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

發布時間:2022-11-21 09:4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史競男

  11月20日晚,“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在京舉(ju) 行。第八屆魯迅文學獎35位獲獎者在莊重盛大的頒獎禮上領受這一中國文學的崇高榮譽。廣大讀者和觀眾(zhong) 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共享文學的榮光,感受新時代中國文學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嶄新氣象。

  與(yu) 時代同行,為(wei) 人民抒寫(xie) 。

  展現新時代的精神高度,描繪新征程的恢宏氣象,書(shu) 寫(xie) 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奏響了新時代中國文學昂揚激越的主旋律。

  集中展示風貌

  初冬的北京,中央歌劇院內(nei) 群星璀璨、暖意融融,“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大幕開啟。

  這是中國作協首次舉(ju) 辦的以國家級文學獎頒獎典禮為(wei) 核心的文學盛典,也是彰顯文學價(jia) 值、傳(chuan) 遞文學力量、拓寬文學道路的全新探索。

  本次文學盛典集結了中國當代文學強大陣容,王蒙、阿來、莫言、格非、劉震雲(yun) 等著名作家作為(wei) 頒獎嘉賓亮相,張凱麗(li) 、蔡國慶、王麗(li) 達等文藝工作者參與(yu) 其中,通過朗誦、歌舞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文學之路的故事,展現新時代文學中人民奮鬥、江山壯美的生動剪影,激勵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奉獻更多精品力作。

  獲獎者中,有成名已久的大家、數十年紮根邊陲的軍(jun) 旅作家、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高校學者,也有來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長期堅守教育一線的鄉(xiang) 村教師、奔走於(yu) 基層一線的建設者……名家新銳齊聚一堂,用優(you) 秀作品呈現新時代文學的多元、豐(feng) 富與(yu) 深廣,展現中國文學從(cong) “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強勁動能。

  讓文學照亮生活,讓全國文學愛好者、廣大讀者和社會(hui) 各界共同感受文學之美、領略文學之力,是此次文學盛典的重要特色。

  “從(cong) 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頒獎開始,我們(men) 將打造以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和全國優(you) 秀兒(er) 童文學獎頒獎為(wei) 核心的‘中國文學盛典’,展現新時代作家昂揚向上、勇攀藝術高峰的誌向和努力,展示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卓越成就,在全社會(hui) 凝聚磅礴的文學力量。”中國作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張宏森說。

  描繪時代風景

  魯迅文學獎是代表我國最高榮譽的國家級文學獎之一,設置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雜文獎、文學理論評論獎、文學翻譯獎。

  今年8月25日,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在京揭曉,共有35篇(部)作品獲得殊榮,集中體(ti) 現了2018年至2021年各文學門類和文體(ti) 創作的卓越成就。

  “今天我們(men) 以魯迅文學獎的名義(yi) 相聚,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與(yu) 此前七屆獲獎的264部作品的作者一起,共同構築了魯迅文學獎的盛大景觀。這絢爛的風景由鮮活的文學現場向著未來的文學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將在廣大讀者的閱讀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綻放光彩與(yu) 力量。”11月19日在京舉(ju) 行的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座談會(hui) 上,中國作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表示,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邁上新征程的關(guan) 鍵曆史節點,組織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和頒獎,對於(yu) 激發廣大作家創新創造的藝術活力、書(shu) 寫(xie) 豐(feng) 盛壯闊的時代生活,具有重要意義(yi) 。

  本屆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鮮明反映出新時代文學書(shu) 寫(xie) 的廣度深度正不斷拓展,彰顯勇於(yu) 創新的藝術品格——

  中篇小說《紅駱駝》致敬祖國核工業(ye) 事業(ye) 中的無名英雄,短篇小說《無法完成的畫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誠摯緬懷和深情讚頌,報告文學《紅船啟航》記敘了黨(dang) 的偉(wei) 大創建史和南湖革命紀念館建設史,詩集《詩歌植物學》展現了對於(yu) 細節的發現力和包容力,散文雜文作品《大春秋》描繪磅礴恢宏的曆史文化景觀,文學理論評論集《中國當代小說八論》對代表性作品展開細膩分析,文學翻譯《風的作品之目錄》帶讀者感受阿拉伯詩人思想的厚重與(yu) 想象的輕盈……

  “獲獎作品生動呈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成就,見證了中國文學與(yu) 時代、與(yu) 人民的緊密聯係,見證了中國作家、評論家和翻譯家的卓越創造。”鐵凝說。

  攀登文學高峰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

  “衡量一個(ge) 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張宏森指出,推動新時代文學從(cong) “高原”邁向“高峰”,是中國作協的使命責任,也是全國文學界的共同責任。

  堅持貼近人民、深入生活的創作理念,在與(yu) 世界、經典和偉(wei) 大文化傳(chuan) 統的對話中開闊眼界、提升境界,把文藝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成為(wei) 本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的一致心聲。

  “為(wei) 人民而創作,既是曆史使命,更是時代賦予的首要任務。”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家鍾法權說,作家唯有心中裝著人民,才會(hui) 有大格局、大胸懷、大氣魄,寫(xie) 出與(yu) 時代同行、與(yu) 偉(wei) 大時代相輝映的鴻篇巨作。

  “生活永遠是創作之母,是創作者取之不盡的寶藏”,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家艾偉(wei) 表示,要把藝術創造向著億(yi) 萬(wan) 人民的偉(wei) 大奮鬥敞開,向著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敞開,展現更為(wei) 強大的創新創造活力。

  短篇小說獎得主張者認為(wei) ,增強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需要優(you) 秀的文學作品。有了優(you) 秀作品,才能讓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綻放出美麗(li) 的光芒。

  文學理論評論獎得主楊慶祥表示,文學工作者在奮進新征程、創造新時代文學高峰的過程中,要在堅持人民性的基礎上守正創新,汲取古今中外的精神資源,創造出更多優(you) 秀作品。

  書(shu) 寫(xie) 恢宏氣象,講好中國故事。

  當代中國作家肩負起光榮使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正奮力鑄就氣象萬(wan) 千的藝術群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