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打通養老機構醫護人員職業晉升通道

發布時間:2023-03-07 10:3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李楠楠(右)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le) 齡護理院院長助理李楠楠心裏有筆“賬”:以江蘇為(wei) 例,全省失能老年人總數約為(wei) 135萬(wan) ,如按照1∶6的配備比例,需要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護理員17.5萬(wan) 人,缺口超過12萬(wan) 。第二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她,始終在思考,怎麽(me) 能讓養(yang) 老這個(ge) 社會(hui) 剛需行業(ye) 留得住人。

  “我覺得社會(hui) 對我們(men) 養(yang) 老行業(ye) 的認可度並不高。”李楠楠感慨。

  在調研和實際工作中,李楠楠發現,與(yu) 日益增長的養(yang) 老行業(ye) 專(zhuan) 業(ye) 化護理服務需求相比,養(yang) 老護理員隊伍仍存在總體(ti) 數量不足、技能水平不強、薪酬待遇不高等問題。

  背後一個(ge) 原因與(yu) 晉升通道不暢有關(guan) 。以李楠楠所處的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為(wei) 例,那裏的醫護人員在機構內(nei) 設衛生所工作,申報職稱時與(yu) 南通市的市級醫院有著同等條件要求。“這要求就太高了,有的同事評了幾年都不能通過副高職稱的評審,很多人最後還是選擇去醫院工作。”她說。

  李楠楠還表示,受製於(yu) 崗位比例限製,即使取得職稱,也沒有崗位聘任,不能領取對應的工資。“資格證書(shu) 就變成了一張紙,導致很多人不願參加職稱晉升,職稱低、待遇低、職業(ye) 價(jia) 值感低,醫養(yang) 結合機構的醫護人員招不來,留不住。”

  不過,近年來,國家和社會(hui) 各界越來越關(guan) 注養(yang) 老服務人才的培育和激勵,也為(wei) 醫養(yang) 結合機構的發展作出了係統性製度化安排。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也在持續為(wei) 此努力。

  11年前,這名90後姑娘辭去“旱澇保收”的國有大型醫院護士工作,應聘來到養(yang) 老護理機構工作。她所在的這家基層護理院失能老人數量超90%,她從(cong) 普通護工做起,為(wei) 失能老人端茶、擦身、喂藥,用心嗬護老年人健康。

  2018年,李楠楠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履職5年,她提出的建議多與(yu)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有關(guan) 。當選之初,她便提出了關(guan) 於(yu) 加大養(yang) 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恢複護理員資格證的建議。建議提交後,很快便得到了相關(guan) 部門的回複。2019年,護理員資格證在全國範圍內(nei) 得到恢複。

  後來,她又提出關(guan) 於(yu) 加強對養(yang) 老護理人員給予崗位補貼的建議,也得到了當地有關(guan) 部門支持。“現在,南通市對從(cong) 事養(yang) 老行業(ye) 交社保滿一年後的從(cong) 業(ye) 人員進行補貼,初級工每月可獲補貼300元,此後慢慢遞增。一位護士告訴我,今年她拿到了總共7000多元的補貼。”李楠楠說。據她所知,不少城市也已開始根據養(yang) 老護理人員繳納社保的年限,按月發放崗位補貼。

  國家重視,代表委員推動,取得實質進步的同時,李楠楠也繼續提出建議。今年,李楠楠提出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醫護職稱的建議。她指出,有關(guan) 部門應完善醫養(yang) 結合機構醫護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設立正高級職稱,打通職業(ye) 晉升通道。

  同時,她認為(wei) ,還應該新增醫養(yang) 結合機構醫護人員評審專(zhuan) 業(ye) 目錄。醫養(yang) 結合機構專(zhuan) 業(ye) 技術相關(guan) 工作作為(wei) 實踐性強的職稱係列,應建立體(ti) 現職業(ye) 道德、專(zhuan) 業(ye) 能力、技術水平、公共服務等多維度的評價(jia) 指標,形成並實施有利於(yu) 醫養(yang) 結合機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培養(yang) 的職稱評審標準。

  此外,李楠楠認為(wei) ,實踐中還應考慮崗位結構比例限製。比如,在醫養(yang) 結合機構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工作累計25年的人員,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製,取得正高職稱的直接聘用為(wei) 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四級,取得副高級職稱的直接聘用為(wei) 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七級。“激勵醫養(yang) 結合機構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持續學習(xi) ,不斷提高專(zhuan) 業(ye) 水平,從(cong) 而提高醫養(yang) 結合機構的服務能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悅 記者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