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握機遇培育數字人才

發布時間:2023-03-15 10:12:00來源: 經濟日報

  時下,最熱的話題莫過於(yu) “數字”。數字經濟迅猛發展,一個(ge) 個(ge) “數字生命”在科幻作品裏被創造出來,眾(zhong) 多數字職業(ye) 也在現實中應運而生。為(wei) 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在最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標注97個(ge) 數字職業(ye) 。

  數字職業(ye) “官宣”,是我國職業(ye) 分類的重大創新,這意味著數字職業(ye) 首次得到官方認可,職業(ye) 前景更加廣闊,職業(ye) “薪動力”也將更足。數字職業(ye) ,其工作內(nei) 容和職業(ye) 要求往往更具創新性,容易契合年輕人的興(xing) 趣偏好和對個(ge) 性價(jia) 值的追求,如今又有了“官方認證”,自然有更多人願意投身到相關(guan) 行業(ye) 中去。

  數字職業(ye) 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加快迭代、平台經濟的不斷壯大。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人才需求預測(2021年版)》顯示,預計2023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人才需求總量將達235.5萬(wan) 人。隨著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行業(ye) 正開辟數字化賽道,在不同環節產(chan) 生和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可以預見,未來,以數字職業(ye) 為(wei) 代表的新就業(ye) 形態加速發展,將在增加就業(ye) 崗位、提升就業(ye) 質量和優(you) 化就業(ye) 結構等方麵發揮更大影響力。

  為(wei) 此,要加快培育數字領域人才。人社部此前出台了有關(guan) 辦法,頒布智能製造等10個(ge) 國家職業(ye) 標準,為(wei) 數字技術人才培養(yang) 提供了政策依據。

  有了政策加持,還需要產(chan) 業(ye) 發展“同頻共振”。具體(ti) 來說,數字產(chan) 業(ye) 的各類平台企業(ye) 應充分發揮就業(ye) 吸納作用,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孵化更多新職業(ye) 與(yu) 新就業(ye) 方式;同時,依托數字技術革新,重構各行業(ye) 人才流通和評價(jia) 標準,最大限度打破行業(ye) 間的“次元壁”,為(wei) 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更多靈活就業(ye) 的機會(hui) 。

  更好地發揮數字職業(ye) 對就業(ye) 的促進作用,不能止於(yu) 眼前,還要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數字產(chan) 業(ye) 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對從(cong) 業(ye) 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數字素養(yang) 。但是在數字時代,當得起知識密集型的人才,僅(jin) 僅(jin) 掌握普通的數字處理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時刻保持創新思維,不斷豐(feng) 富數字技能儲(chu) 備,通過掌握更多跨行業(ye) 、跨領域的信息和知識來全麵提升數字素養(yang) ,以應對“人工智能”“數字生命”等數字科技快速升級所帶來的挑戰。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看,數字職業(ye) 的出爐,為(wei) 更多就業(ye) 者指明了新方向,這類職業(ye) 的發展不能隻是曇花一現,更要曆久彌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臧夢雅)

  (臧夢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