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關注新職業:新在哪?如何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發布時間:2022-12-05 10:0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自2019年以來,人社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發布了5批共74個(ge) 新職業(ye) 。新職業(ye) 的發布,吸引著各類人才不斷湧入,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實現了就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頻共振。隨著職業(ye) 發展潛能的不斷釋放,新職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將擁有更大發展空間,新職業(ye) 也將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永安稻香小鎮,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薑章通過在釘釘APP上建立種植“駕駛倉(cang) ”、製定種植標準,有效改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手工作業(ye) 效率低、不成規模等問題,幫助農(nong) 民成為(wei) “新農(nong) 人”。

  江蘇南京艾津植保農(nong) 機部無人機駕駛員袁飛,在田間地頭播種、施肥、除草,指揮無人機幹農(nong) 活,一天可以覆蓋400至600畝(mu) 地,效率遠高於(yu) 人工。如今,袁飛已成為(wei) 種植戶眼裏的“超級幫手”。

  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正式發布。自2019年以來,人社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發布了5批共74個(ge) 新職業(ye) 。新職業(ye) 的發布,吸引著各類人才不斷湧入,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實現了就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同頻共振。新職業(ye) 新在哪,將如何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記者進行了采訪。

  製定職業(ye) 標準,規範培養(yang) 機製

  為(wei) 就業(ye) 市場提供“風向標”

  這兩(liang) 年,袁飛非常忙。夏天,忙著做無人機植保飛防,秋天則忙著用無人機播種綠肥。“我們(men) 公司無人機駕駛員隊伍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已經超過20人,可以服務南京市近20萬(wan) 畝(mu) 農(nong) 田。”袁飛說。

  袁飛是半路轉行,但很多新同事都是“科班出身”。原來,無人機駕駛員作為(wei) 新職業(ye) 發布後,國內(nei) 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無人機駕駛”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在南京就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正德職業(ye) 技術學院開設了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袁飛介紹。

  不僅(jin) 如此,市場上還湧現出許多無人機駕駛培訓機構。

  “我在甘肅有個(ge) 培訓項目,每月都要到當地培訓無人機駕駛員。”31歲的陳鵬以前在北京一家培訓機構當無人機教練,“我培訓過的學員估計有好幾千了。”如今,他和朋友建立團隊,開展無人機相關(guan) 業(ye) 務。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發布的新職業(ye) 薪酬報告顯示,無人機駕駛員年薪中位數約為(wei) 12.53萬(wan) 元。“新職業(ye) 發布後,明顯感覺到相關(guan) 培訓、考證都更加規範,無人機駕駛員隊伍也日益壯大。”袁飛說。

  無人機駕駛員是新職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國家發布新職業(ye) 、製定相關(guan) 職業(ye) 標準,院校開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開發新教材新課程,培訓機構依據標準確定培訓內(nei) 容……“新職業(ye) 發布後的一係列工作,有利於(yu) 規範、完善新職業(ye) 人才培養(yang) 機製,有利於(yu) 係統化培養(yang) 相關(guan) 人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說。

  廣東(dong) 省戰略性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與(yu) 評價(jia) 聯盟秘書(shu) 長陳玉琪認為(wei) ,新職業(ye) 的發布,讓想從(cong) 事該職業(ye) 的人能更加方便地進行技能培訓,有利於(yu) 行業(ye) “人才池”的形成。

  “新職業(ye) 是就業(ye) 市場的‘風向標’,作為(wei) 技能人才培養(yang) 院校,相關(guan) 職業(ye) 標準的出台為(wei) 我們(men) 設置專(zhuan) 業(ye) 、開發教材提供了依據和參考。”廣州市公用事業(ye) 技師學院信息文創產(chan) 業(ye) 係副主任葉春曉說,例如,數據庫運行管理員新職業(ye) 發布後,學校今年9月份正式開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

  “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做好新職業(ye) 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工作,從(cong) 而實現人才培養(yang) 和市場對接、與(yu) 社會(hui) 需求同步。”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創新職業(ye) 內(nei) 容,廣泛吸引人才

  為(wei) 青年成長搭建“大舞台”

  2020年,18歲的劉思雨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了物聯網技術項目金牌。為(wei) 吸引劉思雨加入,新大陸科技集團開出百萬(wan) 年薪。

  “新大陸科技集團的設備比較先進,我平時訓練也經常用他們(men) 提供的設備,選擇與(yu) 他們(men) 簽訂就業(ye) 意向,感覺自己可以學到更多。”劉思雨說,希望自己能在物聯網工程技術員這個(ge) 新職業(ye) 上走得更遠些。

  新職業(ye) 重在“新”,新穎的職業(ye) 內(nei) 容和就業(ye) 方式,不僅(jin) 可以吸引青年人加入,也有利於(yu) 青年人施展才華。

  在山東(dong) 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工業(ye) 與(yu) 教育研究院,機械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不少年輕人覺得機器人非常酷炫,所以選擇學習(xi)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讓一度冷門的機械專(zhuan) 業(ye) 再次受到歡迎。”院長刁秀珍說。

  作為(wei) 新職業(ye) 之一,工業(ye) 機器人係統操作員的工作就是讓“聰明的”機器人“聽話”,完成這個(ge) 目標,需要掌握不同型號機器人的編程語言,對各式各樣的工業(ye) 機器人進行調試指揮。“想要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工業(ye) 機器人係統操作員,首先要成為(wei) 一個(ge) 掌握編程、控製、機械等多項專(zhuan) 業(ye) 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刁秀珍說。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車銑工種,工業(ye) 機器人係統操作員的工作更有趣,也更容易體(ti) 會(hui) 到成就感。”濟南科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白坤鵬說。

  憑借數字化管理師的“副業(ye) ”,彭龍成為(wei) 全國聞名的“低代碼鄉(xiang) 村教師”。彭龍是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皇華中學數學教師,麵對農(nong) 村寄宿製學校留守兒(er) 童多、缺乏科學的數據管理係統等難題,彭龍自學代碼,開發搭建了43個(ge) 應用,用於(yu) 值周考勤、培訓報銷、教師查課、學生請假、衛生管理等,有力推動了學校的數字化建設。

  “數字化管理師這個(ge) 新職業(ye) 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覺得自己的舞台更大了,能幹的事情更多了。”彭龍說。

  創造就業(ye) 崗位,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

  為(wei) 人才供給深挖“蓄水池”

  新職業(ye) 體(ti) 現了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標注了數字職業(ye) ,包括“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庫運行管理員”等。數字職業(ye) 不斷增多,反映了各行業(ye) 數字化進程及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新職業(ye) 的發布,可以促進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的完善,讓人才供給更充足,推動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從(cong) 而創造更多的就業(ye) 崗位,這就是新職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間的良性循環。”李長安說。

  以數據庫運行管理員為(wei) 例,“數據庫幾乎是每個(ge) 企業(ye) 必備的,無論是大企業(ye) 還是小企業(ye) ,都需要數據庫運行管理員。”陳玉琪介紹,隨著數據庫運行管理員“人才池”進一步擴大,將助力企業(ye) 更好地使用數據庫,促進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而企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將創造更多更高質量的就業(ye) 崗位。

  近年來,薑章作為(wei) 首席執行官,帶領浙江穀綠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與(yu) 杭州市餘(yu) 杭區永安稻香小鎮緊密合作,通過數字化改造,推動永安稻香小鎮的稻米銷售額連年攀升,同時也培養(yang) 了大量的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截至目前,浙江穀綠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培養(yang) 了8000多名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服務31個(ge) 縣,賦能287個(ge) 種植生產(chan) 供應鏈企業(ye) ,助力超10萬(wan) 人增收,帶動35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