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文化周專業演出異彩紛呈
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京落下帷幕。本屆文化周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政府主辦,首次走出主場北京園博園,在專(zhuan) 業(ye) 劇場進行了多場既精彩又頗具新意的戲曲演出。
11月4日、5日,北京京劇院在吉祥戲院上演了4場、13折、10小時的全本《紅鬃烈馬》,令觀眾(zhong) 大飽眼福、耳福。《紅鬃烈馬》是經過幾代藝術家打磨、創新的名劇,一直為(wei) 觀眾(zhong) 津津樂(le) 道。北京京劇院導演劉書(shu) 俊說,全本《紅鬃烈馬》的演出比較罕見,“希望通過這次演出,讓觀眾(zhong) 更加清晰地了解王寶釧、薛平貴愛情故事的來龍去脈。”
11月6日、7日,北方昆曲劇院在正乙祠演出了代表劇目《牡丹亭》和《玉簪記》。正乙祠是曆史悠久的古戲樓,經過重裝改造,唯美典雅的鏡框式舞台與(yu) 兩(liang) 部傳(chuan) 統名劇相得益彰。北方昆曲劇院昆曲名家魏春榮說:“與(yu) 其他劇場相比,這裏演員離觀眾(zhong) 更近,更能感受到觀眾(zhong) 的反饋。”
11月8日,中國戲曲學院實驗劇團京昆係在長安大戲院上演《國戲風華·中國戲曲學院優(you) 秀教學成果展演》,帶來《三盜令》《貴妃醉酒》《長阪坡》3出經典劇目。整場演出行當齊全,文武並重。京昆係主任於(yu) 魁智說:“京昆係肩負著培養(yang) 高端藝術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們(men) 要更加努力。”
11月9日的《群英薈萃·星曜爭(zheng) 輝——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專(zhuan) 場晚會(hui) 》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戲曲創新演出,既有戲曲名家創新演繹的多劇種唱段,也不乏融合戲曲元素的器樂(le) 演奏,20多位戲曲、民樂(le) 、曲藝界名家參演,其中不少是跨界演出。參與(yu) 本場演出策劃的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堅說:“晚會(hui) 以戲曲為(wei) 主題,通過不同藝術形式表現了戲曲元素。節目的編排經過多輪頭腦風暴,得到藝術家們(men) 的支持,也充分展現了他們(men) 的風采。”(楊文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