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求職麵對薪資差距,怎麽看、怎麽辦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互聯網大廠”2萬(wan) 元月薪“踐踏學曆”?高職畢業(ye) 工資還不如農(nong) 民工?2023年1月,北京某院校一名碩士生發布的一則“吐槽帖”引發熱議。無獨有偶,據日前廣東(dong) 省發布的2022高職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相關(guan) 數據,廣東(dong) 高職院校畢業(ye) 生平均月收入3869.21元,比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去年農(nong) 民工月均收入4615元還低700多元。
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總規模預計達1158萬(wan) 人,總量再創新高,就業(ye) 壓力隻增不減。秋招已然落幕,春招即將啟動,“薪資高低、待遇多少”成為(wei) 不少高校畢業(ye) 生議論乃至權衡、糾結的話題。高質量就業(ye) ,“高薪資”是唯一必備因素嗎?麵對目標崗位薪資難以達到預期的“心理落差”,畢業(ye) 生應如何調整心態?記者進行了采訪。
1.秋招平均薪酬同比提高,離預期仍有差距
“雖然不便公布我校2022年度畢業(ye) 生具體(ti) 的平均薪資,但肯定高於(yu) 3869.21元。”說起今年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求穩求優(you) ”成為(wei) 南京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招生就業(ye) 處副處長張毓秋口中的關(guan) 鍵詞。“目前,學校2023屆畢業(ye) 生中五成有‘專(zhuan) 轉本’意願,超四成希望到體(ti) 製內(nei) 或者國有企業(ye) 就業(ye) 。”張毓秋坦言,雖然學校畢業(ye) 生月收入在江蘇同類院校中居於(yu) 前列,但就業(ye) 薪酬預期和實際薪酬之間還是有一些差距。
剛剛過去的秋招,畢業(ye) 生收到的offer承諾的薪資如何?據某招聘網站公布的2022年度就業(ye) 數據來看,2022年整體(ti) 秋招應屆生招聘平均年薪比上年同期略有上漲。從(cong) 各大行業(ye) 的秋招應屆生招聘薪資來看,電子/通信/半導體(ti) 、IT/互聯網/遊戲、汽車位居前三,同比漲幅為(wei) 17.15%、8.44%、12.84%。
“關(guan) 於(yu) 薪資,我覺得如果在北上廣工作,我希望能夠比二、三線城市高一些。”天津大學2022屆博士畢業(ye) 生葉展鵬這樣談到自己求職的預期薪資,“當然還要看具體(ti) 的工作,比如外企可能會(hui) 高一些,有些體(ti) 製內(nei) 工作會(hui) 稍低一些。要是在二、三線城市,隻要具備相應學曆條件,拿到的薪資應該也不會(hui) 很低,在當地應能有一個(ge) 很好的生活。”
“至於(yu) 薪資符合不符合預期,我想也和家庭條件有關(guan) 。”葉展鵬分析,“近幾年畢業(ye) 生求職都考慮得比較實際,有的同學家裏條件比較好,可以資助買(mai) 房,那他可能追求一個(ge) 比較穩定的工作就可以。但如果家裏經濟條件不太好,對薪資可能就會(hui) 特別看重。月薪2萬(wan) 元要在一線城市買(mai) 房還是很困難的,但如果在二、三線城市,這是很不錯的。”
“學生對薪酬的充分預期,體(ti) 現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張毓秋分析,“而現實往往與(yu) 此存在差距,這比較普遍,並非某個(ge) 學校或高職院校特有的現象。”
2.高質量就業(ye) ,高薪資並非唯一必備因素
在求職時,葉展鵬也曾收到東(dong) 部城市高薪的職位邀請,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西南地區某科研院所工作。“薪資相當於(yu) 用人單位對勞動的回報,但如果要實現高質量就業(ye) ,就要想好什麽(me) 工作最適合自己,在這條路上怎麽(me) 發展。”葉展鵬表示,“我覺得我在科研過程中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該怎麽(me) 解決(jue) ,我會(hui) 不斷思考,沿著思考的方向去解決(jue) 問題或實現突破,所以我最終選擇了繼續走科研道路。”
“毫無疑問,薪資並不是衡量就業(ye) 質量的唯一條件。相對於(yu) 薪資,我個(ge) 人更看重工作本身是不是有意義(yi) ,我喜不喜歡、能否勝任?這些涉及興(xing) 趣、能力、價(jia) 值觀與(yu) 工作的契合度。”北京理工大學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林驥佳表示,“找工作時糾結於(yu) 薪資是正常的,但不要隻糾結在眼前的薪資上,因為(wei) 它是動態變化的。‘風物長宜放眼量’,應該更關(guan) 注長遠的發展,關(guan) 注個(ge) 人能力的發揮,關(guan) 注我們(men) 能為(wei) 社會(hui) 做什麽(me) ,而不僅(jin) 僅(jin) 是‘能賺多少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民認為(wei) ,就業(ye) 的“高質量”,包括求職人數與(yu) 職位需求數量相協調、就業(ye) 人員的崗位勝任力匹配度較高、個(ge) 人對福利待遇的滿意度與(yu) 用人單位的人工成本在合理區間等因素。“對求職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考慮自己能夠為(wei) 用人單位貢獻什麽(me) 、貢獻多少。有貢獻,貢獻大,一般而言會(hui) 獲得高薪資。脫離貢獻一味追求高薪,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勢必會(hui) 失去為(wei) 社會(hui) 創造價(jia) 值和實現自我價(jia) 值的機會(hui) 。學有所用,用有所學,所學知識、技能和能力在經濟社會(hui) 活動中發揮生產(chan) 要素的作用,創造出社會(hui) 價(jia) 值,進而實現個(ge) 人的價(jia) 值,這才是真正的高質量就業(ye) 。”
張毓秋分析,以南交院不少畢業(ye) 生從(cong) 事的汽車行業(ye) 為(wei) 例,基本的收入形式還是計件製,大多數企業(ye) 會(hui) 采用基本工資加績效的模式。“績效哪裏來?主要是和個(ge) 人能力、吃苦耐勞程度有關(guan) 係。一方麵需要在行業(ye) 上精進;另一方麵要適當開闊視野,把握行業(ye) 未來的發展方向。”
“高薪資的工作,意味著付出的勞動是高強度的,一方麵對求職者的能力要求很高;另一方麵工作的內(nei) 容量也會(hui) 很多。如果內(nei) 心是能接受的,‘我能吃得了這份苦’,或者說‘我願意下功夫’,那就沒問題。但如果隻是想在事業(ye) 上有突破,但又必須照顧家裏的其他情況,這時候就要考慮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這個(ge) 工作。”葉展鵬坦言。
3.麵對薪資差異,畢業(ye) 生應先修好“內(nei) 功”
“高薪”究竟給了誰? 據某招聘網站數據,從(cong) 秋招高薪段應屆生職位分布最多的行業(ye) 來看,電子/半導體(ti) /集成電路具有壓倒性優(you) 勢。年薪20萬(wan) 至30萬(wan) 元、30萬(wan) 至40萬(wan) 元、40萬(wan) 至50萬(wan) 元應屆生職位在該行業(ye) 占比分別是25.46%、28.19%、27.02%。50萬(wan) 元年薪以上的應屆生職位占比排名第一的行業(ye) 是通信設備,占比為(wei) 20.97%;位居第二的是電子/半導體(ti) /集成電路,占比為(wei) 16.77%。此外,計算機軟件、互聯網、整車製造、人工智能在各高薪段占比也較高。
記者注意到,承諾的薪資差異不僅(jin) 存在於(yu) 同一行業(ye) 不同崗位,即使同一類崗位,不同行業(ye) 裏薪資差異也很大。在獵聘網發布的新發職位增長較快的五大新興(xing) 領域的“熱招職能TOP5”中,芯片領域的第一熱招職能是嵌入式軟件開發,招聘平均年薪為(wei) 31.16萬(wan) 元,而該領域薪資最高的數字前端工程師,年薪更是高達55.39萬(wan) 元。“算法工程師”這一職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招聘平均年薪為(wei) 69.91萬(wan) 元,而在智能製造領域,算法工程師招聘平均年薪為(wei) 34.11萬(wan) 元,是新能源汽車同類職能薪資的一半左右。
“在就業(ye) 市場,行業(ye) 有冷有熱是永恒的現象。最近幾年,正如調查數據顯示,電子、半導體(ti) 、集成電路、計算機軟件、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行業(ye) 正‘火’,崗位需求大,薪資待遇高,這是事實。但這不代表這些行業(ye) 永遠處於(yu) ‘潮頭’,時代大潮滾滾向前,這些行業(ye) 也可能被新興(xing) 行業(ye) 替代,那些暫時冷門的行業(ye) 也有機會(hui) ‘異軍(jun) 突起’。”林驥佳分析,“所以無論專(zhuan) 業(ye) 對口行業(ye) 是冷還是熱,我覺得應對策略都一樣,熱門行業(ye) 對應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同樣也要增加自身就業(ye) 籌碼。除了打牢專(zhuan) 業(ye) 基礎,也要培養(yang) 通用能力,尤其是組織、溝通、領導等可遷移能力,同時還要培養(yang) 良好的心態以及抗壓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未來行業(ye) 和崗位的變化。對於(yu) 畢業(ye) 生來說,心態調整很重要。要牢記‘初心’,不被潮流所裹挾,不盲目追求薪資待遇,克服浮躁心態,朝著既定的職業(ye) 發展目標持續努力。”
張毓秋表示,在就業(ye) 指導課程、專(zhuan) 業(ye) 課上,教師會(hui) 將行業(ye) 目前的薪資水平、崗位需求基本情況和學生分享,讓學生“心裏有個(ge) 底”;也會(hui) 邀請校企合作企業(ye) 行業(ye) 導師,包括企業(ye) 人力資源負責人、技術技能崗位“大師”等做專(zhuan) 業(ye) 輔導,還有從(cong) 事相關(guan) 工作的優(you) 秀畢業(ye) 生“現身說法”,讓學生對行業(ye) 有基本定位後,更好地作出職業(ye) 選擇。
“就汽車行業(ye) 而言,新能源對傳(chuan) 統行業(ye) 產(chan) 生衝(chong) 擊,畢業(ye) 生需要在掌握專(zhuan) 業(ye) 技能的同時,及時捕捉行業(ye) 迭代的信息,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機遇,在實習(xi) 實踐中根據行業(ye) 的發展和崗位的新要求不斷提升個(ge) 人能力,以適應行業(ye) 發展。”張毓秋表示,麵對產(chan) 業(ye) 的升級迭代,學校除了開設以傳(chuan) 統車型為(wei) 主的汽車應用維修、汽車銷售專(zhuan) 業(ye) 外,還新添了新能源汽車專(zhuan) 業(ye) 。“即使是學習(xi) 傳(chuan) 統車型為(wei) 主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在實習(xi) 實踐中也應著力了解新能源汽車基本情況,並適當涉獵一些上下遊行業(ye) 崗位,如充電站的運營、充電樁的安裝與(yu) 調試、新能源車的維修與(yu) 保養(yang) 等,這樣在就業(ye) 選擇時就能更加遊刃有餘(yu) 。”
王建民建議,高校學生在校學習(xi) 期間,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計劃從(cong) 事的專(zhuan) 業(ye) 領域和職業(ye) 發展目標,以此激勵自己,保持學習(xi) 的動力和效率。在職業(ye) 選擇和學習(xi) 中,要講究差異性和競爭(zheng) 性,持續強化自己的比較優(you) 勢,進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zheng) 力,“瞄準職業(ye) 市場目標,製定自己的學習(xi) 和職業(ye) 選擇計劃並持續奮鬥,一定能夠在職業(ye) 市場競爭(zheng) 中實現自我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