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開門紅”更要精準
銀行信貸正迎來“開門紅”,多家銀行已如期完成了投放計劃。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央行和銀保監會(hui) 均表示,接下來將加大金融對國內(nei) 需求和供給體(ti) 係的支持力度。
信貸“開門紅”反映出經濟回升態勢。金融是經濟的鏡像,信貸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業(ye) 的預期和信心。當前,製造業(ye) 景氣水平明顯回升,1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為(wei) 50.1%,比上月上升3.1個(ge) 百分點,升至臨(lin) 界點以上。其中,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wei) 55.6%,高於(yu) 上月3.7個(ge) 百分點,升至較高景氣區間。
但也要看到,需求不足仍是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因此要著力擴大內(nei) 需、優(you) 化供給。針對信貸供給,一要做到總量有效增長。要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保持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二要做到結構持續優(you) 化。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為(wei) 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油、鼓勁,力促經濟恢複回升。
接下來,信貸投放要有量的提升,靠前發力。銀行業(ye) 有句話頗引人深思:在信貸需求旺盛的時候,銀行把貸款放出去不算本事,信貸需求不足時把貸款放出去才算本事。這句話說的是逆周期調節、靠前發力的重要性。2022年個(ge) 別月份的金融數據曾短期波動,我國一度麵臨(lin) 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的製約。對此,有關(guan) 部門強化跨周期調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引導信貸資金價(jia) 格下行,金融政策與(yu) 財政政策形成有效配合,最終保持了宏觀經濟大盤的總體(ti) 穩定,2022年經濟總量更是突破120萬(wan) 億(yi) 元、躍上新台階。接下來,銀行業(ye) 要充分抓住經濟恢複回升的有利條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信貸投放還要有質的突破,力求精準。增加信貸投放不是“大水漫灌”,各家銀行追求信貸“開門紅”,也不應隻是追求業(ye) 績總量、市場份額增長,而是要追求質量,要將信貸資源“精準滴灌”至實體(ti) 經濟迫切需要的領域。銀行業(ye) 應關(guan) 注以下三個(ge) 重點。一是支持恢複和擴大消費,加強對餐飲、文旅等受疫情衝(chong) 擊的傳(chuan) 統服務行業(ye) 特別是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的金融紓困幫扶。二是支持重點基礎設施,以及符合國家發展規劃的重大項目建設。三是做好外貿企業(ye) 的信貸服務,鞏固拓展外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信貸投放還要有後勁兒(er) ,做到可持續。盡管信貸“開門紅”是第一季度的特有現象,但加大信貸投放卻是持續全年的長期性、係統性工作。因此,不可有短視思維,要謀劃長遠,加強項目儲(chu) 備,深入企業(ye) 調研,全麵真實地掌握實體(ti) 經濟融資需求。此外,銀行業(ye) 還要切實降低企業(ye) 的綜合融資成本。部分企業(ye) 看似信貸需求不足,實則“有需求、但借不起錢”。因此,降低綜合融資成本能夠進一步激發潛在融資需求、提振市場信心。2022年企業(ye) 貸款平均利率較五年前下降1個(ge) 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在此基礎上,銀行業(ye) 要堅持合理讓利,主動為(wei) 受困企業(ye) 免除、減免相關(guan) 服務費用,如賬戶服務費、轉賬匯款手續費、抵押登記費等,與(yu) 實體(ti) 經濟同舟共濟。(郭子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