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履行《濕地公約》三十年成效令世界矚目

發布時間:2022-11-22 09:49:00來源: 法治日報

  本報見習(xi) 記者 劉欣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COP14)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nei) 瓦兩(liang) 個(ge) 會(hui) 場落下了帷幕。本次大會(hui) 以“珍愛濕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為(wei) 主題。這是我國首次承辦《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沈躍躍稱,“30年來,我國開展了一係列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保護實踐創新和製度創新,從(cong) 摸清家底到開展搶救性保護、全麵保護,中國濕地保護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形成了濕地保護的中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僅(jin) 濕地保護成效顯著,大會(hui) 期間還正式通過“武漢宣言”,獲得國際社會(hui) 高度評價(jia) 。

  一步一個(ge) 腳印

  30年光輝曆程,中國的濕地保護之路一步一個(ge) 腳印,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1992年,黑龍江紮龍、吉林向海、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等六處濕地成為(wei) 中國第一批國際重要濕地。

  1993年,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濕地公約》第五屆締約方大會(hui) ,邁出了履約道路的重要一步。

  1998年,長江流域綜合治理迎來轉折點,國務院提出“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治水與(yu) 濕地恢複相結合的綜合治理32字方針。

  2000年,原國家林業(ye) 局、外交部等17個(ge) 部委聯合頒布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這是中國濕地保護的第一個(ge) 綱領性文件。

  2003年,國務院批準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這是中國濕地保護的第一個(ge) 中長期規劃。同時,1995至2003年完成了第一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初步摸清了濕地麵積等底數。

  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對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把濕地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2005年,在《濕地公約》第九屆締約方大會(hui) 上,中國政府以全票當選為(wei) 《濕地公約》常委會(hui) 成員國。同年,我國啟動了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浙江杭州西溪濕地成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國家濕地公園。

  2007年,由16個(ge) 部門組成的“中國履行《濕地公約》國家委員會(hui) ”成立。

  2009至2013年,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完成,全麵掌握了全國濕地麵積、分布、生態狀況等,建立了濕地矢量數據庫。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濕地保護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大力保護修複濕地生態和水環境,水清岸綠的風景越來越多,濕地越來越美。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濕地麵積不低於(yu) 8億(yi) 畝(mu) 。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標誌著我國濕地保護從(cong) “搶救性保護”轉向“全麵保護”。

  2018年,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hui) 上,中國常德、常熟、海口等六座城市被認證為(wei) 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2020年,中國印發《紅樹林保護修複專(zhuan) 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這是我國全麵加強紅樹林濕地保護修複的重要舉(ju) 措。

  2021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審議通過。這是我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標誌著中國濕地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

  2022年,包括武漢在內(nei) 的七座城市被認證為(wei) 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同年,《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印發,拉開了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履約成就獲讚

  “在濕地問題上追求更高的目標,最終是為(wei) 人類的健康和生活、生存和發展謀求更高福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預估,通過改善濕地管理,我們(men) 可以生產(chan) 糧食,保證水資源安全,每年提供預計超過47萬(wan) 億(yi) 美元的健康福利。

  中國以全球4%的濕地,承載著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多種需求。30年來,中國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取得了一係列履約成就:濕地保護成為(wei) 國家戰略,濕地保護法治體(ti) 係不斷健全,濕地保護管理體(ti) 係更加完善,濕地保護修複成效卓著,濕地調查監測體(ti) 係初步建立,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公眾(zhong) 濕地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對外履約不斷深化。

  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保護被納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引領中國濕地保護全麵進入法治化軌道。全國有28個(ge) 省(區市)先後出台了濕地保護法規和規章,讓濕地保護有法可依。

  在濕地保護管理方麵,目前,我國的濕地保護體(ti) 係由濕地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三部分構成。根據我國濕地分級管理體(ti) 係,中國現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1021處省級重要濕地。

  “中國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現在還有新的國際重要濕地已經提交待批準,其數量無疑是驚人的。”《濕地公約》秘書(shu) 處秘書(shu) 長穆鬆達·蒙巴盛讚中國濕地保護成就。她補充說,“我們(men) 還看到,超過55%的中國濕地都以不同形式受到了很好的嚴(yan) 格保護。這是非常喜人的成就。”

  穆鬆達·蒙巴表示,從(cong) 中國過去30年所取得的濕地保護成就以及所設立的宏大目標和濕地保護管理方式,可以學習(xi) 的方麵有很多。不僅(jin) 有科學的方法,同時還有空間布局方案以及立法框架等。

  上屆締約方大會(hui) 主辦國阿聯酋與(yu) 會(hui) 代表、阿聯酋駐華大使阿裏·紮希裏說:“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濕地保護領域的先驅者。”

  推進全球行動

  備受各方關(guan) 注的是,《濕地公約》大會(hui) 期間正式通過“武漢宣言”,呼籲各方以強烈意願和實際行動,促進各類濕地的保護、修複、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國際社會(hui) 認為(wei) ,這是真正有助於(yu) 保護世界濕地的積極舉(ju) 措。

  “武漢宣言”承諾,從(cong) 各種渠道籌措更多資源,以強化實施濕地公約第四期戰略計劃,並製定具有更大力度的第五期戰略計劃,在2030年前采取更有影響力的行動。

  英國野生鳥類和濕地基金會(hui) 國際事務經理克萊斯特·羅斯特倫(lun) 表示,“武漢宣言”強調了我們(men) 應該為(wei) 濕地保護做的事情。本次大會(hui) 希望通過科學研究、多方麵、並與(yu) 當地人進行接觸的方式加強濕地保護,這都是真正有助於(yu) 保護世界濕地的積極步驟。我們(men) 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繼續取得進展。

  美國塔夫茨大學全球發展與(yu) 環境研究所訪問學者吉利安·戴維斯認為(wei) ,“武漢宣言”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聲明,宣言討論了濕地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等方麵的重要性,以及氣候變化對濕地的影響。宣言還主張締約方提供財政資源,采取行動保護濕地,以及明智地利用濕地和支持當地社區的土著居民,這是向前邁出的又一個(ge) 重要步驟。

  法國地中海濕地保護研究所所長讓·雅爾貝說,“武漢宣言”呼籲各國和所有利益攸關(guan) 方緊急行動起來。“我認為(wei) 宣言正是我們(men) 所需要的,所有利益攸關(guan) 方,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公民等……必須盡一切努力來保護和恢複地球上的濕地。”

  “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麵的領導力。”穆鬆達·蒙巴說,“武漢宣言”的通過,展現了各締約方對濕地保護的高度重視和創新舉(ju) 措,期待未來各方攜手共進,形成更高水平的全球合作。

  保護濕地關(guan) 係人類未來,沈躍躍表示,中國將以本屆大會(hui) 為(wei) 契機,與(yu) 各締約方一道,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履行《濕地公約》決(jue) 議,為(we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