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氣洋洋的春節 活力滿滿的中國
喜氣盈門、張燈結彩,神州大地洋溢著濃濃年味;熱門景區人頭攢動、航班高鐵飛馳穿梭,匯成一幅幅生動的新春圖景;逛廟會(hui) 、看非遺,各式文化體(ti) 驗帶來豐(feng) 富民俗享受……今年春節,多地在華外國友人“花樣”感受兔年春節。在他們(men) 看來,節日裏的中國在流動和忙碌中盡顯發展活力,讓人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
在中國學習(xi) 近一年的老撾鐵路教師李靈美
“我要把這個(ge) ‘福’字帶回老撾!”
本報記者 楊文明
入夜的昆明,爆竹劈啪響,煙花騰空而起,映照萬(wan) 家燈火。剛回宿舍的李靈美,又拉著朋友伏在窗台,止不住向外張望。這是這位來自老撾的鐵路教師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從(cong) 除夕開始大家就放鞭炮,每天晚上還能看到絢麗(li) 的煙花,沒想到中國過年這麽(me) 熱鬧!”李靈美不禁感歎。
2022年3月,乘坐著“瀾滄號”“複興(xing) 號”動車,李靈美和其他39名老撾教師一同奔赴中國,來到昆明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習(xi) 鐵路專(zhuan) 業(ye) 知識。“我們(men) 會(hui) 在中國待兩(liang) 年,學懂漢語、學通鐵路知識,再回去教會(hui) 更多人,更好地建設好、運營好、維護好老中鐵路。”她說,在中國的近一年時間裏,不僅(jin) 學到了鐵路專(zhuan) 業(ye) 理論,接受了專(zhuan) 業(ye) 技能訓練,漢語也從(cong) 一竅不通達到了可以與(yu) 人交流的水平,對於(yu) 中國文化的了解也進一步加深。
春節前夕,以“中老一家親(qin) ,祥和中國年”為(wei) 主題,中老鐵路C272次動車上舉(ju) 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列車春晚”。瞅著氣氛熱烈,正乘車前往景洪市研學的李靈美和旅客們(men) 一同跳起了歡快的老撾舞蹈。
盡管學校早就放了寒假,但李靈美卻選擇留下,繼續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下屬單位和中老鐵路沿線開展實地研學。“學習(xi) 時間緊、任務重,我多去現場看看中國的鐵路運營,以後回老撾就能講述更多生動的實例。”她說。
除夕那天,學校裏彌漫著濃濃年味,大家圍坐爐火旁,一起聽故事、賞年俗,吃上了熱氣騰騰的年夜飯。“我們(men) 跟著老師畫糖畫、包餃子,宿舍門上貼的‘福’字,還是我自己寫(xie) 的!我要把這個(ge) ‘福’字帶回老撾!”緊握毛筆,李靈美還學著寫(xie) 下了自己的第一副春聯。擀皮和餡,捏成第一個(ge) 像樣的餃子,同行教師陳尚德說:“等我回去了也要包給家人吃。”
趁節日歡快氣氛,農(nong) 曆正月初五,留昆的老撾教師們(men) 自行前往海埂大壩看海鷗、逛昆明老街。走過熱鬧的老街,捧著特色小吃,李靈美興(xing) 致勃勃:“我知道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一個(ge) 節日,很幸運能親(qin) 身體(ti) 驗到中國年味!”“我特別喜歡昆明的小鍋米線!這次來中國,我不僅(jin) 學到了鐵路專(zhuan) 業(ye) 知識,還了解了昆明當地風土人情、感受到更多中國文化。”老撾教師彭立萊表示,將來有機會(hui) 一定帶上家人坐著動車,再次到中國來感受春節的熱鬧氛圍。
新年寓意新開始,李靈美對自己也抱有新期盼。畢業(ye) 之後,她將把全新的知識帶回國,推動老撾鐵路事業(ye) 的建設和發展。“快看,那邊又開始放煙花了。”簇簇煙花在窗外綻開,李靈美情不自禁靠近、久久凝望。關(guan) 於(yu) 中國與(yu) 春節的故事,將會(hui) 在老撾再一次被講起。
在四川樂(le) 山開咖啡店的意大利小夥(huo) 安東(dong)
“‘遊客多’‘春節熱’讓人充滿期待”
本報記者 宋豪新
“除夕夜,我登上了峨眉山,風景特別棒,用四川話說就是‘巴適得板’!”大年初一,記者在四川樂(le) 山見到了安東(dong) 和他的妻子楊蕊,他們(men) 剛剛從(cong) 峨眉山遊玩回來。談到春節,這個(ge) 意大利小夥(huo) 子言語間仍然難掩興(xing) 奮。
“這是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首個(ge) 春節,我不僅(jin) 去登了峨眉山,參觀了著名古建築,還親(qin) 手體(ti) 驗寫(xie) ‘福’字,過了個(ge) 熱熱鬧鬧的中國年。”安東(dong) 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人絲(si) 毫聽不出他並沒有係統學習(xi) 過中文。一旁的楊蕊介紹,安東(dong) 的中文全是在樂(le) 山自學的,“他很喜歡中國文化,最大的愛好是逛老街,在古城裏跟人擺擺‘龍門陣’。”
2019年冬天,安東(dong) 來到樂(le) 山,“本想著要把當時還是女友的楊蕊帶回意大利,結果卻把自己留下來了”。據他回憶,樂(le) 山優(you) 美的自然風景和悠久的曆史一下子就把他“俘虜”了,自己就順勢在樂(le) 山紮下了根,很快和楊蕊步入婚姻殿堂。婚後在家人支持下,小兩(liang) 口在當地開起了一家咖啡店。
“去年12月,我們(men) 店裏的人氣就回來了。特別是今年元旦以來,小店每天都客滿……”楊蕊還沒說完,安東(dong) 就迫不及待地插話強調:“每天都很忙,日均客流量幾乎翻了一倍以上。”兩(liang) 個(ge) 年輕人坦言,春節前確實是“累慘了”,於(yu) 是趕緊放了3天假,去峨眉山遊覽“打卡”,和家人一起團年守歲。
大年初一逛廟會(hui) 是安東(dong) 期待已久的,不僅(jin) 自己樂(le) 在其中,還給遠在意大利的父母撥了通視頻電話,邀請他們(men) 一起“雲(yun) 遊”。“這是樂(le) 山大佛、這是樂(le) 山傳(chuan) 統特色美食……”安東(dong) 一邊走一邊介紹著,把最純正的中國“年味”傳(chuan) 到了意大利,話語裏滿是“新樂(le) 山人”的驕傲。楊蕊也很高興(xing) ,“他們(men) 說明年也來樂(le) 山過春節。”
如今,安東(dong) 早已適應了樂(le) 山的生活。在他看來,中國的春節代表著美好生活的新開始。“我們(men) 的小店大年初二下午才開張,但其實大年初一就有客人找上門了。”安東(dong) 已經開始懷念開業(ye) 迎客的感覺。楊蕊告訴記者,每每遇到顧客詢問樂(le) 山哪裏有好吃的、好玩的,安東(dong) 都用中文給出最地道的推薦,“比我這個(ge) 樂(le) 山人還熟。”
“今年,我想多在老城區逛逛,爭(zheng) 取在這邊開一家分店。”安東(dong) 說,眼見著遊客越來越多,相信咖啡店一定會(hui) 有更好的發展。“坐纜車上峨眉山金頂的時候,我聽見身邊各種口音的遊客,全國各地的人都來樂(le) 山玩,‘遊客多’‘春節熱’讓人充滿期待。”安東(dong) 告訴記者,他許下了一個(ge) 新年願望——邀請遠在意大利的父母來樂(le) 山旅遊,“中國很好,樂(le) 山很安逸,我住在這裏很幸福,我想他們(men) 也一定會(hui) 喜歡的。”
去黑龍江過年的清華大學俄羅斯留學生尤麗(li) 婭
“感覺這裏的冰雪都熱氣騰騰的”
本報記者 陳尚文
“千萬(wan) 雪花,競相開放,萬(wan) 千你我,匯聚成一個(ge) 家……”2022年2月4日,國家體(ti) 育場“鳥巢”,在空靈、清澈的《雪花》音樂(le) 聲中,數百名孩子手托點亮的“和平鴿”,奔跑著、跳躍著,從(cong) 四麵八方匯聚成一顆跳動著的“心”……從(cong)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的一幕幕感動,到精彩紛呈的競技比賽,再到中國人民高漲的冰雪熱情,這些記憶至今仍激蕩著俄羅斯留學生尤麗(li) 婭的心。今年春節,她和朋友前往黑龍江度過了一個(ge) 別樣的中國年,“到處都是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麵貌,感覺這裏的冰雪都熱氣騰騰的!”
尤麗(li) 婭就讀於(yu) 清華大學。去年初,她曾作為(wei) 對外聯絡誌願者,參加了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還作為(wei) 代表向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贈送了誌願者徽章。北京冬奧會(hui) 恰逢春節,尤麗(li) 婭和其他“小雪花們(men) ”一起寫(xie) 春聯、吃餃子、畫吉祥物,還聯動其他場館的誌願者小夥(huo) 伴們(men) 搞了場別開生麵的“線上春晚”。為(wei) 了延續這份冰雪情,尤麗(li) 婭在兔年春節前夕就早早策劃了黑龍江之行。
素有“冰城”之稱的哈爾濱,最先留下了尤麗(li) 婭的足跡。走進夜幕下的冰雪大世界,冰景奇觀流光溢彩,如同一個(ge) 五彩美玉雕琢而成的童話王國。在這裏,能工巧匠們(men) 用15萬(wan) 立方米的冰和雪在園區內(nei) 建成了上百個(ge) 景觀,嚴(yan) 寒被化為(wei) 了藝術。“美輪美奐!隨便站在哪裏留影都很震撼!”尤麗(li) 婭舉(ju) 著手機,一路拍個(ge) 不停。喜慶熱鬧的舞獅、鑼鼓、東(dong) 北民俗表演,更讓她感到濃濃的年味撲麵而來。
“早就聽中國朋友說,有一種年味叫上街趕集。”尤麗(li) 婭告訴記者,她在此行中也“入鄉(xiang) 隨俗”趕了回集,對中國傳(chuan) 統民俗和市井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伴著喜氣洋洋的樂(le) 曲,商販的吆喝聲不絕於(yu) 耳,紅色的春聯,五顏六色的幹果糖果,凍三文魚、凍蝦、凍梨、凍柿子等各種凍貨擺滿了長長的街道……“中國的年文化內(nei) 容真的太豐(feng) 富了!”尤麗(li) 婭驚歎道。
從(cong) 黑龍江返回北京後,尤麗(li) 婭意猶未盡,又去圓明園逛了廟會(hui) 、滑了冰。作為(wei) 一名冰雪運動愛好者,她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優(you) 質冰雪場地正在中國落戶,“在冬奧效應催化下,中國‘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效果不斷凸顯。北京的雪場、冰場總是人聲鼎沸,特別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上了冰雪運動!”
從(cong) “一起向未來”到攜手奔向更美好的明天,精彩的冰雪故事在神州大地上繼續書(shu) 寫(xie) 。“這裏紅紅火火的節日盛況與(yu) 持續升溫的冰雪熱,向世界展現著中國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對於(yu) 尤麗(li) 婭自己而言,結交更多中國朋友,去更多地方走走看看,進一步了解中國悠久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與(yu) 感受中國的快速發展,成為(wei) 她新一年最大的期盼。
湖南大學的尼日利亞(ya) 籍教授唐傑
“中國正吸引著更多外國人來華奮鬥”
本報記者 王雲(yun) 娜 本報通訊員 餘(yu) 蓉
“今年,我和家人朋友一起吃美食、賞美景,擁有了來到中國後最難忘的一個(ge) 春節!”湖南大學的尼日利亞(ya) 籍教授唐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仍難掩激動。
唐傑與(yu) 中國結緣於(yu) 2008年。那年,他進入廣西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習(xi) 。畢業(ye) 後,唐傑又前往位於(yu) 廣州的中山大學攻讀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17年12月,他來到長沙參加湖南大學舉(ju) 辦的嶽麓論壇,短短幾天就深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2018年7月,他受邀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從(cong) 此帶著全家定居長沙,融入熱鬧火辣的星城。
“大年初一,我們(men) 去走親(qin) 戚、拜新年。”唐傑和家人剛到朋友家,就看到精心烹飪的12道菜肴擺了滿滿一桌:富貴肘子代表生活富足,紅燒鱖魚象征年年有餘(yu) ,螞蟻上樹寓意節節高升,色香味俱佳的清蒸全雞則是要“討要”一份吉祥如意……“舌尖上的美味被賦予了美好祝福。這頓新年大餐不僅(jin) 好吃,更是對過去一年的禮讚和對未來一年的期盼。”唐傑說,這讓自己對春節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晚餐後,唐傑一家和朋友們(men) 來到長沙市區的街頭散步。馬路上流光溢彩,廣場歌聲悠揚,一派節日的喜慶熱鬧。隨著湧動的人潮緩慢行走,唐傑感觸頗深:“今年春節,街上到處都是人,人氣火爆。大家都趕著過年出來聚餐、購物、遊玩、拍照。我走在人群裏,被這種快樂(le) 的氣氛帶動了,也感覺輕鬆愉悅。”
在長沙盡享年味後,唐傑一家在大年初二自駕前往廣州旅遊,體(ti) 驗嶺南風情的美食美景。讓唐傑和家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yu)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廣東(dong) 醒獅”表演。在“睜眼”“洗須”“舔身”“抖毛”後,雄獅完成了“高台飲水”“踩梅花樁”等高難度動作,最後成功“采青”,贏得觀眾(zhong) 連連喝彩。“現場擠得水泄不通。孩子們(men) 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都瞪大了眼睛,嘰嘰喳喳說個(ge) 不停,表演結束了還遲遲舍不得離開。”唐傑說,看到他們(men) 這麽(me) 喜歡中國文化,自己真的很高興(xing) 。
在廣州的幾天時間裏,唐傑和許多舊友相聚一堂,其中既有大學時期的中國同窗,也有同在中國生活了10多年的尼日利亞(ya) 朋友。大家細數著中國的可喜變化,都對未來心生向往、充滿信心。“新春中國,歡樂(le) 祥和,欣欣向榮。這是我們(men) 共同的感受。”唐傑告訴記者,他早已把中國當作了自己的家鄉(xiang) ,十分願意為(wei) 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正吸引著更多外國人來華奮鬥。兔子象征著吉祥和活力,希望每個(ge) 人都能在新的一年裏事業(ye) 有成。我們(men) 一起,讓中國變得更加美好。”
在深圳工作的中科院外籍院士斯彼克曼
“我們(men) 對在中國從(cong) 事研究工作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 薑曉丹
“吉祥如意全家福,恭賀新禧滿堂春”。看著自己貼的春聯和福字,現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yu) 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約翰·羅傑·斯彼克曼笑容滿麵,妻子用手機將這一刻記錄了下來。
斯彼克曼來自英國,是能量代謝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和技術權威,同時擔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hui) 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兔年春節,他與(yu) 夫人留在深圳,入鄉(xiang) 隨俗,不僅(jin) 貼起春聯和福字,還買(mai) 了年畫、小燈籠等具有濃濃年味的飾物裝點屋子。“今年春節的節慶氛圍特別濃,不少地方還舉(ju) 行了精彩的傳(chuan) 統慶祝活動。”斯彼克曼說,每次和夫人出去遛彎兒(er) ,都能看到道路旁掛滿的紅燈籠,感受到處處透著的濃濃年味兒(er) 。
“過年好!”身邊經過的不少路人都會(hui) 主動跟斯彼克曼打起招呼,道一聲春節的問候。“中國朋友非常友好和熱情,我們(men) 很開心能留在這裏過春節。”在他看來,中國的春節跟西方聖誕節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家人團聚的節日,都需要各種裝飾,街上也有歡快的音樂(le) 。“隻是英國的聖誕節氣溫5攝氏度,而春節時深圳有25攝氏度。”斯彼克曼打趣道。
斯彼克曼向記者介紹,兒(er) 子一家雖然遠在英國,也熱熱鬧鬧地過著春節。“我們(men) 的兒(er) 媳婦是中國人。”斯彼克曼說,春節期間和兒(er) 子一家視頻通話,正看到他們(men) 聚在一起包餃子,“兒(er) 媳婦還給我們(men) 講了過年吃餃子的習(xi) 俗,十分有趣!真希望下次能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上他們(men) 包的餃子。”
“2005年我第一次來中國,2011年開始在中國工作生活,一晃就過去了12年!”因為(wei) 工作,斯彼克曼曾走過很多國家和地區,感受過不同的社會(hui) 風情和文化氛圍,但他坦言自己還是喜歡中國。“中國是一個(ge) 很有魅力的國家,提供了很多其它地方沒有的寶貴機會(hui) 。”斯彼克曼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他還要繼續留在這裏。
斯彼克曼表示,在中國這些年,他見證的不僅(jin) 僅(jin) 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還有環境生態等領域的大幅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更令他印象深刻,“如今出差去到哪個(ge) 省市都十分方便,不管是乘坐飛機還是高鐵都便捷又舒適。”更重要的是,他還深刻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對科研的高度重視,“中國政府希望我們(men) 提出更多意見,並且十分願意傾(qing) 聽我們(men) 的建議,這讓我們(men) 對在中國從(cong) 事研究工作充滿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