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講好“中國製造”的奮進故事(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2-12-09 09: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焊槍火花四濺,機器隆隆轟鳴,中國製造的奮進故事一次又一次走上熒屏。近期播放的電視劇《大博弈》裏,重型裝備製造業(ye) 崛起的主題貫穿始終;電視劇《麓山之歌》中,麓山重工直麵困境、堅守主業(ye) ,在創新智造中奮勇爭(zheng) 先,勇於(yu) 同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爭(zheng) 鋒;電視劇《逐夢藍天》通過三代航空人的故事,全景式展現新中國航空工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不凡曆程與(yu) 發展進步……一段時間以來,工業(ye) 題材電視劇以硬朗、硬核的中國故事,引發廣泛關(guan) 注。

  工業(ye) 題材在國產(chan) 影視作品中占有重要一席。從(cong)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長片《橋》,到反映上海醫務人員全力搶救受傷(shang) 工人的電視直播劇《黨(dang) 救活了他》,再到《喬(qiao) 廠長上任記》《情滿珠江》《車間主任》等改革故事,一批影視作品形象展現了我國工業(ye) 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也激發了一代代建設者投身工業(ye) 、矢誌報國的熱情。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緊跟時代脈動,主動拓展題材,工業(ye) 題材創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新作品、新思路、新實踐,為(wei) 如何用情用力講好“中國製造”的故事積累經驗,也為(wei) 文藝創作從(cong) 何處萃取題材、如何進一步提升品質提供了啟示。

  製造業(ye) 是國民經濟的主體(ti) ,也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新征程點燃新的夢想,時代之變、中國之進蘊藏著豐(feng) 厚的故事,正成為(wei) 文藝創作的“富礦”。《麓山之歌》播出後廣受好評,主創人員感慨,“這是一次工業(ye) 題材創作的新出發”,創作起點就是新時代的變革與(yu) 成就。被觀眾(zhong) 喜愛的工業(ye) 題材作品一再證明:唯有創作者對工業(ye) 、工廠的魅力有感悟,觀眾(zhong) 才可能有感觸;創作者對藝術有敬畏、能敬業(ye) ,對生活有挖掘、肯投入,觀眾(zhong) 就一定會(hui) 不吝掌聲與(yu) 讚美。

  製造業(ye) 的發展不能“脫實向虛”,文藝創作同樣不能“脫實向虛”。堅持現實主義(yi) 創作手法,以真實、平實、樸實的藝術風格描繪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創造,真情謳歌人民群眾(zhong) 的新風貌、新奮鬥,文藝作品才能與(yu) 時代共振。一位攝影家曾說,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wei) 你離得不夠近。影視創作同樣如此。為(wei) 真實講述“大三線”的故事,電視劇《火紅年華》的編劇花費3年時間,在四川攀枝花市采訪700餘(yu) 人,積累下120萬(wan) 字的采訪筆記。文藝隻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一旦腳踩堅實的大地,藝術的熱力將噴薄而出。

  作品的思想深度、精神高度和情感厚度,歸根結底源於(yu) 創作者對時代的體(ti) 悟、對生活的深入、對所書(shu) 寫(xie) 群體(ti) 的認知。工業(ye) 題材作品要塑造好人物,應避免走入“隻見機器不見人”“隻見觀念不見生命”的誤區,把這個(ge) 行業(ye) 、這條戰線的奮鬥者身上最果敢、最堅韌、最有時代感的部分提煉出來,給人物形象以精神鈣質。《大博弈》的故事在作家周梅森心中醞釀了10多年,隨著他對中國製造的理解一步步加深,最終呈現出來的故事與(yu) 最初的創意已經很不相同。周梅森說:“我就在生活裏,我的創作追著我的生活跑,生活不停下來,創作便不會(hui) 枯竭。”

  影視創作,在方寸之間投射著時代的光影。一位觀眾(zhong) 說得好:“心中有光,何懼山高路遠。”講好“中國製造”的奮進故事,工業(ye) 題材影視作品必將湧現出更多深受觀眾(zhong) 喜愛的經典作品。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