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視頻|甲骨文研究進入智能時代,新技術讓冷門絕學“活”在當下
【“了不起的中國漢文字”係列——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它的發現,將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時至今日,距離甲骨文首次被發現已經過去了120餘(yu) 年,但人們(men) 對甲骨文的了解仍較為(wei) 有限。很多人好奇,在這些充滿趣味卻又晦澀難懂的甲骨文裏,究竟蘊藏著古人怎樣的文化秘密?
識別與(yu) 釋讀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問題。在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中,大部分未獲識別。從(cong) 20世紀初開始,一代又一代的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將甲骨文研究接續傳(chuan) 承,著述不輟,並讓這門古老的學問不斷推出新的成果。在此期間,甲骨文破譯之路也開始越走越寬。
近日,話題“破譯一個(ge) 未釋讀甲骨文單字獎勵10萬(wan) 元”一度衝(chong) 上熱搜,這是甲骨文釋讀工作課題責任單位——中國文字博物館,於(yu) 2016年10月28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公告。這則麵向社會(hui) 發出的“懸賞令”,一經發出便引起眾(zhong) 多讀者的注意。其中提出了“鼓勵甲骨文研究者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與(yu) 傳(chuan) 統研究手段相結合,形成原創性研究成果”。
在大數據、雲(yun) 計算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現代科技手段,助力甲骨文研究工作,是各界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地處甲骨文發源地的安陽師範學院,擁有國內(nei) 唯一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甲骨文信息處理人才創新團隊,建有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甲骨文活化利用中心和漢字文化體(ti) 驗館等專(zhuan) 業(ye) 平台,是全國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單位和學術中心。
研究工作的積累,促進了甲骨文信息處理學科建設。安陽師範學院計算機與(yu) 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介紹,目前實驗室已建立四個(ge) 研究方向支撐的學科體(ti) 係:甲骨學與(yu) 殷墟科技考古、甲骨文語言計算、甲骨文識別與(yu) 字形分析、甲骨文大數據平台。同時,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尚未破譯的甲骨文單字進行多學科聯合攻關(guan) ,在甲骨文考釋、甲骨綴合等方麵實現新突破,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2019年,實驗室向全球發布了“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台”。該平台集甲骨文著錄庫、文獻庫、字形庫於(yu) 一體(ti) ,是世界上現有資料最齊全、最規範、最權威的甲骨文數據平台,從(cong) 上線之日起便麵向全世界免費開放,為(wei) 甲骨文研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標誌著甲骨文研究進入“雲(yun) 時代”。
截至目前,平台數據庫中共收錄甲骨著錄152部,種類數量為(wei) 世界最多;收錄甲骨圖像23萬(wan) 多幅,甲骨文研究論著3萬(wan) 餘(yu) 篇,平台瀏覽量超過100萬(wan) 次。“通過這個(ge) 平台,能讓甲骨文能被更多人所看到,並且還可以借助‘人機協同’的方式,通過智能化信息提取,幫助專(zhuan) 家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劉永革說。
“以前甲骨碎片都是靠記憶和手工一片一片地拚合。數字化介入以後,可利用人工智能圖像技術進行自動綴合,團隊據此研發了甲骨文自動綴合係統,目前已綴合37組甲骨碎片,這37組是人類專(zhuan) 家還沒有綴合出來的。”劉永革表示,實驗室的未來目標是實現甲骨文“圖形檢索”,破譯出一個(ge) 新的甲骨文字,即用計算機人工智能圖像識別係統,直接檢索甲骨文拓片上的甲骨文,“這將為(wei) 全球的甲骨文研究學者及愛好者的甲骨文資料查詢帶來極大便利,我們(men) 正在一步步向這個(ge) 目標靠近”。
以甲骨文為(wei) 代表的“古老絕學”,一度因為(wei) 研究的人太少,而略顯冷門。近年來,為(wei) 推動甲骨文走向大眾(zhong) ,讓甲骨文從(cong) “絕學”變“顯學”,做到“絕學”不絕,“冷門”不冷。在劉永革的支持下,安陽師範學院開設了《甲骨文信息處理》特色課程,還舉(ju) 辦了計算機編程選拔比賽,為(wei) 學生提供實驗室工位以便於(yu) 研究,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xi) 和科研興(xing) 趣。
實驗室科研助理劉夢婷日常負責的就是甲骨文論著信息錄入工作。“因為(wei) 熱愛甲骨文,想到能為(wei) 甲骨文整體(ti) 研究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能學到更多相關(guan) 知識,就不會(hui) 覺得枯燥無味。”劉夢婷說。
一片甲骨驚天下,百年研究氣象新。現代科技為(wei) 保護文物、研究甲骨文開辟了新的空間,而未來如何做好傳(chuan) 承,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甲骨文破譯,講好甲骨文的故事,還有一段路需要走。但我們(men) 相信,這一天,並不遙遠。
策劃:李政葳、丁豔 拍攝:曾震宇 撰文:雷渺鑫 製作:劉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