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暖了百姓心——安徽亳州譙城區薛閣街道馬元社區采訪記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近年來,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薛閣街道馬元社區通過設立“黨(dang) 員微承諾、群眾(zhong) 微心願、社區微服務”公示欄(以下簡稱“三微牆”)、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等舉(ju) 措,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積極性,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多方共議解難題
小區道路幹淨整潔、景觀綠化錯落有致、文明宣傳(chuan) 氛圍濃厚……記者走進馬元社區海晶花園小區,隻見處處洋溢溫馨的氣息。然而在2018年以前,小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2014年,小區原物業(ye) 撤出,導致服務癱瘓、垃圾遍地。”海晶花園小區業(ye) 委會(hui) 成員王天建說。
2018年,馬元社區決(jue) 定對轄區老舊小區進行提升,經過招標,海晶花園小區引進了一家物業(ye) 公司。馬元社區還以社區黨(dang) 委為(wei) 核心,成立了協商委員會(hui) ,轄區單位、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公司聯合開展協商議事,長期困擾社區的毀綠種菜、景觀水池淤塞、樓道堆放雜物等120餘(yu) 個(ge) 治理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jue) 。
“眾(zhong) 人的事眾(zhong) 人商量,基層治理本質是做群眾(zhong) 工作的過程。”馬元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郭俠(xia) 如數家珍,“社區常住人口48756人,按居住小區劃分成20個(ge) 片區,每個(ge) 片區都有黨(dang) 組織。社區黨(dang) 委采取‘群眾(zhong) 點單—社區下單—社會(hui) 組織接單’等形式,保證社區協商的議題緊貼社區實際和居民需要。”郭俠(xia) 說,社區組織協商議事會(hui) 議130餘(yu) 場次,群眾(zhong) 參與(yu) 活動累計達1500餘(yu) 人次。
今年2月份,馬元社區還成立了社區群眾(zhong) 工作服務站,由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擔任站長,12名成員分別由社區兩(liang) 委幹部、居民黨(dang) 員代表擔任。服務站自成立以來,受理群眾(zhong) 來電案件23件、來訪案件18件,共計受理群眾(zhong) 反映問題41件,目前回訪群眾(zhong) 滿意率達100%。
“三微牆”上表心願
馬元社區天潤小區70歲的居民李光勃傍晚一出門,就看到“三微牆”上多了幾行字,原來是他上午的“微心願”有了回複——“立即打撈,定期換水”。“小區景觀池髒了,我就寫(xie) 在‘三微牆’上,沒想到這麽(me) 快就有了回應。”李光勃說。
“業(ye) 主把反映的問題寫(xie) 到‘微心願’留言板後,‘微服務’這欄馬上就要有回複,問題解決(jue) 了才能把留言擦掉。”在海晶花園小區大門西側(ce) ,馬元社區紅色物業(ye) 服務中心負責人鳳安認真交代該小區物業(ye) 負責人。
“三微牆”引起了現場幾名業(ye) 主的注意,他們(men) 好奇地走上前。“為(wei) 更好地解決(jue) 業(ye) 主反映的問題,大家可以把問題寫(xie) 到‘三微牆’上,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回複。”鳳安說,“黨(dang) 員要敢於(yu) 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把‘微承諾’也亮在牆上。”
設立“三微牆”源自前不久馬元社區的一次會(hui) 議。會(hui) 上,大家學習(xi) 了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踐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我們(men) 要立即行動起來!”郭俠(xia) 提議在全社區開展“業(ye) 主吐槽會(hui) ”,設立“三微牆”,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小區管理、社區自治的積極性。她的提議得到了積極響應。
“現在小區環境非常漂亮,但是晾衣架太少了,能不能增加一些晾衣架?”居民賈桂琴反映,小區有些健身器材也需要維護;居民唐玉俠(xia) 反映,晚上小區路燈亮的時間有些晚;居民楊愛華反映小區綠化缺失,希望增補綠化;還有居民建議小區內(nei) 增設乒乓球桌,方便居民健身……不久前,海晶花園小區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吐槽大會(hui) ”,社區居民紛紛反映自身生活的不便之處。
郭俠(xia) 拿著本子,一邊聽一邊記,對於(yu) 居民反映的晾衣架少、路燈亮得晚等問題,她當場聯係工作人員予以解決(jue) 。“隻要是社區能力範圍內(nei) 的問題,能解決(jue) 的立即解決(jue) ;不能立即解決(jue) 的,我們(men) 會(hui) 想辦法盡快解決(jue) 。”郭俠(xia) 說。
“這樣的方式挺新穎,社區幹部與(yu) 我們(men) 麵對麵交流,讓人感覺很親(qin) 切。對提出的問題,社區都很重視,也讓我們(men) 感到很溫暖。”賈桂琴說。
文化生活也多彩
來到馬元社區服務大樓四樓,芍藥花劇社正在排演。為(wei) 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幾位群眾(zhong) 演員新創作了快板書(shu) 《春風得意》、“三句半”《二十大精神放光芒》。“我們(men) 連夜譜曲創作、寫(xie) 本子,希望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及時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劇社社長於(yu) 文廣說:“一兩(liang) 把弦子、兩(liang) 三個(ge) 演員,隨處可以搭起舞台宣講。”
隔壁房間,社區舞蹈隊正在排練。65歲的隊長徐宏芳幾年前加入了舞蹈隊和合唱團。“退休後在家沒啥事,不如來參加活動,唱唱跳跳,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徐宏芳說。
書(shu) 畫室內(nei) ,牆上、桌上都是社區居民的書(shu) 畫作品。在這裏,有布置溫馨的婦女兒(er) 童之家、多媒體(ti) 室、黨(dang) 群活動室、心理谘詢室……郭俠(xia) 告訴記者:“除了這些,社區還有五禽戲隊等各種團隊,開辦了養(yang) 生、國學、聲樂(le) 、戲曲、太極、烹飪等各類課程。平日裏,黨(dang) 群服務中心內(nei) 好不熱鬧,居民們(men) 都喜歡這裏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本報記者 梁 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