(ye) 融合發展。數字媒體(ti) 藝術等領域的創新設計能力居世界領先水平;動漫遊戲、服裝珠寶和印刷包裝等設計產(chan) 業(ye) 在全國占重要地位,數字、綠色、時尚、文創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武漢發展的新動力和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 (經濟日報記者 謝 瑤 王金虎 董慶森 柳 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