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博物館熱別被“黃牛”攪涼

發布時間:2022-11-22 09:52:00來源: 工人日報

  據11月18日《法治日報》報道,時下,各地博物館門票基本都是免費的,但由於(yu) 疫情影響以及場地限製,常常有限流措施,觀眾(zhong) 需要提前預約。有些熱門博物館很難預約,但在一些電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能花錢找“黃牛”買(mai) 到門票。免費的博物館門票為(wei) 何成了“商品”?

  近年來,各地文博場館受到廣大遊客青睞。諸如北京故宮、各地各類博物館等,紛紛成了“網紅”,一到節假日,常常一票難求。

  博物館越來越“熱”,一是得益於(yu) 我國文博場館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等都邁上新台階,其社會(hui) 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公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產(chan) 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文化認知水平不斷提升。

  同時,有相關(guan) 政策的推動。早在2008年,國家文物局便發布了《關(guan) 於(yu) 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博物館(院)全部向社會(hui) 免費開放;各省級綜合博物館全部向社會(hui) 免費開放。此後,不少地方的各級各類文博場館紛紛響應,陸續免費向公眾(zhong) 開放,釋放了大量優(you) 質文化資源,促進著“博物館熱”的持續升溫。

  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下,“黃牛票”的出現和存在相當於(yu) 給博物館熱澆了一瓢冷水。有需求就有“商機”,“黃牛”上下其手、乘虛而入,而一些博物館對惡意搶票等行為(wei) 缺乏有效管控能力,讓此情形越發嚴(yan) 重。

  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本是給公眾(zhong) 的精神盛宴,半路殺出的“黃牛”卻把持票源撈取“手續費”,不僅(jin) 有損票務秩序,也將免費的博物館資源當成了“商品”和牟利的工具,進而損害博物館的公益屬性。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偽(wei) 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ti) 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jia) 票證、憑證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方麵,相關(guan) 部門要嚴(yan) 厲打擊此類違法活動,形成震懾——比如,去年11月,湖南長沙一男子便因在網絡上大肆搶占湖南省博物館(現為(wei) 湖南博物院)參觀門票,被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另一方麵,博物館方麵要提升技術防範能力,阻防“黃牛”或“內(nei) 鬼”惡意搶票——這方麵可以借鑒火車票、汽車票等相對成熟的票務係統。實際上,隻要不斷加強和完善技術防控,惡意搶票的成功率和可能性都將大大減小,關(guan) 鍵是有關(guan) 方麵要能聽得見公眾(zhong) 的呼聲、看得見當前的痛點,進而有所作為(wei) 。

  發揮博物館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需要在開拓文化傳(chuan) 播方式、提升入場參觀或線上“雲(yun) 遊”便捷性、打擊“黃牛”倒票等方麵多一些思量和探索,讓博物館熱更持久,影響範圍更廣闊。(戴先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