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供文藝精品 打造“演藝之都”

發布時間:2023-02-03 09:52: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日,一出出叫好又叫座的原創大戲精彩上演,“會(hui) 館有戲”喚醒沉寂已久的老會(hui) 館……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演出市場十分活躍。當前,北京延伸演藝產(chan) 業(ye) 鏈,形成經典劇目薈萃、國際演藝節展匯集、國際知名大師雲(yun) 集的演藝發展格局,為(wei) 打造“演藝之都”打下堅實基礎,持續擴大全國文化中心影響力。

  圍繞市委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工作要求,北京充分發揮演藝資源匯集優(you) 勢,以劇院為(wei) 重點,以藝術創作、品牌運營和公益普及為(wei) 抓手,培育多元演出空間,推出一批文化演藝與(yu) 商業(ye) 、旅遊深度融合的綜合消費場所,打造特色演藝集聚區和演藝群落。

  持續打造文化品牌,讓各類展演“近悅遠來”。創立“北京故事”優(you) 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創新中國戲曲文化周活動……北京搭建各類優(you) 秀作品展演平台,大力推動文藝精品走向舞台、走向觀眾(zhong) 。近年來,北京著力打造一係列品牌活動,吸引全國乃至世界藝術團體(ti) 到北京展演。據介紹,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邀請了40部精品劇目,其中既有中央文藝院團和市屬文藝院團作品,又有來自上海、天津、河北、河南、浙江等多個(ge) 省份的文藝院團和部分民營演出機構的作品,生動詮釋“大戲看北京”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培育多元演出空間,讓各類展演更加精彩紛呈。當前,北京結合城市空間特點,正在打造“會(hui) 館有戲”文化品牌、開展特色演藝群落建設、推進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藝新空間探索。吉祥戲院時隔多年重新開業(ye) 、百年戲樓正乙祠重張啟幕、城市副中心劇院完成主體(ti) 結構封頂、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落成啟用等,為(wei) 各類演藝活動的生產(chan) 表演提供了有利的空間設施。會(hui) 館承載多樣地域文化,是曆史留給北京獨特的文化遺產(chan) 。2021年下半年,北京提出打造會(hui) 館演藝新空間。湖廣會(hui) 館、顏料會(hui) 館、福州新館等一批會(hui) 館先行先試,將京昆梆子等折子戲,變臉、猴戲、魔術等沉浸式民間藝術表演引入會(hui) 館,“會(hui) 館有戲”紅火起來。“會(hui) 館是北京特有的空間,讓這裏成為(wei) 新型演藝空間,可以讓傳(chuan) 統戲曲‘活’起來,與(yu) 觀眾(zhong) 走得更近,讓市民沉浸式感受都市生活中的傳(chuan) 統藝術。”北方昆曲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魏春榮說。北京還積極鼓勵培育發展演藝新空間,支持劇院開拓除場地租賃外的運營模式,探索與(yu) 演藝機構合作投資創作、研發產(chan) 品、開放空間以及開展公益活動,鼓勵首秀、首演、首發,培育品牌文化項目,打造文化新地標。

  全鏈條扶持創作精品,推動舞台藝術“百花齊放”。北京市以精品創作為(wei) 核心任務,聚焦選題、排練、演出等創作關(guan) 鍵環節,逐步推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劇目排練中心、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北京市演藝服務平台)、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機製等政策“組合拳”,全鏈條扶持精品藝術生產(chan) 。據介紹,自2016年設立起,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累計資助650個(ge) 項目,資助金額達6.56億(yi) 元,累計支持推出250餘(yu) 部大型舞台藝術原創作品。針對租用劇場成本高、演出票價(jia) 高、劇場使用不平衡問題,北京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的方式,統籌資源,盤活存量,年均采購各類劇場資源200個(ge) 演出場次,以零場租或低場租方式提供給劇團,打造院團、劇場和觀眾(zhong) 三方受益的公共服務平台。(本報記者 潘俊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