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新高地
聚集約1500家相關(guan) 企業(ye) , 17個(ge) 領域領跑全國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新高地
閱讀提示
北京已成為(wei) 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先地區, 2022年相關(guan) 產(chan) 值規模預計約2270億(yi) 元。高影響力學者數量居全國之首,學術成果顯著。未來,北京將繼續發揮人才和技術優(you) 勢,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邁進。
無人駕駛、智慧工廠、遠程醫療……如今,人工智能(AI)技術在北京被廣泛應用於(yu) 金融、交通、醫療、安防、教育等領域,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賦能。
記者近日從(cong) 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獲悉,已經聚集了約1500家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guan) 企業(ye) ,人工智能17個(ge) 領域領跑全國,北京市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逐漸成為(wei) 首都新的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年人工智能產(chan) 值規模達2070億(yi) 元,同比增長11%;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guan) 產(chan) 值規模預計約2270億(yi) 元,同比增長9.7%,成為(wei) 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先地區。
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
人工智能醫療高科技企業(ye) ——科亞(ya) 醫療研發的“深脈分數DVFFR”,是全球首款采用深度學習(xi) 技術進行冠狀動脈生理功能評估的產(chan) 品。其利用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造影影像進行的數值分析,能夠快速評估冠脈狹窄是否會(hui) 導致心肌缺血,從(cong) 而輔助醫生進行下一步診療。
據科亞(ya) 醫療董事長王立偉(wei) 介紹,過去醫生要判斷一位患者是否患有阻塞性冠心病,究竟應該做心髒支架、搭橋手術還是更適合進行藥物保守治療,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來進行術前確定。接受冠脈造影檢查時,患者需要進入導管室,從(cong) 患者橈動脈穿刺插入各種器械到心髒冠脈。這項檢查存在一定風險,且成本不低,一台冠脈造影手術至少需要花費5000元,對複雜病變的檢查費用更高達1.5萬(wan) 元。而現在,該項檢查僅(jin) 通過CT影像就能輔助醫生做出相應判斷,患者隻需花費不到2000元。
“這項技術在安貞醫院已經服務了4254名患者,共有1000餘(yu) 人次避免了冠脈造影檢查,為(wei) 患者節省醫療費用約2000萬(wan) 元。更重要的是,讓患者避免了因有創檢查帶來的痛苦和潛在風險。”王立偉(wei) 介紹,目前科亞(ya) 醫療已與(yu) 全國大型綜合醫院共建“深脈人工智能診斷中心”1100餘(yu) 家。
在北京,像科亞(ya) 醫療科技、北京曠視科技和博雅輯因(北京)科技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代表企業(ye) ,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展現出一係列科技創新企業(ye) 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發展成果。
高影響力學者數量居全國之首
日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發布的2021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AI 2000榜單”顯示,北京高影響力學者數量共計63名、82人次,全國排名第一,占全國總人次的36%。在17個(ge) 人工智能領域領跑全國,高影響力學者數量居全國之首,學術成果顯著。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的關(guan) 鍵是人才。北京人工智能高影響力學者的研究方向以應用研究為(wei) 主,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從(cong) 學者所在機構來看,北京71%的高影響力學者來自高校院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是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而清華大學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位居北京首位,達到39人。
人工智能優(you) 勢企業(ye) 也是重要人才輸出地之一。比如,京東(dong) 集團、百度集團、曠視科技、字節跳動、蔚來汽車、醫渡雲(yun) 等科技企業(ye) 均有人才上榜。在該榜單中,9名北京學者入選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去年智源研究院發布《2020北京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顯示,全國近一半的人工智能高層次學者在北京。北京已成為(wei) 國內(nei) 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人才中心,核心產(chan) 業(ye) 人才總規模超過4萬(wan) 。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關(guan) 於(yu) 人工智能的商標和專(zhuan) 利數量逐年上漲,商標達68.8萬(wan) 個(ge) ,專(zhuan) 利達48萬(wan) 個(ge) 。在北京,人工智能領域學者在國際頂級期刊或頂級會(hui) 議發布過論文的科研人員數量超4000人,占全國近三成;論文發布、專(zhuan) 利申請量均居全國第一。
北京依托優(you) 越的科技資源和強大人才優(you) 勢,人工智能原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一批國際重大原創人工智能成果湧現。
例如,清華大學尹首一團隊研製出全球首款可重構多模態智能芯片,並已經大規模生產(chan) ,可滿足功耗敏感場景下的較高算力需求。清華大學朱軍(jun) 團隊提出第三代安全可控人工智能,研發出全球首個(ge) 針對算法模型本身進行安全檢測的技術平台,提供從(cong) 安全測評到防禦加固的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
培育產(chan) 業(ye) 生態“土壤”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迅速崛起,離不開培育產(chan) 業(ye) 生態的‘土壤’。”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北京市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yang) 、應用場景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先後發布兩(liang) 批共4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聚焦產(chan) 業(ye) 升級、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以及“三城一區”、城市副中心、新首鋼等重點區域,為(wei) 人工智能企業(ye) 技術創新應用提供高含金量的場景。
截至目前,北京人工智能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約1500家,占全國的28%,居國內(nei) 首位,已誕生了30餘(yu) 家人工智能獨角獸(shou) 企業(ye) ,成為(wei) 我國人工智能學術和產(chan) 業(ye) 人才最大的聚集地。
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人才和技術優(you) 勢,突出“頭雁”作用先行先試,推動北京成為(wei) 全球人工智能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ye) 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
據了解,如今北京作為(wei) 首個(ge)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快速增長,已形成基本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正在快速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數量、AI學者數量、論文發表和專(zhuan) 利申請量、AI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AI領域融資總額及融資事件數量等多項發展指標全國領先。
“未來,北京將繼續發揮人才和技術優(you) 勢,力爭(zheng) 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北京成為(wei) 全球人工智能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ye) 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邁進。”北京市科委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 賴誌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