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讓消費暖起來熱起來
光明日報北京3月15電(記者王海磬)3月15日,由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主辦的2023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在北京舉(ju) 行,活動圍繞消費維權年主題“提振消費信心”展開。
活動現場,中消協發布了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消費者對國內(nei) 消費環境總體(ti) 滿意,超半數消費者預期未來一年保持消費升級,對消費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總體(ti) 較為(wei) 樂(le) 觀。62.9%的消費者認為(wei) 未來一年家庭收入將增加,預計家庭消費支出增加的比重要高於(yu) 預計儲(chu) 蓄增加的比重,消費動能釋放趨勢明顯。
中消協有關(guan) 負責人指出,這些信息都釋放出消費者積極正向的消費預期,消費動能和潛力釋放的趨勢值得期待,消費市場預計將持續回暖升溫。
在消費維權方麵,近八成消費者對消費維權經曆表示滿意,消費維權意願有所增加,選擇“默默忍受”的比例連續兩(liang) 年下降。當前消費環境仍存在一些短板,其中個(ge) 人信息泄露最為(wei) 困擾消費者。此外,有28.3%的受訪者認為(wei) 消費中浪費現象(如餐飲浪費)比較嚴(yan) 重;有26.6%的受訪者認為(wei) 網絡謠言多發問題相對突出。
中消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消費維權還有不少難點待化解,如維權程序複雜、舉(ju) 證困難和維權成本高,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消費環境提供了參考。
主題活動現場,中消協發布了2021—2022年度“全國消費維權十大典型司法案例”,聚焦時下消費熱點、維權難點,包括消費者客觀差評商家不構成侵權、跨境電商域外管轄條款效力認定、社區團購團長承擔銷售者責任認定、保險公司濫用“疾病釋義(yi) ”條款免責、平台派單模式中物流公司賠償(chang) 責任認定、電信服務欺詐、教培合同“超期餘(yu) 款不退”條款效力認定、二手汽車消費欺詐、預付式消費中經營者轉讓債(zhai) 務的責任承擔、老年人旅遊安全保障責任等。
結合本次調查,中消協建議,一是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統籌協調線上線下消費市場,進一步提升各項政策和促消費舉(ju) 措的精度、溫度和力度。二是持續推進消費環境建設,統籌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建設與(yu) 消費環境法治建設,優(you) 化商品和服務供給,大力解決(jue) 個(ge) 人信息泄露、預付式消費跑路、“價(jia) 格刺客”等熱點問題。三是大力提振消費信心,一方麵要不斷優(you) 化消費體(ti) 驗,創造消費便利,改善消費預期,著力消除信息不對稱、信任感不強等問題;另一方麵倡議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和理性、文明的維權習(xi) 慣,崇尚勤儉(jian) 節約、抵製餐飲浪費,減少過度包裝和生態環境汙染。四是倡導“消費者優(you) 先”原則,進一步完善監管規則和交易規則,強化服務保障和支持體(ti) 係建設,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向全社會(hui) 發出“提振消費信心 我們(men) 在行動”大型社會(hui) 公益活動倡議宣言,呼籲全社會(hui) 行動起來,凝聚維權合力,優(you) 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讓廣大消費者在安全放心消費中盡享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