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短視頻亂象,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有的農(nong) 村孩子刷短視頻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yun)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李君在工作生活中接觸了很多未成年人。
他發現,未成年人刷短視頻時,經常遇到虛假和低俗信息,包括炫富、鋪張浪費、躺平等。部分短視頻創作者刻意設計一些不良內(nei) 容,主要為(wei) 了博人眼球,毫無底線,甚至專(zhuan) 門“套路”未成年人。
他認為(wei) ,這樣的內(nei) 容對於(yu) 未成年人的影響極大,不利於(yu) 未成年人價(jia) 值觀的形成,“甚至對他們(men) ‘三觀’的確立有非常大的影響。”
近年來,短視頻平台發展得如火如荼,依托於(yu) 短視頻下的衍生內(nei) 容,例如短視頻營銷、短視頻帶貨、短視頻+直播等模式逐步出現,依靠短視頻平台的各類內(nei) 容創作者、直播主播數量也以雨後春筍之勢迅速擴大。
但隨之而來的是眾(zhong) 多問題。虛假低俗內(nei) 容充斥網絡、算法推送讓人愈加沉迷、“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有代表委員認為(wei) ,亟須規範整治網絡短視頻平台,為(wei) 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門檻低、內(nei) 容俗、精準推送 短視頻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
“短視頻平台準入門檻低,對內(nei) 容創作者身份並沒有嚴(yan) 格的限製,什麽(me) 人都可以成為(wei) 內(nei) 容創作者。”說起短視頻低俗內(nei) 容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ye) 大學(北京)原副校長薑耀東(dong) 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認為(wei) ,在網絡有保證的基礎上,利用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視頻拍攝、製作、發布等一係列流程,因此短視頻平台的低俗內(nei) 容、色情擦邊內(nei) 容、非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導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等不良情況非常普遍。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yi)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而未成年網民中經常在互聯網上看短視頻的比例為(wei) 47.6%,視頻、短視頻平台已成為(wei) 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內(nei) 容質量會(hui) 對未成年人思想觀念產(chan) 生潛移默化影響。
“除了門檻低,內(nei) 容低俗之外,我還發現短視頻平台的推送有問題。”李君在調研中了解到,很多未成年人打開短視頻平台,平台就會(hui) 推送一些低俗的短視頻或直播表演,內(nei) 容不堪入目,甚至還誘導未成年人點讚、打賞、消費。“這些平台極不負責任,通過算法推送,精準地把低俗內(nei) 容讓未成年人看到,他們(men) 看得越多推薦的就越多,陷入無限循環。”
薑耀東(dong) 舉(ju) 例說,用戶就像一個(ge) 小孩,AI算法為(wei) 用戶推薦內(nei) 容就像是糖果,小孩無法抵抗糖果的吸引力。
“但每天不停地吃糖,對小孩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不停地被算法喂養(yang) 內(nei) 容,最終小孩會(hui) 長成什麽(me) 模樣呢?”他認為(wei) ,在實際生活中,成年人都無法抵抗短視頻平台AI算法的推薦而沉迷於(yu) 其中,未成年人就更加無法抵抗。
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各種管理辦法對短視頻平台進行規範和整治。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了“網絡保護”專(zhuan) 章,對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護相關(guan) 的明確要求,短視頻平台也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供用戶自行選擇,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依賴和網絡不良信息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經過調查發現,盡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長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設置過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長均不到五成,四成家長認為(wei) 青少年模式效果不夠明顯,一成未成年網民表示對青少年模式不滿意。
探索多元監管舉(ju) 措 加大平台違規懲罰力度
薑耀東(dong) 建議,想要規範整治短視頻平台,為(wei) 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就要探索多元監管舉(ju) 措。他建議進一步細化平台內(nei) 容,專(zhuan) 業(ye) 領域短視頻內(nei) 容隻能由完成專(zhuan) 業(ye) 認證的人員提供。
“進行實名登記和認證,一方麵可以對短視頻內(nei) 容提供者自身起到警醒作用;另一方麵,如發現有違規違法現象,相關(guan) 責任單位可在第一時間準確迅速找到責任人對其進行處理。”他說。
“在平台用戶進行身份認證後,要對未成年用戶強製開啟青少年模式。”薑耀東(dong) 認為(wei) ,短視頻平台目前所使用的青少年模式隻在用戶每天第一次打開平台時進行提醒,且是由用戶自行選擇。如果平台要求用戶進行身份認證,針對完成身份認證的用戶,平台可根據身份認證對未成年用戶開啟青少年模式。
而針對沒有進行身份認證的用戶,平台可默認該用戶進入青少年模式,“這樣可以最大範圍地保護未成年人瀏覽適齡內(nei) 容”。
在內(nei) 容推送方麵,薑耀東(dong) 認為(wei) ,平台對於(yu) 未成年用戶的算法推送機製應區別於(yu) 成年人用戶,不應該無限製地給根據喜好向未成年用戶推薦視頻,導致未成年人沉迷平台。
薑耀東(dong) 認為(wei) ,同時還要設置明顯的觀看時長提醒,引導青少年有節製地觀看短視頻。“最重要的是加大懲處力度,責任由短視頻平台和主播共同承擔。”
2022年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共同製定了《網絡主播行為(wei) 規範》,短視頻行業(ye) 有所好轉,但不良短視頻內(nei) 容生存的土壤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依然頻頻爆出各種事件,李君認為(wei) 主要原因在於(yu) 平台承擔的責任遠遠不夠。
他舉(ju) 例說,在目前的處理過程中,沒有經過專(zhuan) 業(ye) 或者身份認證的賬號大量存在,如許多發布穿著白大褂的人講解傳(chuan) 播醫學領域相關(guan) 知識的賬號,而對不當視頻的處罰時,經常僅(jin) 限於(yu) 對違規內(nei) 容創作者的處罰。
他認為(wei) ,平台的收入並沒有受到損失,當監管和處罰內(nei) 容創作者時,提供“舞台”的平台就會(hui) 坐享其成,毫發無損,“這樣隻會(hui) 鼓勵他們(men) 默許更多主播的違規創作行為(wei) ,並以各種理由推搪本應承擔的責任。”
李君建議,要對網絡上的虛假和低俗短視頻進行全麵徹底清理,對惡意創作和傳(chuan) 播虛假低俗內(nei) 容的創作者進行封殺,還要追求平台的連帶責任。
薑耀東(dong) 也認為(wei) ,除了違規視頻下架外,不僅(jin) 違規主播、內(nei) 容創作者本人要受到相關(guan) 懲處,所在平台也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從(cong) 而讓平台主播不敢、不想、不能有違規違法行為(wei) ,也讓平台對主播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有切膚之痛,在源頭上切斷不良行為(wei) 的產(chan) 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