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重慶巴南:“小哥驛站”服務新就業群體

發布時間:2022-12-05 09: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宏 張國聖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方霞

  近日,在重慶市巴南區李家沱街道光明社區環球時代廣場附近,等待接單的快遞小哥代凱君輕車熟路地來到黨(dang) 群服務驛站,掃碼取了一個(ge) 充電寶。“在其他地方租充電寶,半天就要花10多塊錢。現在等單時就可以來黨(dang) 群服務站充電,第二天還充電寶也隻要一分錢。”代凱君滿意地說。

  今年以來,巴南區在新就業(ye) 群體(ti) 集中度很高的萬(wan) 達商圈建立黨(dang) 群服務中心,在街鎮建立黨(dang) 群服務驛站,還整合利用郵政網點、青春加油站、臨(lin) 街商鋪門店等資源,建設了若幹個(ge) 黨(dang) 群服務點,構建完善新就業(ye) 群體(ti) 黨(dang) 群服務體(ti) 係。這些服務站點不僅(jin) 是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歇腳的地方,還因為(wei) 有暖心齊全的設施、關(guan) 懷備至的服務,被大家親(qin) 切地稱為(wei) “小哥驛站”。

  記者在光明社區的“小哥驛站”看到,這裏不僅(jin) 有暖氣,還配備了微波爐、飲水機、充電寶、書(shu) 籍。自“小哥驛站”建成後,每天有數百名“小哥”在這裏休息“充電”。

  “摩托車不能增加遮陽棚,棚會(hui) 導致摩托車重心變高,更容易滑倒。”李家沱街道聯合區交巡警支隊,還專(zhuan) 門組織把交通法規、秋冬行車注意事項等知識送進“小哥驛站”,讓快遞小哥和交巡警麵對麵交流、學習(xi) ,增強他們(men) 的交通安全意識,更好地保護自身生命安全。“作為(wei) 家裏的頂梁柱,安全是最重要的。在這裏休息的時候就順便學習(xi) 一些交通知識,不費時、不誤事、有收獲。”做了6年快遞員的楊春說。

  為(wei) 了更好服務新就業(ye) 群體(ti) ,李家沱街道還在“小哥驛站”開設“微課堂”,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龍洲灣街道在驛站設置了心理谘詢室、黨(dang) 員活動室,還推出了麵向新就業(ye) 群體(ti) 的“權益保障”等服務;在魚洞街道的“小哥驛站”,“小哥”們(men) 遇到了什麽(me) 困難,可以隨時反映並尋求幫助。前不久,外賣小哥趙雄在送餐途中摩托車輪胎突然漏氣,“小哥驛站”的誌願者接到求助後,趕到現場為(wei) 他解了燃眉之急。“要是去修理點修理的話,會(hui) 耽誤不少送餐時間。”趙雄說,驛站誌願者們(men) 的熱心幫助,讓人體(ti) 會(hui) 到被尊重、被認可、被關(guan) 愛的感覺。

  龍洲灣轄區的“小哥驛站”已經吸納外賣小哥等新就業(ye) 群體(ti) 近百人,成立了“先鋒騎士黨(dang) 支部”和“先鋒騎士誌願服務隊”,充分發揮外賣騎手、快遞小哥“走街串巷”“上門入戶”的工作優(you) 勢,當好社情民意“信息員”、精神文明“宣傳(chuan) 員”、服務群眾(zhong) “誌願者”,引導新就業(ye) 群體(ti) 積極參與(yu) 社區疫情防控和基層治理。

  “快遞員、外賣員當中有不少熱心人,他們(men) 平時就在走街串巷,能快速發現問題,是城市治理的‘好幫手’。”龍洲灣轄區“小哥驛站”負責人王曉莉說。

  據介紹,巴南區已經依托黨(dang) 群服務中心和“小哥驛站”成立多個(ge) 新就業(ye) 群體(ti) 流動黨(dang) 支部,由所在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任流動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巴南區委組織部還會(hui) 同鎮街、社區黨(dang) 組織,逐個(ge) 走訪轄區外賣、快遞、網約車等站點,引導新就業(ye) 群體(ti) 中的黨(dang) 員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構建黨(dang) 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hui) 治理格局,營造新業(ye) 態領域黨(dang) 建“服務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