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私家偵探”敲響侵犯個人信息警鍾 行業亟須規範發展

發布時間:2022-12-15 10:25:00來源: 工人日報

  “私家偵(zhen) 探”敲響侵犯個(ge) 人信息警鍾

  近日,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宣判一起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案,4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3年8個(ge) 月至8個(ge) 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該案再次給一些以“商務調查”之名,行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之實的“私家偵(zhen) 探”,敲響了法律警鍾。

  “谘詢公司”跟蹤偷拍還賣信息

  江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2012年11月,被告人向某出資成立“情蹤”法律谘詢公司,經營範圍為(wei) 法律谘詢、婚姻信息谘詢、銷售攝影器材和安防設備等。2019年5月起,向某通過網絡發布廣告,招攬到“偵(zhen) 探調查”“婚姻調查”等業(ye) 務後,安排被告人畢某、黃某、鄭某、田某等人,采取在被害人駕駛的車輛上安裝衛星定位裝置、跟蹤拍攝,在被害人住處附近安裝攝像設備等方式,非法獲取被害人的行蹤軌跡等個(ge) 人信息並出售給委托人,收取委托費、差旅費等費用。

  據查,向某等人非法獲取8名公民的個(ge) 人信息並予以出售,獲利46萬(wan) 餘(yu) 元。案發後,公安機關(guan) 分別從(cong) 向某等人處查獲了手機、針孔攝像頭、攝像機、硬盤、U盤等用於(yu) 作案的工具。

  民間谘詢調查市場有需求空間

  偵(zhen) 探公司為(wei) 何有市場?重慶合縱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huo) 人魯磊表示,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關(guan) 於(yu) “誰主張誰舉(ju) 證”的原則規定,當一般公民因“婚外戀”等家庭財產(chan) 被秘密轉移,或遇到逃債(zhai) 人下落不明等時,由於(yu) 不具備相應調查職權和調查技術,令諸多舉(ju) 證、維權需求催生出一些民間調查機構。

  目前,私家偵(zhen) 探尚未被我國法律認可。但近幾年來,各類冠以“事務調查中心”“事務調查所”名稱的公司越來越多。公眾(zhong) 事務調查機構的業(ye) 務範圍非常廣泛,其中包括尋人、情感忠誠調查、行蹤調查、信用調查、知識產(chan) 權調查,以及打假維權、經濟情報調查等等。企查查平台查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國谘詢與(yu) 調查行業(ye) 企業(ye) 約23萬(wan) 餘(yu) 家,民間谘詢調查市場需求空間不容小覷。

  行業(ye) 亟須規範發展

  “‘私家偵(zhen) 探’是一種形象的叫法,其本質上指從(cong) 事調查類的機構或個(ge) 人。經工商注冊(ce) 登記的調查類公司,具有合法的市場主體(ti) 身份。”重慶工商大學教授莫遠明說,“私家偵(zhen) 探”有一定的市場,但業(ye) 務範疇有限。“私家偵(zhen) 探”隻有在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hui) 公序良俗的情況下,可作為(wei) 律師事務所和商務谘詢公司的補充。因此,要加強對“私家偵(zhen) 探”合法合規方麵的發展引導。

  魯磊認為(wei) ,從(cong) “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wei) ”的角度來講,目前法律法規對私人調查尚無禁止性相關(guan) 規定。隻要在調查中涉及的方式方法不違反法律的一般禁止性規定、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不違反社會(hui) 公共利益和社會(hui) 公德,不越過法律底線,是可以進行一些嚐試的。

  伴隨《民法典》《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的相繼頒布施行,數字信息時代對公民個(ge) 人信息保護的力度與(yu) 日俱增,個(ge) 人信息保護態勢趨嚴(yan) 。根據公安部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辦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刑事案件9800餘(yu) 起,其中因私家偵(zhen) 探調查取證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的案件頻發。

  “任何行業(ye) 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職業(ye) 倫(lun) 理規則。”重慶偉(wei) 盟律師事務所主任陳衛東(dong) 說,由於(yu) 行業(ye) 自身的存在是否合法尚無定論,當然就不可能形成行業(ye) 標準和職業(ye) 準則來規範調查員的行為(wei) ,也就導致了行業(ye) 的無序與(yu) 混亂(luan) 。他建議調查人員須完成國家規定的法律知識學習(xi) ,並經考試合格,方可從(cong) 事私人委托調查業(ye) 務。(李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