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副業培訓”套路重重 如何破除陷阱?
閱讀提示
配音、短視頻製作、網店運營……近來,一些求職者被花樣繁多的線上技能速成培訓課程所吸引,這些課程打出低門檻、高回報的誘人廣告招攬學員,但卻存在課程內(nei) 容質量低、誘導消費、退費難等問題。專(zhuan) 家認為(wei) ,破除“副業(ye) 培訓”陷阱,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幫助青年群體(ti) 客觀認識自身興(xing) 趣、需求、能力特征等,通過正規渠道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
正值“金三銀四”,春招求職氣氛熱烈。
“PPT製作免費試聽、上手快、好賺錢”“零基礎學配音,月入過萬(wan) 元”“輕鬆考取營養(yang) 師證書(shu) ,下班後輕鬆賺錢”……找工作過程中,一些求職者被花樣繁多的線上技能速成培訓課程所吸引,想學一門手藝傍身。
這些培訓機構將目光瞄準擇業(ye) 過渡期的年輕人、全職媽媽、靈活就業(ye) 人員等群體(ti) ,打出低門檻、高回報的誘人廣告招攬學員。但實際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副業(ye) 培訓”套路重重。有學員高價(jia) 購買(mai) 的課程內(nei) 容質量低劣,有機構不斷誘導學員購買(mai) 軟件和設備,還有機構宣傳(chuan) “不過退費”,但後續卻不履行退費承諾。
年輕人渴望一技傍身火了“副業(ye) 培訓”
學習(xi) 工商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宋楠去年大學畢業(ye)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她看到“00後靠副業(ye) 月入上萬(wan) 元”的新聞,很感興(xing) 趣。“越來越多人靠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發展一門副業(ye) ,既培養(yang) 工作以外的技能,還能利用零散時間接單賺錢,充實錢包。”同齡人的經曆讓宋楠感受到一技傍身的好處,決(jue) 定嚐試一下。
因為(wei) 喜歡聽書(shu) ,她通過播客平台報名了一項招募配音的課程。“宣傳(chuan) 頁上說不需要相關(guan) 經驗,也不用聲音好聽,有手機或平板就能配音。1元就能試聽,還有資料可以領取。”宋楠說,“老師還展示了一些學員的收入明細,告訴我們(men) 學完1個(ge) 月的培訓課程就可以接單賺錢,讓我十分心動。”
除了配音課程,視頻剪輯、自媒體(ti) 運營、證書(shu) 考試、平麵設計……多種多樣的“副業(ye) 培訓”抓住年輕人的需求,應運而生。
記者在搜索網站上搜索“副業(ye) 培訓”一詞,“2023年,找到你的賺錢機會(hui) ”“緊急尋找200位對配音感興(xing) 趣的普通人”“下班後也能搞的靠譜副業(ye) ”等文章就出現在推薦首頁,十分吸引人眼球。
通過搜索,記者看到某機構關(guan) 於(yu) 短視頻剪輯課程的介紹,宣傳(chuan) 免費提供剪輯軟件下載體(ti) 驗。掃碼後,記者加入了名為(wei) “短視頻剪輯學習(xi) 4群”的群聊,進群後立刻獲得一個(ge) 網盤鏈接,打開可以看到軟件下載地址和一位“大V”老師錄製的視頻教程試聽課。
“如果有繼續學習(xi) 需求,繳納68元即可獲得全部視頻資料,包括30節教程,還有練習(xi) 素材,我們(men) 也隨時在群內(nei) 輔導解疑。”該群的助教老師介紹說,還有小班直播課程報名鏈接,學費需谘詢助教分階段購買(mai) 。
記者加入群聊時僅(jin) 有45人,當天下午該群就超過了百人。
“副業(ye) 培訓”套路重重
“副業(ye) 培訓”多種多樣,但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割韭菜。年輕人對掌握技能的現實需求和急迫心情,成了一些不良培訓機構獲利的籌碼。采訪中記者發現,“副業(ye) 培訓”存在重重套路。
“試聽課和報名繳費後的課程質量完全不同。一共60多個(ge) 課件,聽了一個(ge) 後發現質量很差,聯係客服退貨,客服卻以電子商品不退不換為(wei) 由,拒絕退貨。”報名了某自媒體(ti) 運營課程的代思思對記者說。
在中消協2月發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培訓服務的投訴在具體(ti) 服務投訴中居於(yu) 第3位。多省市消費者協會(hui) 近日公布的信息中也多次提及非學科類技能培訓、職業(ye) 資質等特殊培訓仍屬於(yu) 投訴重點對象。
寶媽小希參加了一個(ge) “淘寶無貨源小白訓練營”課程,宣傳(chuan) 說零成本就可以月入上萬(wan) 元。想著有個(ge) 副業(ye) 能減輕家庭負擔,小希花1元報名為(wei) 期5天的課程。“到課程最後兩(liang) 天,報名老師想方設法哄騙學員報6888元的技能課程,承諾學不會(hui) 可以複學。”小希告訴記者。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副業(ye) 培訓”,有1232條記錄,投訴原因多為(wei) “不予退款”。根據投訴者的情況說明,大多是被“免費試聽,贈送工具資料”吸引,到高價(jia) 報課,再到發現機構虛假宣傳(chuan) ,個(ge) 人試圖退課無果隻能嚐試投訴解決(jue) 。一些培訓機構宣傳(chuan) “不過退費”,並與(yu) 學員簽訂相關(guan) 協議,但後續卻不履行退費承諾。還有部分培訓機構編造學成後可獲取高薪兼職等虛假承諾,誘導學員辦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貸款,購買(mai) 高價(jia) 培訓課程。
破除“副業(ye) 培訓”陷阱需多方共治
記者在裁判文書(shu) 網上看到,多條個(ge) 人對教育培訓機構的上訴均因簽署的協議中已做出規定被駁回。學員不僅(jin) 很難通過上訴退回報名費,還可能需要多付一筆仲裁申請費用。
此前,消費者協會(hui) 也發布過相關(guan) 提醒,一些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或資金鏈斷裂倒閉、跑路後,預付費用難追討。因此,在簽訂培訓合同前,要仔細查看合同條款,特別是涉及權利義(yi) 務及違約責任的條款,不要一次性繳納高額費用,謹防停業(ye) 跑路風險。
針對這些“副業(ye) 培訓”亂(luan) 象,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童天表示,問題的根源不是“培訓”本身,而在於(yu) 不良機構利用網絡信息平台的監管漏洞,抓住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的迫切需求,通過“虛假宣傳(chuan) ”和“虛假培訓”進行牟利。
如何破除“副業(ye) 培訓”陷阱?
童天認為(wei) ,針對教育培訓類廣告要細化專(zhuan) 項法規、細則,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由網信、公安、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監督落實信息平台的審查職責,暢通投訴舉(ju) 報渠道。同時,要加強職業(ye) 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特別是幫助青年群體(ti) 客觀認識自身興(xing) 趣、需求、能力特征等,通過正規渠道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
此外,童天建議,要通過不斷拓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領域的就業(ye) 創業(ye) 機會(hui) ,引導青年群體(ti) 到急需緊缺的領域就業(ye) 創業(ye) ,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開展正規、專(zhuan) 業(ye) 且高質量的職業(ye) 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增強職場適應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