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奮進的春天|保供穩價接續發力 釋放經濟回穩向好積極信號

發布時間:2023-02-27 10:25:00來源: 人民網

  春耕時節,萬(wan) 物複蘇。近日,在天津福順達雜糧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3000畝(mu) 春小麥種植基地內(nei) ,8台播種機同步運轉,天津市自主研發的優(you) 質強筋春小麥“津強7號”等品種正在加緊機械化播種。

  “抗旱、耐寒、耐鹽堿,這些春小麥每公斤的價(jia) 格比冬小麥要貴出0.2元,今年預計每畝(mu) 產(chan) 量在400公斤左右。”合作社負責人徐廣順說。

  糧價(jia) 作為(wei) 百價(jia) 之基,國內(nei) 糧價(jia) 保持平穩,有力穩定了市場預期,成為(wei) 穩定物價(jia) 總水平的“壓艙石”。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部署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中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jia) 格司司長萬(wan) 勁鬆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2022年,我國物價(jia) 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國內(nei) 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展望2023年,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我國物價(jia) 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2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全國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同比下降0.8%。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連續豐(feng) 收,生豬產(chan) 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jia) 體(ti) 係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

  “菜籃子”“米袋子”供應充足 物豐(feng) 價(jia) 穩有保障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月份,受春節效應和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調整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jia) 格有所上漲。”

  從(cong) 同比看,1月份CPI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ge) 百分點。從(cong) 環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轉為(wei) 上漲0.8%。

  具體(ti) 來看,食品價(jia) 格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2.3個(ge) 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52個(ge) 百分點,董莉娟表示,受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鮮菜、鮮菌、鮮果、薯類和水產(chan) 品價(jia) 格分別上漲19.6%、13.8%、9.2%、6.4%和5.5%,漲幅比上月均有擴大;而非食品價(jia) 格由上月下降0.2%轉為(wei) 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25個(ge) 百分點。“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調整,出行和文娛消費需求大幅增加,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電影及演出票、旅遊價(jia) 格分別上漲20.3%、13.0%、10.7%和9.3%。”董莉娟說。

  滿滿的糧倉(cang) ,穩穩的糧價(jia) 。2022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達13731億(yi) 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近日,在廣東(dong) 省樂(le) 昌市的廣袤田野上,各村農(nong) 戶正搶抓春耕黃金期,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為(wei) 確保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進行,樂(le) 昌市及時組織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技特派員、果樹所農(nong) 技專(zhuan) 家下到田間地頭,將農(nong) 技服務帶到農(nong) 戶身邊。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1月消費者物價(jia) 同比反彈,主要受季節因素和需求回暖疊加推動。國內(nei) 持續優(you) 化防疫措施,經濟活動回暖帶動,商品、服務需求改善,疊加春節傳(chuan) 統零售銷售旺季,消費品、服務價(jia) 格同步上漲。

  “數據反映國內(nei) 市場供應充足及國內(nei) 消費處於(yu) 恢複階段。從(cong) 趨勢看,預計今年CPI同比前低後高,中樞小幅抬升,整體(ti) 溫和可控。”周茂華說。

  工業(ye) 品價(jia) 格整體(ti) 下降內(nei) 需回暖帶動製造業(ye) 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在CPI溫和上漲的同時,受國際原油價(jia) 格波動和國內(nei) 煤炭價(jia) 格下行等因素影響,工業(ye) 品價(jia) 格整體(ti) 繼續下降。

  從(cong) 同比看,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ge) 百分點。從(cong) 環比看,PPI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ge) 百分點,其中,生產(chan) 資料價(jia) 格下降0.5%,降幅收窄0.1個(ge) 百分點;生活資料價(jia) 格下降0.3%,降幅擴大0.1個(ge) 百分點。

  春節假期過後,在百米井下,剛剛切割的煤炭順著皮帶傳(chuan) 輸到地麵,裝車發運。山西華陽集團按照省、市能源保供工作有關(guan) 要求,通過安全生產(chan) 、精準發運等措施,推進煤炭保供工作。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穩能源價(jia) 格對經濟平穩運行至關(guan) 重要。董莉娟表示,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nei) 石油相關(guan) 行業(ye) 價(jia) 格下行,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ye) 價(jia) 格下降5.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ye) 價(jia) 格下降3.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ye) 價(jia) 格下降1.3%。煤炭保供持續發力,煤炭鋼材市場預期向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價(jia) 格上漲1.5%,漲幅擴大1.1個(ge) 百分點。此外,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價(jia) 格下降1.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價(jia) 格下降1.2%,紡織業(ye) 價(jia) 格下降0.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價(jia) 格持平。開采和洗選業(ye) 價(jia) 格由上月上漲0.8%轉為(wei) 下降0.5%。

  周茂華表示,1月份數據顯示,PPI同比繼續處於(yu) 負值區域,上下遊利潤結構繼續改善,但能源、原材料等商品價(jia) 格繼續維持高位,1月份製造業(ye) PMI購進原材料價(jia) 格指數繼續擴張,反映了部分中下遊製造業(ye) 企業(ye) 繼續麵臨(lin) 較大投入成本壓力。

  中國招商銀行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譚卓表示,由於(yu) 去年3月起PPI基數顯著走高,未來幾個(ge) 月PPI同比跌幅或仍將小幅走闊。PPI環比增速或將由負轉正,一是地產(chan) “政策底”向“市場底”轉化將支撐地產(chan) 開工,二是基建將持續助力經濟全麵複蘇,三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帶來全行業(ye) 需求回暖。

  保供穩價(jia) 政策成效顯著 國內(nei) 物價(jia) 持續平穩運行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wei) ,全球高通脹今年有望緩解,預計今年通脹率將從(cong) 去年的8.8%下降至6.6%。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賢東(dong) 在1月份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2022年,全球通脹達到40多年新高的情況下,我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CPI)上漲2.0%,“全球脹”與(yu) “中國穩”形成鮮明反差,物價(jia) 穩成為(wei) 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亮點背後是中國特色市場保供穩價(jia) 體(ti) 製機製的完善與(yu) 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價(jia) 格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發改委從(cong) 堅持全國一盤棋,建立央地協同機製;強化跨區域互濟互助,建立聯保聯供機製;加強上下遊行業(ye) 協調,創新價(jia) 格區間調控機製;強化困難群眾(zhong) 兜底保障,健全價(jia) 補聯動機製等四個(ge) 方麵有力做好保供穩價(jia)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

  當前,強化監測預警、開展儲(chu) 備調節、穩定市場預期、用好價(jia) 格補貼……一係列保供穩價(jia) 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消費需要。

  除了部委層麵的統籌規劃外,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實踐。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發布《安徽省價(jia) 格監測預警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3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jia) 格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nei) 的價(jia) 格監測預警工作。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價(jia) 格監測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辦法》明確了價(jia) 格監測預警基本原則和方式、建立了價(jia) 格監測目錄管理和報告製度、細化了價(jia) 格監測預警方式方法,以及明確監測資格、褒揚激勵和相關(guan) 法律責任。

  “通脹溫和可控不會(hui) 對穩增長政策構成實質影響,當前,內(nei) 需恢複仍需要宏觀政策給予支持,政策著力點圍繞提振消費能力、信心和意願。同時,繼續實施保供穩價(jia) 政策措施,穩定供給、改善結構,促進經濟穩步恢複平衡。”周茂華說。(人民網記者 栗翹楚)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