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新論)
培育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新論)
——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②
李 燕
建設質量強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ju) 措。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產(chan) 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的目標,強調“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wei) 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麵向未來,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著力提升產(chan) 品、工程、服務質量,必將更好構築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當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產(chan) 品、工程、服務,是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高質量的產(chan) 品、工程、服務,對於(yu) 不斷提升供給體(ti) 係質量水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我國產(chan) 品、工程、服務質量總體(ti) 水平穩步提升,但與(yu) 更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高品質生活需要、更好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比如,在消費品領域,優(you) 質高端產(chan) 品有效供給仍不足,創新設計能力、產(chan) 品質量還有待提升;在工業(ye) 品領域,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品使用壽命、穩定性、可靠性與(yu) 國際一流水平還存在差距。這些差距和不足,與(yu) 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加工工藝、關(guan) 鍵技術裝備等產(chan) 業(ye) 鏈基礎能力薄弱、質量不高有相當關(guan) 係,急需同步提高這些產(chan) 業(ye) 鏈環節的質量水平。
從(cong) 全球視野看,當前國際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更多表現為(wei) 基於(yu) 產(chan) 品、工程和服務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水平的比拚。在傳(chuan) 統製造領域,我國已形成規模和性價(jia) 比優(you) 勢,需要抓住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的機遇,重塑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全麵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水平。在新興(xing) 領域,我們(men) 有條件高起點謀劃布局、高標準推進建設,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以產(chan) 品、工程、服務為(wei) 抓手,協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必將推動我國在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更大主動權。
提升產(chan) 品、工程和服務質量需要從(cong) 技術、管理、製度等方麵協同發力。一方麵,技術水平是提升質量的重要支撐,需要從(cong) 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再造入手,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材料的精確性、耐久性,加快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確保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zheng) 力強。另一方麵,要充分認識到高標準、嚴(yan) 格執行的質量監管體(ti) 係是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著力提升製造業(ye) 全麵質量管理水平,推進工程建設管理標準化,健全和推行服務質量標準體(ti) 係。同時,還要加快完善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工程實施等的安全追溯製度,更好運用失信黑名單製度,提高違法和失信成本,確保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
提升產(chan) 品、工程和服務質量,也離不開良好的社會(hui) 文化環境。隻有持續推動全社會(hui) 轉變發展理念,使廣大企業(ye) 家把質量視為(wei) 企業(ye) 生命線,讓各行各業(ye) 勞動者以追求工匠精神為(wei) 榮,培育形成苦幹實幹、誠信為(wei) 本的社會(hui) 氛圍,才能更好推動我國質量總體(ti) 水平不斷提升,實現質量強國建設新的跨越。
(作者為(wei)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副部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