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冰雪“重燃” 帶動複工複產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尚傑 趙明昊
豐(feng) 富的冰雪資源,讓新疆的冬季格外令人向往。近日來,全疆多地滑雪場率先恢複營業(ye) ,開門迎客,推出豐(feng) 富多彩的優(you) 惠活動,讓新疆的冰雪旅遊和冰雪運動重新“燃”起來,成為(wei) 複工複產(chan) 複市中的一抹亮色。
提檔升級,多地滑雪場開放營業(ye)
11月底12月初,阿勒泰和烏(wu) 魯木齊兩(liang) 地相繼宣布,滑雪場恢複開放。今年年初,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ti) 育總局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名單中,兩(liang) 者雙雙上榜。
烏(wu) 魯木齊滑雪場主要集中在南山。12月5日,記者來到這裏時,絲(si) 綢之路度假區和白雲(yun) 滑雪場已經開放,還有3家滑雪場正在進行開業(ye) 前的最後準備。
“今年,我們(men) 引進了奧運賽事級的造雪、壓雪設備,對初中級雪道進行改造擴建,優(you) 化高山雪道,將雪道總麵積增加3倍以上,達到120萬(wan) 平方米,為(wei) 滑雪愛好者提供更好的體(ti) 驗。”新疆絲(si) 綢之路國際度假區副總經理黃河說。
素有“中國雪都”之稱的阿勒泰,有著豐(feng) 富優(you) 質的“粉雪”資源,在838平方公裏天然滑雪區域裏分布著將軍(jun) 山、薩爾闊布、野卡峽、烏(wu) 希裏克4大滑雪區。各滑雪場鉚足幹勁,為(wei) 迎接新雪期做足準備。
“今年,將軍(jun) 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青格裏狼山4家國際滑雪度假區共投入18.3億(yi) 元,實施了雪道、索道、接待服務中心、電力及道路等項目建設,對滑雪場軟硬件進行了全麵升級。”阿勒泰地區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特別是將軍(jun) 山滑雪場,新建了10條雪道、2條主動脈索道,造雪設備增加超過50%,遊客服務中心新增品牌美食、木屋酒店、共享會(hui) 議室,燈光全部升級的夜間雪道達到6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副處長周皓說,截至12月11日,全區84家滑雪場絕大多數已經開門營業(ye) ,文旅部門正在積極與(yu) 鐵路、民航對接,計劃開通冰雪遊專(zhuan) 列和冰雪遊包機。各地州市也加快冰雪場館建設、豐(feng) 富冰雪產(chan) 品和業(ye) 態、提升接待保障能力,進一步打響新疆冰雪旅遊品牌。
紛遝而來,疆內(nei) 外遊客體(ti) 驗冰雪快樂(le)
身著紅褲子、白背心,腳踩單板,沿著雪道閃轉回旋,一串串雪花如浪潮般被激起……50歲的王軍(jun) 在滑雪場上行雲(yun) 流水般的操作,引來一片喝彩聲。
“我是烏(wu) 魯木齊本地人,喜歡滑雪,來南山滑雪有20年了,我享受站在雪板上快速滑行的感覺,滑雪帶給我健康、快樂(le) 和陽光。”王軍(jun) 說,南山滑雪場無風,氣溫相對較高,他滑雪時常穿背心,被雪友戲稱為(wei) “背心哥”。
滑雪場上不僅(jin) 有資深玩家,也有又萌又颯的小朋友。9歲的黃子航腳踩雙板,從(cong) 雪道上疾馳而下,刹車的動作利落帥氣。“我滑雪6年了,從(cong) 3歲開始學習(xi) 滑雪,夢想成為(wei) 一名職業(ye) 滑雪者。”
來自台灣的滑雪愛好者郭誌威,和從(cong) 全國各地趕來的30位雪友一起,成為(wei) 絲(si) 綢之路度假區在新雪季接待的第一個(ge) 疆外滑雪團。“我前兩(liang) 天專(zhuan) 門從(cong) 廣州飛過來,在烏(wu) 魯木齊滑完後,還要趕到阿勒泰去,計劃在新疆滑上一個(ge) 月左右。”郭誌威說。
為(wei) 了吸引更多的疆內(nei) 外遊客參與(yu) 到冰雪旅遊和冰雪運動中來,新疆文旅廳公布了12條遍布全疆的冰雪旅遊線路。同時宣布,從(cong) 12月20日起,將向遊客發放消費券5萬(wan) 餘(yu) 張,預計補貼資金達400萬(wan) 元,適用於(yu) 全疆5家5S滑雪場、5家4S滑雪場。遊客可通過“遊新疆一碼遊”微信小程序搶券消費。
產(chan) 業(ye) 融合,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按照慣例,新雪季開板,滑雪場都會(hui) 邀請周邊村莊的村民實地觀光體(ti) 驗。他們(men) 登上觀光纜車,看著雪道上滑雪者絡繹不絕,周邊一棟棟特色民宿拔地而起,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們(men) 平西梁村是新疆發展冰雪旅遊的直接獲益者。”烏(wu) 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平西梁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桂琴說,2004年滑雪場開建時,村裏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2021年達到3.8萬(wan) 元,躋身“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村裏80%的收入來自旅遊,70%的就業(ye) 靠旅遊,村民在家門口實現脫貧致富。
平西梁村的村民馬禮禮見證了滑雪場的成長和村民的蝶變。“2003年我們(men) 在山坡上種了最後一季莊稼,絲(si) 綢之路滑雪場開建初期還是馬拉滑雪,後來各項設施齊全,遊客越來越多,國際範兒(er) 也越來越足。”原本趕羊牧馬的村民,經過係統培訓變身教練員、救援員、服務員,她也從(cong) 一個(ge) 接待員成長為(wei) 部門經理,月薪從(cong) 1000元增加到6000元。
平西梁也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幹淨整潔的村道旁,雲(yun) 杉客棧、藍山美墅、大山小舍……各具風格的民宿一家挨著一家。村裏引進企業(ye) ,采用“黨(dang) 支部+農(nong) 戶+公司運營”的模式,著力打造烏(wu) 魯木齊“鄉(xiang) 村旅遊民宿第一村”,目前村裏已有54家民宿,加上農(nong) 家樂(le) 和果蔬采摘,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塔拉特村。這個(ge) 僅(jin) 有185戶人家的小村莊,坐落在世界地質公園可可托海旁、額爾齊斯河源頭,因為(wei) 搭上旅遊“順風車”,昔日鮮為(wei) 人知的貧困小村變成了熱門網紅打卡地,年旅遊收入接近千萬(wan) 元,“額河第一村”的美名傳(chuan) 遍四方。
“我們(men) 正全力推動冰雪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和規模集聚發展,努力把新疆打造成世界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勝地,讓冰天雪地成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致富、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山銀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副廳長燕乃敏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