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定“從重”界線,為公民個人信息法治護航
作者:劉婷婷 法學副教授
關(guan) 於(yu) 加強對公民個(ge) 人信息的司法保護,又有新的舉(ju) 措鄭重落地。1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5件依法懲治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對部分法律適用問題重申或者明確意見,強調訴源治理等。
近年來,我國推進對公民個(ge) 人信息的立法保護,不乏可圈可點的舉(ju) 措。比如,刑法修正案(七)規定了兩(liang) 個(ge) 罪名,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ge) 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ge) 人信息罪。刑法修正案取消了上述兩(liang) 個(ge) 罪名,統一為(wei) 新的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又比如,在民法典專(zhuan) 設“隱私權與(yu) 個(ge) 人信息保護”章節;2021年8月20日,個(ge) 人信息保護法正式通過,更以專(zhuan) 門立法的形式,給公民個(ge) 人信息以係統化、全方位的法律保護。
公民個(ge) 人信息既需要立法規範,也離不開強有力的司法保護。公安機關(guan) 持續推進淨網專(zhuan) 項行動,僅(jin) 2021年便破獲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案件9800餘(yu)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萬(wan) 名。據最高檢公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至今,全國檢察機關(guan) 以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批捕16459人、起訴33417人,其中,2022年1月份至9月份即批捕1199人、起訴6223人。在“海量”數字的背後,是職能部門的依法作為(wei) 。
還應看到的是,最高司法機關(guan) 發布的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盡管並不具備法律的效力,但對於(yu) 各級司法機關(guan) 來說,仍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彌補了法律過於(yu) 不夠具體(ti) 的欠缺,有利於(yu) 秉持立法精神,加強公民個(ge) 人信息保護。
審視最高檢這次發布的5個(ge) 典型案例,涵蓋了“竊取人臉信息”“出售行蹤軌跡信息”“打擊行業(ye) ‘內(nei) 鬼’內(nei) 外勾連”等方麵,抓住了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最為(wei) 薄弱的環節。比如,人臉識別技術發展很快,優(you) 勢特征明顯,各地廣泛應用,但也給了不法分子濫用,甚至竊為(wei) 己有的機會(hui) 。還有一些人從(cong) 追星族的狂熱中看到商機,采取不法手段獲取明星航班信息,甚至在明星車輛中安裝定位儀(yi) ,向粉絲(si) 們(men) 出售信息獲利。又比如,在諸多個(ge) 人信息泄露事件的背後,都有人利用職務之便,非法獲取和買(mai) 賣公民個(ge) 人信息。發布典型案例,給出方位標靶,便於(yu) 精準打擊。
最高檢發布典型案例,一個(ge) 重要的目的就在於(yu) 劃出“從(cong) 重界限”。在其中一個(ge) 典型案例中,陳某甲等人開展所謂“私家偵(zhen) 探”,通過手機定位出售公民行蹤軌跡信息,導致2021年閔某通過陳某甲出售的定位信息,蹲守到了離家出走的妻子,並將其殺害。基於(yu) 陳某甲行為(wei) 的出賣軌跡信息導致了他人被殺死亡的嚴(yan) 重後果,檢察機關(guan) 將其認定為(wei) “情節特別嚴(yan) 重”,量刑幅度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另一件典型案例中,李某用虛擬幣在暗網論壇購買(mai) “社工庫資料”並轉存於(yu) 網盤,將鏈接分享到某QQ群,其中包含公民個(ge) 人信息8100餘(yu) 萬(wan) 條,檢察機關(guan) 綜合考慮,認為(wei) 信息數量符合“情節特別嚴(yan) 重”的規定。審視其他典型案例,也體(ti) 現了依法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的規製方針,彰顯了保護公民個(ge) 人信息的司法態度。
保護公民個(ge) 人信息,任重而道遠。最高司法機關(guan) 發布典型案例,既是對司法機關(guan) 的生動指導,強調了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對公民的一次深刻普法教育,劃清了是與(yu) 非的紅線。立法、司法秉持“零容忍”精神,接力打擊違法侵權行為(wei) ,將為(wei) 公民撐起一方更安全的藍天。(劉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