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春天 | 開放紅利持續釋放 外企對華投資熱度不減
央視網消息:落地新項目,開設新工廠。新年以來,外資企業(ye) 對華投資熱度不減,不少外企進一步加大在中國製造業(ye) 領域的投資,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新增條目數量達到曆年新高,為(wei) 外資企業(ye) 投資中國進一步拓展空間,一批“含金量”足、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正在加快落地。
在上海,施耐德電器關(guan) 鍵電源創新實驗室啟動運營,全麵並推進關(guan) 鍵電源、儲(chu) 能等產(chan) 品係統的全球研發戰略。在廣東(dong) ,瑞士企業(ye) 安姆科投資10億(yi) 元建成的全球軟包裝樣板工廠正式投產(chan) ,一期年產(chan) 值將達8億(yi) 元。在江蘇,博世集團、可口可樂(le) 接連簽約蘇州,16個(ge) 外資項目在蘇州吳江區集中開工、投產(chan) 、簽約。
新年以來,商務部等部門陸續推出有利政策支持國家級經開區擴大製造業(ye) 引資,出台16條具體(ti) 舉(ju) 措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開放紅利在2023年持續釋放,也更加堅定了外資企業(ye) 在華發展信心。
順應消費升級趨勢 外資看好服務業(ye) 新機遇
消費是我國經濟的第一拉動力,服務業(ye) 更是增長潛力巨大。不少外資企業(ye) 負責人在采訪時都表示,中國超大規模的國內(nei) 市場給了他們(men) 堅定的信心,將持續深耕,全麵融入中國服務業(ye) 市場。
總台央視記者張歆:在北京,我通過手機在線下單,各種在門店售賣的商品可以通過外送,送到我指定地點。如今,順應中國消費新趨勢,許多外資企業(ye) 也加入到了數字化即時零售的大軍(jun) 。
記者來到這家日資零售企業(ye) 采訪時發現,截至目前,該企業(ye) 在中國90%的門店都與(yu) 外送平台開展了合作,隨買(mai) 隨送的即時零售模式在門店銷售額中占比最高已達到20%,成為(wei) 企業(ye) 在華業(ye) 務的新增長點。不久前,該外資企業(ye) 順應中國的數字化變革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趨勢,在上海新開出一家概念店並打造自有農(nong) 場,實現24小時365天“全天候”直播,為(wei) 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除了消費品零售業(ye) ,外資還看好我國潛力巨大的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不久前,794戶住戶陸續入外資企業(ye) 在江蘇宜興(xing) 打造的智慧健康養(yang) 老項目社區,還有4個(ge) 其他智慧康養(yang) 項目正在北戴河、上海、三亞(ya) 推進。
近日,在五省(市)開展試點的基礎上,我國又批準了沈陽、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成都六個(ge) 城市開展綜合試點,進一步擴大服務業(ye) 開放範圍。
統籌調動資源 提升招商引資水平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列為(wei) 今年經濟工作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在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都表示,2023年將著力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大力支持各地對外招商引資。
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統籌和調動境內(nei) 外的投資促進資源,支持各地區開展常態化“請進來”“走出去”招商引資活動,支持拓展引資來源地,豐(feng) 富引資方式。
進入2023年,盡管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跨國企業(ye) 對外投資乏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愈加完善,跨境往來更加便利,經濟活力加速釋放,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企業(ye) 吸引力持續增強,為(wei) 2023年外資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國家發改委將推動總投資約1700億(yi) 美元的前六批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實施,“以點帶麵”促進項目引進和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同時,將組織開展國際產(chan) 業(ye) 投資合作係列活動,以製造業(ye) 相關(guan) 領域為(wei) 重點,適時組織跨國公司、外國商協會(hui) 與(yu) 利用外資重點省份開展投資對接,推動更多項目簽約落地。
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突破千億(yi) 元
記者從(cong) 商務部了解到,2023年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wei) 1276.9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其中,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0.4%,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2.8%,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74.5%,高技術服務業(ye) 增長59.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