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經濟複蘇提供中國動力
作者:徐秀軍(jun)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
在世界經濟麵臨(lin) 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逆勢前行,複蘇勢頭日益強勁,展現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強大韌勁。2023年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增長的預期目標為(wei) 5%左右,這一目標不僅(jin) 高於(yu) 同期世界經濟預期增速,也高於(yu) 增速相對較高的新興(xing) 市場與(yu) 發展中國家預期經濟增速。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將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提供更大動力。
急需新動能的世界經濟
當前,世界經濟運行中的各種短期問題和長期因素交織疊加。在衝(chong) 擊和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短期因素不斷湧現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也在加速凸顯,世界經濟增長麵臨(lin) 的不利因素相對以往明顯增多。從(cong) 短期來看,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明顯上升,主要發達經濟體(ti) 貨幣政策收緊的負麵溢出效應日益凸顯,能源和糧食供應短缺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等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仍在持續,大規模自然災害多點頻發,世界經濟因此陷入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境地。從(cong) 中長期來看,科技進步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提振作用仍不夠顯著,很多國家新一輪改革釋放的製度紅利仍然有限,一些國家和地區老齡少子化趨勢更加明顯,世界經濟潛在增長率的提升麵臨(lin) 諸多製約因素。
展望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仍將延續2022年的下行趨勢,部分國家和地區甚至可能出現不同幅度的經濟衰退。2023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為(wei) 2.9%,在上年經濟增速下降2.8個(ge) 百分點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0.5個(ge) 百分點。其中,2023年發達經濟體(ti) 的經濟增速為(wei) 1.2%,較上年下降1.5個(ge) 百分點;相比2021年經濟增速,降幅則高達4.2個(ge) 百分點。IMF曾發出警告稱,占全球產(chan) 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家的經濟可能在2023年出現收縮。
從(cong) 當前狀況和未來趨勢來看,世界經濟複蘇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動能。作為(wei) 長期保持較高經濟增速的發展中大國,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居全球首位。即使遭受疫情衝(chong) 擊,中國經濟仍充滿強大韌性和活力,經濟增長表現令世界矚目。2022年10月,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13至202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8.6%,比七國集團(G7)成員國貢獻率的總和高12.9個(ge) 百分點。在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世界經濟急需中國發揮主引擎作用,帶動各國經濟良性互動,共同應對掣肘世界經濟增長的各種風險和挑戰。
中國經濟活力持續增強
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將疫情對民生衝(chong) 擊降到最低的同時確保了經濟平穩有序運行。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you) 化調整,中國經濟社會(hui) 秩序加快恢複,經濟社會(hui) 活力持續增強,經濟增長表現持續向好。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經濟較上年增長3.0%,經濟總量突破121萬(wan) 億(yi) 元,人均GDP達85698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較上年名義(yi) 增長5.0%。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
進入2023年,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組合拳”的刺激效應逐步釋放,中國經濟景氣水平持續回升,市場信心不斷增強,經濟複蘇向好態勢進一步顯現,展現出強大的內(nei) 生動力。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2月,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超預期回升至52.6%,創2012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chan) 出指數分別達56.3%和56.4%。三大指數均連續兩(liang) 個(ge) 月位於(yu) 擴張區間並超出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經濟全麵回升態勢顯著。從(cong) 市場預期看,2月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wei) 57.5%,較上月提高1.9個(ge) 百分點,並升至近12個(ge) 月來高點,調查的21個(ge) 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全部位於(yu) 景氣區間。這表明,中國經濟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明顯改善,企業(ye) 信心持續增強。
2023年,中國政府將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精準有力,產(chan) 業(ye) 政策將發展和安全並舉(ju) ,科技政策將聚焦自立自強,社會(hui) 政策將兜牢民生底線,共同形成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中國還將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穩定糧食生產(chan) 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以及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不斷培育經濟增長動能和挖掘經濟增長潛能。
中國經濟增長惠及世界
作為(wei) 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的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國將全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增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聯動效應,推動形成中國與(yu) 世界更加緊密的良性互動,並以中國新發展創造全球新機遇,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注入信心和動力。
中國持續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同世界各國共享中國市場和發展機遇。在世界現代化的新版圖上,中國形成了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勞動力市場和消費潛能,成為(wei) 全球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和全球合作最強勁的動力源。中國有14億(yi) 多人口和4億(yi) 以上中等收入群體(ti) ,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wan) 億(yi) 美元,市場規模巨大。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貨物進口額超過18.1萬(wan) 億(yi) 元,增長4.3%。同期,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為(wei) 7859億(yi) 元,較上年增長7.2%。中國創辦進博會(hui) ,便是中國主動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實現互利共贏的有力證明之一。
中國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不斷將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傳(chuan) 導到世界各國。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動能強勁,對相關(guan) 國家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2022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cong) 1.04萬(wan) 億(yi) 美元擴大到2.07萬(wan) 億(yi) 美元,實現年均增長8%;同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yi) 美元。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ye) 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達571.3億(yi) 美元,為(wei) 當地創造了42.1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中國還提出了麵向世界各國開放的全球發展倡議,建立落實倡議的項目庫,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ye) 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領域的開放合作,不斷推動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ti) 。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13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