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難、打車難…幫老年人一起擁抱數字生活
由於(yu) 不會(hui) 使用網絡和智能手機,不熟悉各種軟件操作,許多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過掃碼難、掛號難、打車難、辦事難等問題,隻能“望機興(xing) 歎”。漸漸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教老年人使用互聯網。這種方式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數字時代,享受數字生活。
手繪微信使用說明書(shu)
“閨女,能跟著做健身操的視頻,在哪裏調出來?”“這串號碼我想存下來打電話,你能教我複製嗎?”“在微信裏怎麽(me) 給別人推薦名片?”……這個(ge) 寒假,大學生張雨每天都會(hui) 收到類似的提問。
女兒(er) 在家,父母遇到手機上不會(hui) 處理的情況,都要找她求助。“小時候是我問爸爸媽媽各種問題,現在我成了老師,他們(men) 卻成了數字時代的‘小學生’。”張雨打趣說,她成了家裏新晉的“百事通”。
張雨還發現,以看電視為(wei) 例,老年人要分清直播頻道、數字電視、視頻網站會(hui) 員內(nei) 容等並不容易,遙控器至少有2個(ge) ,弄不明白的情況下,老年人在家隻能“打開是啥就看啥”。還有許多具有聯網功能的智慧家居產(chan) 品,家裏老人不會(hui) 用,有再多便捷功能也發揮不出來。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一道“數字鴻溝”橫亙(gen) 在許多中老年人和數字生活之間,使得年輕人教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行為(wei) 廣泛流行。此前,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山東(dong) 男孩為(wei) 父母手繪微信使用說明書(shu) ,網友紛紛為(wei) 其孝心點讚,留言“滿滿都是愛”。
據悉,不少人教過父母、祖輩或其他老年人使用電子產(chan) 品,常在過年返鄉(xiang) 或放假回家時教老年人,遠程語音、視頻指導、製作引導圖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拍視頻找點新愛好”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ti) 占比為(wei) 25.8%。在3.62億(yi) 非網民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是主要群體(ti) 。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製、年齡因素和設備不足,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很多老年人內(nei) 心深處渴望被認可、被接納,他們(men) 有較強的學習(xi) 、適應網絡和智能化服務的動力。中國社科院社會(hui) 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報告提倡各界共同努力,打破老年人刻板負麵的數字形象,尊重老年人的話語權和主體(ti) 性,讓他們(men) 跨越數字鴻溝,重返公共生活。
深圳大學教授周裕瓊多年從(cong) 事老年數字鴻溝課題研究,她發現,在彌合老年數字鴻溝方式上,家庭內(nei) 的信息共享和代際互動是縮小數字鴻溝的重要渠道,這種解決(jue) 方式比較現實、效果很好。
“許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初衷,就是為(wei) 了更好地與(yu) 兒(er) 孫們(men) 交流,了解最新的社會(hui) 動態,聽懂年輕人口中的流行語等,因此,由孩子們(men) 來進行‘數字教學’很有必要。”張雨認為(wei) ,年輕一輩在教老年人使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時,應該更有熱情、更有耐心,幫助他們(men) 克服對新技術的陌生感。
在年輕人的帶動下,一些老年人也開始使用社交網絡、拍攝短視頻等,記錄和分享生活,融入數字時代的大潮。“要是沒有我們(men) 這些美食博主,削下的水果皮不都浪費了嗎?”一口東(dong) 北話的老大爺,一會(hui) 兒(er) 炒一會(hui) 兒(er) 烤,把百香果皮做成了一盤糖,逗得網友們(men) 在彈幕裏打出一排排的“哈哈哈”,這有趣場景源於(yu) 博主“結巴老爹”在視頻網站上的一件作品。
據悉,“結巴老爹”是遼寧省大連市一名退休工人,做視頻博主源自他兒(er) 子張曉明的建議。“幾年前,父親(qin) 剛退休時很不適應,覺得生活突然空落落的。看他悶悶不樂(le) ,我就建議他出鏡拍視頻,找點新愛好。”張曉明說。沒想到,60多歲的老大爺一邊嘮嗑一邊做家常菜的視頻,在以年輕用戶為(wei) 主的視頻平台火了。
學會(hui) “避坑”防被騙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老年人缺乏必要的數字參與(yu) 能力,網絡信息辨別力較差,容易上當受騙。
每當母親(qin) 拿著手機上的推送廣告來問,湖北鹹寧的郭先生都感到哭笑不得。“媽,這些都是沒用的信息,有的網址點進去甚至是詐騙網站,尤其是需要輸入驗證碼、綁定銀行卡號的,您可千萬(wan) 別信!”
郭先生認為(wei)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後,接觸到的信息非常複雜,一些明顯是謠言或者詐騙的內(nei) 容,老年人卻深信不疑,因此他經常叮囑家中老年人:天上不會(hui) 掉餡餅,更沒有免費的午餐,遇到拿不準的事情多和子女聊一聊。郭先生還幫父母在手機上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軟件,有效識別和攔截詐騙電話短信。
在許多地方,社區、養(yang) 老院和一些誌願者機構等也行動起來,在教會(hui) 老年人使用互聯網與(yu) 親(qin) 人聯係或進行休閑娛樂(le) 之外,還傳(chuan) 授“避坑”經驗,幫助老年人提升網絡素養(yang) 、識別各種“套路”,從(cong) 而安全地網上“衝(chong) 浪”。
葉 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