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年之計丨無人機飛手黃銳:做農業也可以很酷炫

發布時間:2023-02-16 10:16: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伍黎明 陳鵬 王宏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的農(nong) 村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政策和科技的助力下,一大批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不再像父輩們(men) 那樣麵朝黃土背朝天,成了“智慧”種田的主力軍(jun) 。16日我們(men) 一起來認識一位來自重慶潼南區的無人機飛手黃銳。

  

  鼻梁上架著一副大框眼鏡,身著黑色外套,眼前的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黃銳,看起來更像一名技術員。臨(lin) 近春耕,合作社訂購的新型農(nong) 業(ye) 無人機剛剛到貨。

  黃銳:我們(men) 需要在春耕之前把所有的物資準備齊全,在春耕的時候就不會(hui) 抓瞎。現在這一台可以噴灑粉劑,還有一些比較粘稠的藥劑。

  黃銳今年35歲,在大學裏學的專(zhuan) 業(ye) 是工商管理。2017年,黃銳偶然參與(yu) 了有關(guan) 水稻病蟲害防治的一個(ge) 科研項目。他由此發現,無人機在農(nong) 業(ye) 領域也能玩兒(er) 出花樣來。

  黃銳:能否把這個(ge) 事情應用到我的家鄉(xiang) 潼南?因為(wei) 潼南也屬於(yu) 西部的農(nong) 業(ye) 大縣。

  黃銳的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很快成立。

  黃銳:2018年,我們(men) 整個(ge) 團隊的作業(ye) 量也就4萬(wan) 畝(mu) 左右,到2019年是20餘(yu) 萬(wan) 畝(mu) ,所以量的增加還是比較明顯的。

  農(nong) 民逐漸接受無人機,主要還是看效率。以重慶丘陵地區的水稻田為(wei) 例,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的效率是人工的25倍以上,施肥是15倍左右,播種是20倍以上。

  農(nong) 業(ye) 機械及配套設備20餘(yu) 台,無人機11台,黃銳團隊的裝備數量,還在增加。眼下正是油菜春管的關(guan) 鍵期,團隊成員“聚少離多”,各自奔忙在重慶潼南區崇龕鎮的油菜基地裏。從(cong) 業(ye) 至今,黃銳已經參加超百萬(wan) 畝(mu) 次的農(nong) 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半道出家的新農(nong) 人,如今是大家信服的行家。

  受農(nong) 業(ye) 和人社部門委托,近幾年,黃銳還承擔了無人機應用培訓等工作。在他看來,無人機在農(nong) 業(ye) 領域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需要年輕人一起來發現。

  黃銳:可以說,無人機讓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變成一件很酷炫的事情。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加入我們(men) ,成為(wei) 新農(nong) 人,讓我們(men) 一起做農(nong) 村裏最靚的仔。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