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從風景到場景成旅遊景區度假區發展的新方向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 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旅遊景區度假區發展報告(2022-2023)》(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旅遊研究院專(zhuan) 項調查顯示:2022年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的出遊半徑分別為(wei) 110.3、131.8、95.0、99.6和107.9公裏,目的地遊憩半徑分別為(wei) 8.7、8.3、4.9、6.0和7.3公裏。而疫情前的2019年,遊客出遊半徑和目的地遊憩半徑分別為(wei) 270公裏和15公裏。疫情讓旅遊需求和消費行為(wei) 發生了諸多變化,從(cong) 風景到場景成旅遊景區度假區發展的新方向。
根據報告,近距離的出行、高頻次的休閑、多場景的消費,成為(wei) 疫情以來節假日旅遊市場的顯著特征。在出行距離縮短的同時,休閑的頻次明顯提升,消費場景趨於(yu) 多元,旅遊休閑活動可以發生在社區花園、城市綠道,可以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國家公園等一切有風景的開闊開放空間,也可以發生在餐館、酒吧、咖啡館、購物中心、菜市場、酒店與(yu) 民宿等商業(ye) 環境,還可以發生在圖書(shu) 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音樂(le) 廳和戲劇場等文化空間。
報告提出,後冬奧時代的冰雪類景區為(wei) 遊客提供更具差異化的冰雪活動場景與(yu) 空間。“小區域、低消費、高頻次、旅遊本地生活化、服務自助化、冰雪觀光和滑雪休閑度假並重”成為(wei) 冰雪旅遊消費市場的新趨勢,中國旅遊研究院冰雪專(zhuan) 項調查顯示,42.5%遊客傾(qing) 向於(yu) 冰雪觀光遊覽,45.1%傾(qing) 向於(yu) 滑雪休閑度假。
報告顯示,紅色旅遊景區正成為(wei) 培養(yang) 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的精神高地。每逢節假日,尤其是國慶節期間,節日的家國情懷使得紅色景區一度迎來客流高峰。感悟紅色文化、厚植家國情懷成為(wei) 中秋和國慶節文化休閑和旅遊市場的主旋律。各地推出的打卡紅色地標、探訪紅色舊址、緬懷革命先烈等紅色旅遊主題活動備受歡迎。
報告顯示,景區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中發揮更重要的產(chan) 業(ye) 促進和帶動作用。鄉(xiang) 村旅遊在鄉(xia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綜合效益不斷凸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過去三年的全國旅遊出遊距離和目的地活動半徑進一步收縮,城市近郊的鄉(xiang) 村旅遊卻逆勢增長。
報告還顯示,主題公園在大眾(zhong) 消費市場依然占據突出位置。2022年的主題公園雖然受多地散發疫情的影響,但在疫情的間隙卻展現出強勁的複蘇能力。
此外,“文博遊”持續走熱,博物館展覽受青少年群體(ti) 的青睞,“看展式社交”推動了博物館熱。文化和旅遊數據中心專(zhuan) 項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中秋、國慶節假日期間參與(yu) 文化活動的遊客占比93.1%,同比提高2.2個(ge) 百分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