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土秀才”評職稱將改變什麽

發布時間:2022-12-21 11:0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李詠瑾(媒體(ti) 評論員)

  “職稱”與(yu) “農(nong) 村”看似兩(liang) 不搭界,不過近年來,我國不少鄉(xiang) 村悄然興(xing) 起了“職稱熱”,一批批農(nong) 民被評為(wei) 初級、中級乃至高級職稱。借由職稱評定,廣袤山鄉(xiang) 之上,勞動者生產(chan) 素質得到了有效提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動力。

  為(wei) 農(nong) 民評職稱,貴在有的放矢。參與(yu) 職稱評審的農(nong) 民,皆為(wei) 相關(guan) 地域內(nei) 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為(wei) 職業(ye) ,在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業(ye) 企業(ye) 及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組織中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技術工作且具有相應專(zhuan) 業(ye) 技能的骨幹人員。具體(ti) 評定中,以其從(cong) 事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示範效應、服務能力、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影響作為(wei) 主要依據。簡言之,獲評者既要具備紮實的農(nong) 業(ye) 實踐基礎,又要具備一定範圍內(nei) 的影響示範作用,這是如今我國農(nong) 業(ye) 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對高素質農(nong) 民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讓農(nong) 村“土專(zhuan) 家”擁有專(zhuan) 業(ye) 技術身份,不僅(jin) 有助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型,也提升了高素質農(nong) 民的獲得感,讓有一技之長的農(nong) 民能夠被看見、被認同,更加地感受到“農(nong) 民”這一職業(ye) 的社會(hui) 尊崇感。

  為(wei) 農(nong) 民評職稱,重在“因地製宜”。有別於(yu) 傳(chuan) 統職稱評定要求評審對象在學曆、論文、資曆等方麵硬性達標,“土秀才”們(men) 所參與(yu) 的職稱評定以實績作為(wei) 第一要素,更“接地氣”,評審標準也更符合高素質農(nong) 民的特點:隻要實實在在地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農(nong) 民創收增收,且注重生態保護、遵守法律法規,這些拔尖的農(nong) 家好手們(men) 便能“零基礎”參與(yu) 職稱評定,甚至能直接“一步到位”獲評相應的高級職稱。這樣“自下而上”的人才成長方式,恰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科專(zhuan) 家院校出身、再深入田間地頭的“科班”培養(yang) 模式互為(wei) 補充,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完善我國現有職稱評定框架、探索和深化職稱評定改革的積極嚐試。

  農(nong) 民評職稱,有助於(yu) 充分釋放這一群體(ti) 助力鄉(xiang) 村建設的效能。在多個(ge) 基層試點地區,取得職稱的農(nong) 民可享受多種優(you) 惠政策,包括優(you) 先納入區域人才項目,優(you) 先作為(wei) 鄉(xiang) 土專(zhuan) 家參與(yu) “特聘農(nong) 技員”計劃,優(you) 先享受國家規定的信貸、金融擔保等方麵的優(you) 惠政策等,這都極大提升了農(nong) 民職稱的“含金量”。這也將更加激勵獲評者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如帶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組織農(nong) 業(ye) 技能培訓項目、結對幫扶生產(chan) 能力還較為(wei) 落後的農(nong) 戶等,通過社會(hui) 示範效應的擴大,吸引和帶動更多的農(nong) 技人才加快成長,從(cong) 而促使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所帶來的推廣效應實現長效常態化延伸。

  讓更多“土秀才”競相湧現並有大作為(wei) ,相關(guan) 部門也應完善相關(guan) 培訓及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加快補齊現有“短板”。農(nong) 村職稱評定打破了針對參評者既往學曆的要求,更應該通過不斷深化培訓和教育,及時彌補“土專(zhuan) 家”們(men) 在農(nong) 業(ye) 基礎理論上存在的不足。要搭建更多交流平台,順暢該群體(ti) 與(yu) 專(zhuan) 業(ye) 人才之間的交流,不斷更新他們(men) 的生產(chan) 理念和知識結構,幫助他們(men) 成長為(wei) 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現代化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登上更大的幹事創業(ye) 的舞台。

  農(nong) 民職稱評定,值得不斷探索和完善,並形成標準化、可推廣的農(nong) 業(ye) 人才梯隊式培養(yang) 機製。通過廣泛宣傳(chuan) 、積極動員,帶動廣大農(nong) 民“依技取職”“依職傍身”,讓當好職業(ye) 農(nong) 民就像其他高層次職業(ye) 一樣,有幹頭有奔頭。一批有技術、懂市場、會(hui) 經營、善開拓的高素質人才的出現和匯聚,將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持久的動力和有力的支撐。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