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海外代購最低1300元一盒 代購新冠仿製藥在我國屬違法行為

發布時間:2022-12-22 11:1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海外代購最低1300元一盒 用藥存在巨大風險隱患

  代購新冠仿製藥 在我國屬違法行為(wei)

  日前,輝瑞的新冠藥物Paxlovid在某網上藥店“曇花一現”式地上架下架,讓新冠口服藥物再度引發關(guan) 注。而印度的新冠仿製藥已經通過各種所謂“代購”渠道出現在社交媒體(ti) 中。不過,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類藥品代購在我國不僅(jin) 是違法行為(wei) ,對於(yu) 購買(mai) 者用藥安全來說還存在巨大風險隱患。

  新冠仿製藥“代購”火爆

  近日,多個(ge) 平台上出現了輝瑞Paxlovid印度仿製藥的代購信息。在某電商平台搜索相關(guan) 關(guan) 鍵詞,可以看到有多家商店在銷售印度仿製藥,售價(jia) 從(cong) 1300元到1600元/盒不等。與(yu) 此同時,朋友圈裏也有不少代購在發布Paxlovid印度仿製藥的相關(guan) 信息。

  此事被發酵到網絡後,北青報記者發現,目前,多家線上電商平台已經屏蔽相關(guan) 關(guan) 鍵詞。消費者搜索“仿製藥”“印度新冠”等均不會(hui) 有太多的商品展示。但一些賣家仍舊沒有“放棄”電商這個(ge) 渠道,打出各種擦邊球,將意向買(mai) 家引導到各類社交媒體(ti) 。甚至一些賣家的社交媒體(ti) 賬號都出現了異常,無法添加,但都想盡辦法與(yu) 顧客脫離電商平台的監管進行聯係。

  但事實上,不少代購都表示目前國內(nei) 暫無現貨。想要購買(mai) 該藥需要從(cong) 印度“代購”,再寄回國內(nei) ,短則半個(ge) 月,有的甚至要等上一個(ge) 月。一些代購則表示,購買(mai) 該藥還需要“排隊”,需要顧客先交定金,顯然並不愁賣。

  市民趙小姐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她是因為(wei) 沒有搶到退燒藥,才想起朋友圈有人賣這種藥,結果一問要等二十多天。“第二天我媽就退燒了,現在正在恢複。”趙小姐表示,代購把這種病說得對老年人危害特別大。

  海外代購藥品風險高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當地時間2021年11月22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緊急授權(EUA)批準美國輝瑞製藥公司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新藥奈瑪特韋片聯用病毒蛋白酶增強藥利托那韋片上市,用於(yu) 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wei) 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根據公開的資料,2021年11月,輝瑞與(yu) 藥品專(zhuan) 利池組織簽署了Paxlovid自願許可協議,允許其他仿製藥企生產(chan) 新冠口服藥Paxlovid。根據協議條款,全球獲得授權許可的合格仿製藥企業(ye) 將能夠向95個(ge) 國家/地區提供Paxlovid,覆蓋全球約53%的人口,其中包括所有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中高收入國家,以及在過去五年中從(cong) 中低收入過渡到中高收入的國家,這其中也包括印度。

  此外,有律師表示,我國進口藥物管理嚴(yan) 格,私人所謂的海外代購藥品在沒有手續的情況下是違法的行為(wei) 。

  新冠口服藥用藥有風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Paxlovid(由奈瑪特韋片和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在國內(nei) 部分醫院已經投入使用,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此外,國產(chan) 新冠口服藥阿茲(zi) 夫定也已經在部分地區的醫院投入使用。那麽(me) ,新冠口服藥是不是比起其他藥來,治療新冠更快更好?在目前的情況下,有必要囤新冠口服藥嗎?

  對此,12月2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對重症高風險人群進行早期幹預,第九版診療方案推薦了幾種抗病毒藥物,包括單克隆抗體(ti) 、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和阿茲(zi) 夫定,但其強調,這些抗病毒藥品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如單克隆抗體(ti) ,需要靜脈給藥,需要在住院期間使用,在門診和家裏不適合使用。奈瑪特韋的適應症人群是輕型和普通型。使用時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如老年人使用的辛伐他汀、胺碘酮等就不能使用奈瑪特韋。因此,Paxlovid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茲(zi) 夫定本身也是小分子抗病毒藥,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使用,中重度肝腎功能損傷(shang) 患者也要慎用,因此,也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而也有醫療界人士表示,新冠口服藥主要是針對高危人群用於(yu) 預防重症,且要在早期使用才能有效。非高危人群沒必要搶購,“本來病程就7天,這個(ge) 藥一個(ge) 療程也是7天,年輕人吃就是個(ge) 安慰劑的作用”。並且目前獲批的新冠藥物都是處方藥,仿製藥不可能有中文說明,濫用有可能誘導產(chan) 生其他不良反應。一些不良反應嚴(yan) 重的,對身體(ti) 的傷(shang) 害可能遠大於(yu) 新冠本身。

  文/本報記者 張鑫 統籌/餘(yu) 美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