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係 助推全麵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12-01 09:47: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金融服務”,並做出了加大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支持力度、支持探索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模式、加快農(nong) 村信用社改革,完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金融服務統計製度、深入開展農(nong) 村信用體(ti) 係建設、發展農(nong) 戶信用貸款等係列工作部署。“完善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作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具體(ti) 舉(ju) 措首次被寫(xie) 入黨(dang) 代會(hui) 報告,具有極其重要的標誌性意義(yi) 。一方麵,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對金融工作提出了更係統具體(ti) 的要求,另一方麵,現有農(nong) 村金融體(ti) 係本身還存在短板弱項,農(nong) 村金融服務還存在薄弱環節,農(nong) 村金融機構還存在發展不足。

  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現實需求

  (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基礎建設投入資金需求巨大。要落實總書(shu) 記對四川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cang) ”的要求,迫切需要紮實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和水利建設“兩(liang) 大基礎工程”,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各項基礎設施。十四五期間,四川省規劃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123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598萬(wan) 畝(mu) ;規劃建設31個(ge) 重大水利工程和6000多個(ge) 中小型水利工程,僅(jin) 此兩(liang) 項資金投入規模近1.5萬(wan) 億(yi) 元。宜居鄉(xiang) 村建設任務仍然繁重,農(nong) 村電網、通信網建設項目及生活汙水、垃圾處理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剛性投入資金巨大。除了財政投入外,需要有效利用好金融杠杆,重點解決(jue) 好中長期涉農(nong) 資金投入問題。

  (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現代化體(ti) 係建設融資需求巨大。四川是農(nong) 業(ye) 大省,但大而不強,體(ti) 現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大但農(nong) 產(chan) 品結構失衡,地區間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科技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支撐不足,產(chan) 業(ye) 化水平低,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之比明顯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等。要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結構,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競爭(zheng) 力,需要從(cong) 研、產(chan) 、供、運、儲(chu) 、銷各個(ge) 環節加大資金投入強度,充分發揮金融作為(wei) 資源配置手段的作用,培育起能帶動廣大農(nong) 戶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現代化生產(chan) 的梯級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三)農(nong) 民實現生活富裕需要實現金融服務供給均衡化。四川作為(wei) 農(nong) 業(ye) 人口大省,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仍達2.4:1,地區間農(nong) 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農(nong) 民持續增收缺乏新的支撐和動力,製約農(nong) 民共同富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還未完全消除。要保證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全麵防範不出現規模性返貧任務仍然艱巨。金融服務作為(wei) 基礎公共服務的一部分,特別需要重點解決(jue) 好金融服務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問題。

  全省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但存在巨大的優(you) 化空間。四川省已建立起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ye) 銀行、94家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農(nong) 村信用社)、53家村鎮銀行在內(nei) 的農(nong) 村基礎金融服務體(ti) 係,尤其四川農(nong) 信係統已建成覆蓋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超過5200個(ge) 營業(ye) 網點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金融服務網絡,采用“銀政”、“銀企”、“銀商”共建模式,建成2.7萬(wan) 個(ge) 金融便民服務點,1萬(wan) 個(ge) 集金融、政務、村務、電商、民生、物流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鄉(xiang) 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製調整改革完成以後,全省鄉(xiang) 鎮(街道)、建製村數量大幅減少,初步形成中心鎮村輻射帶動的鄉(xiang) 村開發新布局,農(nong) 村金融服務網絡急需根據新的鄉(xiang) 村國土空間布局進一步優(you) 化調整。此外,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主要金融交易對現金依賴程度較高,農(nong) 村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不足,農(nong) 村數字普惠金融體(ti) 係普及程度遠低於(yu) 發達地區,以數字化金融賦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創新轉型的能力仍較低。

  (二)三農(nong) 資金供給總量快速增長,但重點領域仍存在顯著不足。全省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逐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21年末全省銀行業(ye) 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已達2.09萬(wan) 億(yi) 元,增速達10.14%,融資利率總體(ti) 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但中長期資金供給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支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力度仍待進一步加強。涉農(nong) 財政資金實現全麵統籌整合,土地出讓收益用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域機製逐步落地落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領域財政統籌、市場參與(yu) 、財金互動的資金籌集體(ti) 製機製逐步健全。但2021年來隨土地出讓困難,資金籌集投入存在客觀困難。同時,由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基礎建設項目公益屬性強,資金投入回報機製難以實現自平衡,市場資本參與(yu) 動員難度較大,項目融資普遍存在巨大困難。另一方麵,支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信貸總量占比仍然較低,2021年末全省銀行業(ye) 普惠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3936億(yi) 元,持續實現“增速不低於(yu) 各項貸款增速”目標,但普惠涉農(nong) 貸款總量僅(jin) 占全省銀行業(ye) 貸款餘(yu) 額的4.9%。

  (三)支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金融服務體(ti) 係逐步健全,但多個(ge) 領域仍不同程度存在真空。從(cong) 融資服務模式看,全省已全麵建立涵蓋農(nong) 業(ye) 信貸、農(nong) 業(ye) 保險、支農(nong) 債(zhai) 券、農(nong) 業(ye) 擔保、農(nong) 機融資租賃在內(nei) 的產(chan) 業(ye) 融資服務體(ti) 係,但各類金融服務主體(ti) 的協同性,以及服務的有效性仍待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群體(ti) 中征信白戶占比高,提供授信服務存在客觀困難。種養(yang) 殖業(ye) 、農(nong) 資生產(chan) 、流通中規模化、標準化、產(chan) 業(ye) 化程度較高的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初步緩解,但特色農(nong) 業(ye) 、文旅等非標準化產(chan) 業(ye) 資金獲得能力仍然偏弱。隨國際形勢動蕩,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周期性波動加劇,但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指數保險、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等風險對衝(chong) 金融工具推廣進度遠低於(yu) 預期。農(nong) 村土地、房產(chan) 、股權等要素資產(chan) 流轉交易機製仍未全麵通暢,導致涉農(nong) 領域金融風險處置成本居高不下,給金融機構有效介入造成障礙。

  (四)農(nong) 村金融機構改革即將全麵完成,但發展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的矛盾仍然突出。全省超過80%的農(nong) 信社已完成農(nong) 商行改製,省級信用聯社改革方案已初具雛形,預計在2023年內(nei) 將完成全麵改革。但部分農(nong) 村金融機構自身發展不足,存貸比顯著低於(yu) 沿海發達及中部地區同類機構水平,偏遠地區農(nong) 村金融機構自身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個(ge) 別法人治理機製弱化,進入監管部門高風險機構名單。省級以下農(nong) 業(ye) 擔保公司擔保能力不均衡,部分重點農(nong) 業(ye) 市縣受限於(yu) 財政實力,對農(nong) 擔公司資金補足能力有限。省農(nong) 擔公司截至目前在保餘(yu) 額僅(jin) 90億(yi) 元左右,農(nong) 業(ye) 擔保體(ti) 係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融資的支撐作用尚未充分體(ti) 現。

  (五)工作機製尚不能完全適應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要求。與(yu) 其他行業(ye) 相比,涉農(nong) 領域行業(ye) 、統計數據相對缺失,金融機構開展有效風險判斷存在信息不足的困難。扶貧再貸款、支農(nong) 再貸款等農(nong) 村金融政策性支持工具完整,但部分環節針對性、有效性仍待進一步提高。涉農(nong) 貸款專(zhuan) 項統計製度已實施15年未修訂,不能真實反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中金融服務實際水平。金融監管涉農(nong) 考核機製主要偏重農(nong) 村銀行業(ye) 機構,未能全麵覆蓋銀、證、保、期等各類金融服務主體(ti) 。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部門對普惠性金融機構考核機製以淨利潤、資本收益率為(wei) 導向,不利於(yu) 充分調動其支農(nong) 惠農(nong) 的積極性。

  對策建議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過程中,應切實以農(nong) 村金融工作機製更加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供給更加充分,農(nong) 村金融組織體(ti) 係更加完善為(wei) 目標,提高農(nong) 村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可得性、有效性。建議可從(cong) 下列方麵采取措施:

  (一)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進程、“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推動相關(guan) 數據共建共治共享,以數字技術賦能金融風險防控。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鼓勵數字人民幣在鄉(xiang) 村金融服務領域的多場景利用。優(you) 化鄉(xiang) 村金融服務網絡布局,鼓勵金融機構結合鄉(xiang) 村片區開發布局優(you) 化、調整、新設服務網點。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農(nong) 村綜合金融服務站建設,整合文化、商業(ye) 、物流、政務等資源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二)優(you) 化農(nong) 村金融機構組織體(ti) 係。加快推動農(nong) 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積極引入具有業(ye) 務、渠道等協同效應的全國性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作為(wei) 戰略投資人,理順全省農(nong) 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多渠道補充農(nong) 村金融機構資本金,做強農(nong) 村金融機構資本實力,提升風險與(yu) 內(nei) 控管理能力,提高內(nei) 生可持續發展動力。積極引進農(nong) 業(ye) 保險機構,加大重點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的保險覆蓋麵。強化省、市、縣各級農(nong) 業(ye) 擔保公司資本金補充機製,傾(qing) 斜性加大對重點農(nong) 業(ye) 地區農(nong) 擔公司的風險分攤、資金注入力度,持續提高其風險分攤能力。

  (三)優(you) 化構建農(nong) 村金融服務支撐體(ti) 係。出台激勵措施,全麵推廣整村授信模式,加快推進農(nong) 村普惠信貸,擴大農(nong) 戶授信、用信覆蓋率。建立健全農(nong) 村生產(chan) 要素流轉融資服務平台,實現交易平台與(yu) 融資擔保公司、資產(chan) 收儲(chu) 公司、行業(ye) 協會(hui)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有效銜接,形成農(nong) 村資源要素抵押登記、流轉處置、風險分擔閉環,降低農(nong) 村風險處置的交易成本。推進農(nong) 村金融領域司法訴訟與(yu) 執行體(ti) 係進步,健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體(ti) 係,提高涉農(nong) 領域司法執行效率。健全優(you) 化多部門協同的聯合信用信息體(ti) 係與(yu) 失信聯合懲戒體(ti) 係。

  (四)提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重點領域融資能力。建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融資主體(ti) ,探索組建省級農(nong) 業(ye) 投資主體(ti) ,進一步整合省、市兩(liang) 級國有企業(ye) 平台,重點投資支持省內(nei) 戰略優(you) 勢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項目開發。通過統籌農(nong) 、林、水等各領域財政資源,探索設立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撬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推動高標準農(nong) 田、重大水利、農(nong) 村環境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鼓勵多渠道籌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資金,加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項債(zhai) 包裝與(yu) 發行力度,鼓勵各地區、國有企業(ye) 、市場主體(ti) 發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票據等債(zhai) 務融資工具,積極協調爭(zheng) 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對我省涉農(nong) 基建項目的支持。

  (五)優(you) 化農(nong) 村金融各項工作機製。進一步健全農(nong) 村金融風險分攤機製,繼續強化農(nong) 村金融財金互動獎補政策,加大農(nong) 業(ye) 擔保、農(nong) 業(ye) 保險對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農(nong) 業(ye) 項目的支持力度。主動完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金融服務統計製度,試點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考核評估。加大農(nong) 村金融人才培育機製,建立農(nong) 業(ye) 科技、農(nong) 村金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等行業(ye) 人才常態化交流掛職、教學機製。優(you) 化普惠性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製,逐步弱化當期盈利指標,建立以服務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發展效果為(wei) 主要目標、以中長期表現為(wei) 評價(jia) 重點的考核體(ti) 係。

  (作者:杜淩豔,四川省農(nong) 村信用社聯合社、高級經濟師、注冊(ce) 會(hui) 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蒲天樂(le) ,成都市大邑縣人民政府,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