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0℃以下仍上路灑水,誰拋棄了常識

發布時間:2022-12-21 11:12: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石川

  氣溫在0℃以下,灑水車卻上路繼續灑水,真是咄咄怪事!據報道,在河南信陽羅山縣,18日氣溫達到零下,但當地灑水車仍上路灑水,導致部分路麵結冰,多名騎電動車的市民因此摔倒。消息傳(chuan) 出後,羅山縣人民政府工作人員表示,相關(guan) 部門出現了研判失誤,沒有對灑水作業(ye) 時間作出調整。並稱,對因道路結冰摔倒的群眾(zhong) ,“積極采取賠償(chang) 措施”。

  對摔倒群眾(zhong) 采取賠償(chang) 措施這種事後補救,有其必要。但是,所謂的“研判失誤”,則值得商榷。據當地市民反映,差不多每年冬天都有這種情況發生。由此可見,氣溫降到0℃以下,灑水車卻上路灑水,並非偶一為(wei) 之,簡單歸結為(wei) “研判失誤”,並不能服眾(zhong) 。難道年年研判失誤?賠償(chang) 摔倒的群眾(zhong) ,用的是不是公帑?因研判失誤導致公帑被耗用,誰該擔這個(ge) 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1℃上路灑水致道路結冰,給民眾(zhong) 帶來安全隱患,此前在多地出現過。對此有市民質問:“這麽(me) 冷的天還灑水,有沒有動腦子!”不管天寒地凍,執意上路灑水,危及了公共安全,給市民出行帶來了風險,一些市民因之摔倒,即是明證。因此,麵對公眾(zhong) 的不解和憤怒,不能僅(jin) 用一句“研判失誤”來搪塞,也不能僅(jin) 作出賠償(chang) 完事。公眾(zhong) 想知道的是,如何避免類似荒唐事情重現,如何建立有約束力的管理機製。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在這方麵有了明確的製度設計。比如,有的地方規定,“看天公臉色”調整灑水車作業(ye) 時間,氣溫1℃以下,停止灑水。具體(ti) 而言,嚴(yan) 格落實作業(ye) 前“看氣溫、看地溫、看路況”,作業(ye) 時“不積水、不結冰、不揚塵”的“三看三不”原則,並利用白天(9點至17點)氣溫較高時段,科學安排部署灑水車及清洗車等車輛,實施衝(chong) 刷灑水、清掃保潔作業(ye) 。

  有個(ge) 案例,兩(liang) 年前,山東(dong) 住建廳曾專(zhuan) 門下發《關(guan) 於(yu) 全麵做好冬季道路保潔及清雪除冰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市要嚴(yan) 格按照《山東(dong) 省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第一篇:環境衛生管理)》要求,根據氣溫變化情況,科學製定冬季作業(ye) 預案,合理調整環衛洗掃、吸掃、灑水等道路清掃降塵作業(ye) 車輛作業(ye) 時間,並在規定時間內(nei) 完成作業(ye) 。最低氣溫為(wei) 5℃及以下時應暫停衝(chong) 洗作業(ye) ,特別是橋梁、坡道嚴(yan) 禁灑水衝(chong) 洗作業(ye) ,防止造成路麵結冰影響城市交通安全。這種製度安排接地氣,得民心。

  實際上,氣溫過低不能在公共道路上灑水,本就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一些部門卻一再違背常識,其問題值得剖析。一方麵,暴露出城市管理過於(yu) 粗糙,與(yu) 精細化管理的原則背道而馳;另一方麵,缺乏對民意的應有尊重,對民生冷暖的應有感知。人們(men) 常說,要像繡花一樣治理城市。誠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做到這“三化”之前,一些城市治理者最需要做的是回歸常識,尊重常識,不要違背常識,否則就須承擔相應的責任。(王石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