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走,去山水田園間邂逅詩與遠方

發布時間:2023-03-13 10: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問計民生】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春意漸濃,湖南省沅江市保民村,盛開的油菜花“繪”成金黃的油畫;四川省廣元市朝陽村,遊客漫步在千餘(yu) 畝(mu) 桃花林中……對於(yu) 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men) 來說,鄉(xiang) 村意味著“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的清麗(li)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dong) 風,豪興(xing) 徜徉”的閑適,“莫笑農(nong) 家臘酒渾,豐(feng) 年留客足雞豚”的淳樸。被這些美好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奔赴山水田園間追尋詩與(yu) 遠方。我國鄉(xiang) 村旅遊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明了“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工作重點。作為(wei) 文旅消費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重要形態,鄉(xiang) 村旅遊如何更好地發揮帶動作用?

  生態優(you) 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群山疊翠、竹海綿延、溪水潺潺,行走在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仿若在畫中遊。從(cong) 過去炸山挖礦到如今入選首批“世界最佳旅遊鄉(xiang) 村”,作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餘(yu) 村的變化詮釋了生態向好的深遠意義(yi) 。“據初步統計,每年近100萬(wan) 人次來餘(yu) 村研學、旅遊。”餘(yu) 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汪玉成代表說,“生態優(you) 勢就是發展優(you) 勢,綠水青山就是我們(men) 的幸福靠山。要更好地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首先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

  端牢“生態碗”,吃好“旅遊飯”。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委員表示,一些鄉(xiang) 村發展旅遊時忽視環保,出現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反而得不償(chang) 失。綠色是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的底色,鄉(xiang) 村要注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生態牌,實現旅遊發展和環境保護良性互動。應大力加強交通、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撐和保障。

  曾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的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江南水鄉(xiang) 風情濃鬱。永聯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吳惠芳代表認為(wei) ,一些經濟不發達的鄉(xiang) 村由於(yu) 受交通、土地、人文環境等因素限製,單純的旅遊項目開發不能真正改變其落後局麵,要以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好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出發點,因地製宜加強全局性思考,改善生態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高農(nong) 民素質,從(cong) 宏觀角度指導鄉(xiang) 村旅遊發展。

  文化賦能 不斷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內(nei) 涵

  每年冬天,雲(yun) 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無量山櫻花穀中,如霞似火的櫻花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為(wei) 了留住遊客,當地解鎖了“非遺+景區”的旅遊新模式——把南澗跳菜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帶入景區,為(wei) 遊客展示南澗彝族傳(chuan) 統婚宴的最高禮節。南澗縣鳳仙村村民、非遺項目“彝族打歌”州級傳(chuan) 承人魯麗(li) 華代表專(zhuan) 門組建了跳菜隊,經常下鄉(xiang) 表演。她觀察到,展示南澗跳菜的鄉(xiang) 村有更大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文旅融合發展實現得更好。

  曆經數千年農(nong) 耕文明的積澱,我國的廣袤鄉(xiang) 村擁有多姿多彩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文化的支撐下,鄉(xiang) 村旅遊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價(jia) 值空間得到拓展,散發出更大魅力。吳惠芳代表告訴記者,永聯村旅遊業(ye) 紅火與(yu) 其深度挖掘江南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水鄉(xiang) 文化等密不可分。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應因地製宜,充分立足自身資源,發揚本土文化特色,打造一批既能彰顯本土文化優(you) 勢又能滿足遊客需求的旅遊產(chan) 品,提高知名度。

  馬珺委員指出,當前,鄉(xiang) 村旅遊同質化問題較為(wei) 突出,一些鄉(xiang) 村缺乏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產(chan) 品“千村一麵”。各地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並激活自身鄉(xiang) 土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促進當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獨具特色、互動性強的文化體(ti) 驗活動,提供有創意的旅遊產(chan) 品,從(cong) 而提升口碑,助推旅遊發展。

  共建共享 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zhong)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wei) 了人民。鄉(xiang) 村旅遊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當地村民參與(yu) ,沒了鄉(xiang) 土氣息,鄉(xiang) 村旅遊就會(hui) 變味。在餘(yu) 村和永聯村,村民既是鄉(xiang) 村旅遊的參與(yu) 者、建設者和經營管理者,也是鄉(xiang) 村旅遊的受益者。吳惠芳代表認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發展較好的地區可將村集體(ti) 旅遊資產(chan) 帶來的收入以年終分紅的形式發給村民,並提供崗位讓村民參與(yu) 經營,實現共建共享。鄉(xiang) 村旅遊作為(wei) 產(chan) 業(ye) 有其發展規律,發展相對滯後的地方應加強分析研判,通過扶持獎勵觀念相對超前並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經營農(nong) 戶、樹立帶頭人、出台支持政策等方式,鼓勵村民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建設發展。

  馬珺委員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社會(hui) 資本投入,鼓勵農(nong) 民合作參與(yu) ,推動農(nong) 文旅融合,並與(yu) 其他行業(ye) 深度融合,提高產(chan) 業(ye) 附加值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完善利益聯結機製,提高農(nong) 民收益。同時,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創業(ye) 支持、引進人才等方式,提高鄉(xiang) 村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

  在魯麗(li) 華代表看來,共建共享還可體(ti) 現為(wei) 多地聯動,如聯手推介鄉(xiang) 村旅遊項目,擴大綜合影響力。這一想法,在餘(yu) 村正成為(wei) 現實。“我們(men) 正聯動周邊3個(ge) 鄉(xiang) 鎮17個(ge) 村打造‘大餘(yu) 村’,村民可資源、資產(chan) ‘兩(liang) 入股’,換來租金、薪金、股金‘三收益’,共創共建共享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成果。”汪玉成代表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