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學生成長的必修課
新學期伊始,勞動課迎來了第一個(ge) “春耕”。
隨著《義(yi) 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穩步落實,勞動課已成為(wei) 各中小學不可缺少的獨立課程之一。鋤地栽苗、下廚烹飪、清潔衛生……許多學校將體(ti) 驗勞動作為(wei) “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men) 在汗水與(yu) 歡笑中開啟校園生活。
說起勞動課,70後、80後感觸頗多。70後的勞動課,多在田地裏:麥熟時,學校放起麥假,孩子回到田野幫父母收割麥子;80後的勞動課,多在課堂上:竹木紮框、糊上棉紙,自製風箏放飛在課後的歡聲笑語裏。“是時候補上這堂課了”“勞動課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與(yu) 讚揚是主流意見,傳(chuan) 遞著一個(ge) 共識:勞動是光榮的,也是難忘的。無論是生火做飯,或是縫衣織布,勞動在供給生活必需的同時,更讓人在其中找到彼此需要的生命聯結。
開好開足勞動課的呼喚,深切期待著多方聯袂參與(yu) 的回應。學校或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或請非遺項目入校園,讓學生在躬身稼穡、體(ti) 驗民俗之間,感受生活味、煙火氣;企業(ye) 、工廠等社會(hui) 力量,利用提供標準化場地、定製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場景資源;家長通過日常交流的言傳(chuan) 、共擔家務的身教,營造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家風家教。如此,方能打通書(shu) 本與(yu) 現實、學校與(yu) 社會(hui) 的罅隙,把勞動課牢固地嵌入教育體(ti) 係的應有位置。
勞動課雖無範式,評價(jia) 更需有標準。“老師布置任務、家長完成作業(ye) 、學生打卡拍照”的網絡留言,折射出家長群體(ti) 對勞動課該“怎麽(me) 教、怎麽(me) 考”的現實思量。無論是增加專(zhuan) 業(ye) 教師培養(yang) 與(yu) 引進之實舉(ju) ,還是廣開課程考核、綜合評價(jia) 之言路,都是合理衡量學生全麵發展素質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也需要被給予充分的時間、耐心去摸索與(yu) 確立。但從(cong) 深處看,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評價(jia) 體(ti) 係的建立,更有賴於(yu) 社會(hui) 心態的轉變。
其實,不妨把目光放得更遼闊些。勞動教育並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將月就、久久為(wei) 功。“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勞動的過程本身即是一種教育。父母們(men) 更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鐮刀的輕重、農(nong) 事的早晚,而是讓他們(men) 在身體(ti) 力行的勞動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強健自立自強之精神。這些精神上的隱性收獲,更能讓孩子在思想、道德與(yu) 品格上獲得長久的滋養(yang) 。
勞動是質樸的,亦是多彩的,它無比深刻地與(yu) 童年交織纏繞在一起,成為(wei) 人生最珍貴的回憶與(yu) 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勞動課的回歸與(yu) 彈性擴容,恰恰寄望於(yu) 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學段目標、規範的課程設計,去鋪設抵達寓教於(yu) 勞、五育並舉(ju) 的理想之路。(陳世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