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考研大潮下,專碩“熱”在何處

發布時間:2022-11-21 10: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按照目前的打算,未來選擇考研。但比起鑽研學術,我個(ge) 人對於(yu) 實戰更感興(xing) 趣,專(zhuan) 碩(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記者注)本身的實踐性更強一些,也更符合自己的預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孟枳言很早就有計劃讀研。“翻譯是一項需要長期練習(xi) 和打磨的技術,無論是從(cong) 翻譯技巧來看,還是從(cong) 提升自身知識儲(chu) 備的角度,考研都是必要的。”

  在選擇考研方向時,孟枳言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專(zhuan) 碩。在她看來,“學碩和專(zhuan) 碩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和側(ce) 重點不同”,專(zhuan) 碩和學碩並不存在“壓縮版”或是“備胎”的關(guan) 係。

  自1991年我國實行專(zhuan) 業(ye) 學位教育製度,專(zhuan) 業(ye) 碩士發展過程“坎坷”,經曆過不少偏見和質疑。它從(cong) 曾經的學碩“備胎”,成了如今的考研主流。在考研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理性看待專(zhuan) 碩熱度的持續走高,如何正確選擇考研的方向,如何培養(yang) 國家、社會(hui) 需要的專(zhuan) 業(ye) 實踐性人才,都成為(wei) 高校師生們(men) 關(guan) 注的問題。

  報考人數增加,專(zhuan) 碩越來越“熱”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將於(yu) 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舉(ju) 行。近年來,由於(yu) 招生計劃傾(qing) 斜、報考人數增加,專(zhuan) 碩的“熱度”持續走高。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在相關(guan) 政策的推動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人數中,專(zhuan) 碩招生人數增長明顯。從(cong) 2011年的15.8萬(wan) 人增長到2020年的60.2萬(wan) 人,專(zhuan) 碩招生人數增長近4倍。2017年起,專(zhuan) 碩招生人數首次超過學碩,並持續高速增長。在近1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專(zhuan) 碩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過60%。

  例如,福州大學近5年來招收專(zhuan) 業(ye) 碩士人數逐年增加。從(cong) 2018年招收專(zhuan) 碩1831人,到2022年招收專(zhuan) 碩3140人,5年間擴招專(zhuan) 碩1309人。暨南大學近5年來招收專(zhuan) 業(ye) 碩士人數同樣逐年增長。從(cong) 2018年招收專(zhuan) 碩1700人,到2022年招收專(zhuan) 碩3400人,5年間擴招專(zhuan) 業(ye) 碩士1700人。

  事實上,學碩縮招、專(zhuan) 碩擴招早已有頂層規劃。

  2020年9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教育部印發《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提到,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guan) 鍵領域和社會(hui) 重大需求為(wei) 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將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左右。

  對於(yu) 高校來說,從(cong) 報考人數就可以看出專(zhuan) 碩的熱度持續走高。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院研招辦主任牛德強表示,作為(wei) 一所考研熱門校,該校專(zhuan) 碩招生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報錄比也一直居高不下,“總體(ti) 來講競爭(zheng) 是比較激烈的”。

  此外,牛德強觀察到,不少學生對於(yu) 專(zhuan) 碩培養(yang) 模式也是認可的。“學碩一般是麵向學術研究的,而專(zhuan) 碩麵向經濟社會(hui) 生產(chan) 一線,近年來,同學們(men) 逐漸接受了這樣的導向,會(hui) 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和未來發展方向按需報考。”

  對於(yu) 很多大學生來說,選擇專(zhuan) 碩更多是因為(wei) 就業(ye) 需求和興(xing) 趣使然。

  “整體(ti) 就業(ye) 壓力大,行業(ye) 門檻也越來越高,考研似乎成了‘必需品’。”來自大連海事大學的大四學生趙瑞塽坦言自己對學術方麵並不是很感興(xing) 趣,“選擇專(zhuan) 碩主要是因為(wei) 自己在未來學習(xi) 方向與(yu) 職業(ye) 規劃上比較偏向實用性和就業(ye) 。”

  趙瑞塽表示,學碩與(yu) 專(zhuan) 碩考試內(nei) 容的差別也會(hui) 影響同學們(men) 的選擇,比如英語類專(zhuan) 業(ye) 的學碩均需要考察第二外語,許多學生會(hui) 為(wei) 了避免自己不擅長的科目而放棄學碩。“這也讓專(zhuan) 碩成為(wei) 許多跨專(zhuan) 業(ye) 考生的不二選擇。”

  專(zhuan) 碩發展十餘(yu) 年,已不是學碩“備胎”

  從(cong) 2009年起,教育部決(jue) 定大部分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開始實行全日製培養(yang) ,並發放“雙證”。十幾年來,專(zhuan) 碩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在人們(men) 心中的口碑也逐漸實現了“逆襲”。

  在電子科技大學就讀專(zhuan) 業(ye) 碩士的李尚純,本科畢業(ye) 後曾工作過一段時間。重返校園的她曾擔心過專(zhuan) 碩的含金量。“這主要來自求職時專(zhuan) 碩和學碩可能會(hui) 被區別對待的擔憂。但在我自己求職的過程中,包括身邊的同學求職時,並沒有遇到區別對待的問題。”

  李尚純表示,在選擇考研後,雖然詳細了解研究生的各種學製,但並沒有優(you) 先考慮學碩或者專(zhuan) 碩,而是優(you) 先選擇地區、學校以及適合的專(zhuan) 業(ye) 。

  “就我的觀察,專(zhuan) 碩的課程和生活會(hui) 更加緊湊一些。另外,因為(wei) 專(zhuan) 碩更偏向於(yu) 就業(ye) ,所以專(zhuan) 碩的寒暑假會(hui) 有實習(xi) 安排。”李尚純說。

  親(qin) 身體(ti) 驗過專(zhuan) 碩的學習(xi) 生活後,不少大學生都認可專(zhuan) 碩的含金量。

  “我覺得專(zhuan) 碩含金量也挺高的,雖然隻有短短兩(liang) 年時間,但也能學會(hui) 很多東(dong) 西。”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迪麗(li) 美拉·迪力夏提說。當時她之所以選擇專(zhuan) 碩,是認為(wei) 自己更適合實操而非學術。

  “專(zhuan) 碩的質量低,這是一個(ge) 誤解。”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認為(wei) 。

  彭凱平表示,以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為(wei) 例,同學們(men) 對於(yu) 專(zhuan) 碩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基本上每年400多人報名,錄取十幾個(ge) ,競爭(zheng) 還是很激烈的。”

  “原因有兩(liang) 個(ge) 。”彭凱平說,“一是同學畢業(ye) 時拿的是‘雙證’,他們(men) 的學位證、學曆證與(yu) 學碩沒有差別,專(zhuan) 碩的同學同樣可以選擇考博深造,或是就業(ye) 。二是我們(men) 對於(yu) 專(zhuan) 碩的教學標準和學碩是一樣高的,因此不存在‘水碩’的情況。也就是說,從(cong) 學校的教學內(nei) 容安排、專(zhuan) 業(ye) 訓練以及‘出口證明’上,兩(liang) 者在含金量和對學生的要求上沒有差別。”

  學碩、專(zhuan) 碩如何“各司其職”

  經過多年的發展,社會(hui) 已逐漸認可專(zhuan) 碩與(yu) 學碩並無高低之分,隻是在定位和培養(yang) 模式上有些不同。學術碩士是以培養(yang) 學術研究人才為(wei) 定位,重視理論教育和學術研究;專(zhuan) 業(ye) 碩士則是培養(yang) 應用型人才,重視實踐教育與(yu) 應用能力。

  在一年多的學習(xi) 生活中,迪麗(li) 美拉·迪力夏提感到唯一的不足就是兩(liang) 年時間的確有點短暫,上課、實習(xi) 會(hui) 比較趕。

  “我們(men) 的專(zhuan) 碩是兩(liang) 年,感覺學碩三年要學的東(dong) 西,我們(men) 要在兩(liang) 年甚至是一年內(nei) 完成,而且還得實習(xi) ,所以說我覺得專(zhuan) 碩可以稍微延長學時,這樣可以更好地安排研究生生活。”迪麗(li) 美拉·迪力夏提說。

  她的想法與(yu) 當下一些高校的做法不謀而合,近年來,一些高校嚐試調整專(zhuan) 碩學製,以提高人才培養(yang) 的質量。例如,鄭州大學2019年招生簡章中,圖書(shu) 情報專(zhuan) 碩學製為(wei) 2年,2020年起調整為(wei) 3年;2020年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專(zhuan) 碩學製2年,2021年起變為(wei) 3年。華中科技大學2022年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招生專(zhuan) 業(ye) 中,學製為(wei) 2年的專(zhuan) 業(ye) 有15個(ge) ,學製為(wei) 3年的專(zhuan) 業(ye) 則為(wei) 89個(ge) ,3年製專(zhuan) 業(ye) 占比達到86%。

  對此,有專(zhuan) 家表示,高校延長研究生學製是現實需求的反映,但隻要學生完成培養(yang) 計劃、達到畢業(ye) 要求,或短或長可按實際情況來定。

  那麽(me) ,如何才能發揮兩(liang) 種培養(yang) 模式的不同優(you) 勢,讓學碩、專(zhuan) 碩“各司其職”呢?

  “專(zhuan) 碩的培養(yang) 模式,應當應用產(chan) 教融合等方式,讓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解決(jue) 企業(ye) 和社會(hui) 發展的實際問題。”牛德強說。

  牛德強表示,以製藥工程和藥學專(zhuan) 業(ye) 為(wei) 例,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與(yu) 一些省市的大型醫藥企業(ye) 簽訂了聯合培養(yang) 協議,大部分學生在企業(ye) 實習(xi) 的基礎上完成畢業(ye) 論文。從(cong) 結果來看,這樣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在就業(ye) 市場上非常搶手。”

  和曆史悠久的學碩相比,“年輕”的專(zhuan) 碩仍需保證人才培養(yang) 質量,這是專(zhuan) 碩樹立口碑、健康發展的基礎。

  對此,《方案》給出了專(zhuan) 碩的改革發展方向,即“進一步創新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培養(yang) 模式,產(chan) 教融合培養(yang) 機製更加健全,專(zhuan) 業(ye) 學位與(yu) 職業(ye) 資格銜接更加緊密”。

  “如何對學術學位和專(zhuan) 業(ye) 學位的學生進行差異化培養(yang) ,對於(yu) 高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專(zhuan) 業(ye) 碩士培養(yang) 應當為(wei) 國家提供更多直接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的高素質人才,需要不斷地摸索和探索。”牛德強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實習(xi) 生 劉若辰 周瑞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