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傳統戲曲持續釋放當代價值

發布時間:2023-03-15 10: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尚建、金士友(分別係東(dong) 北師範大學音樂(le) 學院博士研究生、東(dong) 北師範大學音樂(le) 學院教授)

  “一保官王恩師延齡丞相,二保官南清宮八主賢王……”2023年春節檔至今,電影《滿江紅》中的豫劇配樂(le) 持續火爆,不少網友表示“幾段電影配樂(le) 使我對豫劇燃起了濃厚興(xing) 趣”,網上關(guan) 於(yu) 相關(guan) 豫劇選段的檢索量顯著增加,幕後豫劇演員也由此迅速“出圈”。

  據介紹,電影《滿江紅》中的豫劇配樂(le) 主要包含了《穆桂英掛帥》《五世請纓》《包公探陰山》《十保官》《包公辭朝》等經典豫劇唱段。其節奏激烈、聲音高亢,戲曲與(yu) 搖滾“混搭”,大多出現在片中過場戲的蒙太奇段落,伴隨著片中人物的快速奔跑盡顯張力。這種藝術化處理契合了年輕人的審美,收獲廣泛好評。豫劇經典唱段通過熒屏和短視頻走進觀眾(zhong) 視野,帶來審美享受,不僅(jin) 證明了戲曲的強大生命力,更說明其在當代依然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價(jia) 值。

  提到戲曲,大家會(hui) 聯想到京劇、豫劇、昆曲、越劇、八角鼓、黃梅戲等種類,也會(hui) 對一些經典旋律耳熟能詳,口口相傳(chuan) 。如今,國家對戲曲文化越來越重視,人民對戲曲的認知也日益深刻。戲曲藝術這一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體(ti) 現在新時代的人民生活之中,又在人民生活中持續發展和振興(xing)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men) 理應讓傳(chuan) 統戲曲持續釋放當代價(jia) 值,用戲曲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用戲曲豐(feng) 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戲曲有別於(yu) 其他藝術形式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極強的地域性,如河南梆子、山西二人台、扶餘(yu) 八角鼓、江蘇揚劇等。全國各地源遠流長的戲曲種類,符合其發源地的地理風貌、人文習(xi) 俗、語言習(xi) 慣和民族特征,因此能夠在地方及周邊地區產(chan) 生輻射性影響。中國戲曲種類繁多,豐(feng) 富的音樂(le) 素材,使得戲曲成為(wei) 各地人民表達情感、活躍生活的重要工具。

  一方麵,戲曲的故事題材十分豐(feng) 富。《白蛇傳(chuan) 》《西廂記》《梁山伯與(yu) 祝英台》《祥林嫂》等眾(zhong) 多劇作使人們(men) 在接受戲曲時的可選擇性增強,可以全方麵地反映不同人的心境。同時從(cong) 戲曲故事題材的衍變上,我們(men) 也能夠看到時代的發展變化,戲曲的題材創作始終隨著時代主題不斷創新,能夠在人們(men) 心中產(chan) 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麵,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形式,包含唱、念、做、打四個(ge) 藝術手段,音樂(le) 表演形式的多元使這一藝術形式更加立體(ti) ,擺脫了其他藝術的單一形象。戲曲中的舞蹈、說唱、武術、雜技等都可以成為(wei) 個(ge) 性化的標簽,讓藝術以更加豐(feng) 富的麵貌流動在人民的生活之中。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wei) 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等都彰顯了當下文藝為(wei) 人民的重要性。作為(wei) 民族文化之一的戲曲必須牢牢將“人民性”置於(yu) 核心地位,且將其作為(wei) 重要方向。戲曲與(yu) 人民的關(guan) 係表現在方方麵麵,戲曲由人民創造,受人民認同,承人民發揚,為(wei) 人民喜愛。反過來,人民生活又被戲曲豐(feng) 富、追蹤和調味,可以說,戲曲在人民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記憶和藝術形象。

  “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鬥,中國人民的價(jia) 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於(yu)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沃土之中的。”戲曲這一文化精粹經曆了一係列曆史的沉澱,仍能在流動的時空中發展至今,足以說明本民族對戲曲文化價(jia) 值與(yu) 曆史生命力的肯定。我國對文化自信、曆史自信的重視,成為(wei) 推動戲曲向前發展的有力保障。如果說文化自信擴大了戲曲發展的高度,那麽(me) 曆史自信則拓寬了戲曲傳(chuan) 承的廣度。

  振興(xing) 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中“興(xing) 文化”的具體(ti) 策略。新時代背景下,戲曲的發展要與(yu) 時代同步,創造與(yu) 時代主題、時代內(nei) 容和時代精神相符的戲曲新麵貌,在戲曲作品中精準表達“中國精神”,從(cong) 而激發全民族的文化活力,努力做到“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在主題上,要不斷隨著社會(hui) 熱點進行更新;在表演上,要配合現代審美的變化去創造新的舞台;在傳(chuan) 播中,要利用好現代技術,打破舊的邊界,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在思想上,要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創作有溫度、深度和高度的藝術作品。隻有具備時代特征的戲曲才能在時代中前行,才能不斷豐(feng) 富人民的生活,激發奮進的力量。

  當下,許多文藝作品都樂(le) 於(yu) 在其中融入我國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比如新媒體(ti) 衍生節目《年年有戲》邀請戲曲名師對戲曲表演進行一對一指導,在傳(chuan) 播戲曲文化的同時對其再創新。再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沉浸式戲曲研學文化節目《拿手好戲》,每一期都會(hui) 展示不同的戲曲作品,並細致講述作品的曆史背景、音樂(le) 特色以及表演方式等。這檔節目將傳(chuan) 承了近千年的戲曲藝術再演繹、再表達,同時將戲曲這一中國文化瑰寶以全新的麵貌呈現在人民大眾(zhong) 麵前。

  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藝術相融匯,是傳(chuan) 承和發揚中華之美的理想路徑,很多流行歌手嚐試將戲曲音樂(le) 以流行音樂(le) 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二者之間建立一種對話的狀態。比如在音樂(le) 綜藝節目《我們(men) 的歌》中,兩(liang) 位歌手合作演唱戲曲劇目《武家坡》,讓人們(men) 在現代舞台上看到京劇,感受撲麵而來的京韻。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藝術的結合符合新時代背景下人民對文藝樣式的向往與(yu) 期待,以人民喜聞樂(le) 見、具有廣泛性參與(yu) 性的方式推廣、傳(chuan) 播開來,滿足當代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活躍了新時代的人民生活。

  戲曲的文化價(jia) 值來源於(yu) 人民,體(ti) 現在生活。未來,我們(men) 不應單單將戲曲看作我國傳(chuan) 統藝術中的一種。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需要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戲曲理應位列其中。當傳(chuan) 統戲曲持續釋放當代價(jia) 值時,它便能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