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配把鑰匙10元 閃送費100多元 如何引導“小修小補”回歸百姓生活?

發布時間:2023-03-17 10:21:00來源: 工人日報

  大城市裏“小修小補”攤位減少,價(jia) 格變高

  配把鑰匙10元,閃送費100多元

  相關(guan) 部門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

  閱讀提示

  隨著時代發展,城市裏“小修小補”攤位減少,單價(jia) 也在變高。近日,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專(zhuan) 家認為(wei) ,可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規範與(yu) 引導業(ye) 態發展。同時,從(cong) 業(ye) 者也應更新理念,提供線上、線下等個(ge) 性化服務。

  “車子軸承壞了,上次來沒珠子,今天又特意跑一趟。”3月16日,北京的張大爺為(wei) 修自行車,路上花了20多分鍾:“家門口的修車鋪有的關(guan) 了,有的搬走了,離得最近的這個(ge) 攤位在兩(liang) 公裏外,遇上人多還要排長隊。”

  “小修小補”關(guan) 係大民生,為(wei) 方便居民生活消費,近日,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將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wei) 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的“滿意清單”,其中包括補齊“一菜一修”,即菜場和日常的配鑰匙、修鞋等。那麽(me) “小修小補”該如何回歸百姓生活?從(cong) 業(ye) 者應如何應對?

  配把鑰匙花費100多元,小攤點銷聲匿跡給市民帶來不便

  近日,在北京幫忙帶孫子的李阿姨,多處打聽後才在穿過好幾個(ge) 街道的一個(ge) 小區找到配鑰匙攤點。“真不好找,以前街邊很多,現在都不知道去哪兒(er) 了。”

  李阿姨的疑問,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社交網絡上,類似“求問哪裏有配鑰匙的”“新買(mai) 的褲子長了,去哪裁剪”等帖子不時出現。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與(yu) 管理係副教授於(yu) 洋在采訪中提到,“小修小補”攤點對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幸福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這一業(ye) 態的存在不僅(jin) 有利於(yu) 打造宜居宜業(ye) 、人們(men) 滿意的城市,還能讓一座城市更有煙火氣。

  來自河南平頂山的王師傅,在北京北五環外某小區內(nei) 開了一間修理鋪。他告訴記者,自從(cong) 自家店鋪掛到網上後,他平均每天接到10多個(ge) 電話,都是詢問地點想來配鑰匙或修鞋的。

  “前兩(liang) 天有一個(ge) 順義(yi) 的小夥(huo) 子,因為(wei) 在住的附近找不著配鑰匙的地方,幹脆叫了個(ge) 閃送把鑰匙送過來,配好後又閃送回去,本來配把鑰匙隻要10元,這次光來回的閃送費就花了100多元。”王師傅無奈地笑著說。

  除了找不到“小修小補”攤位,還有不少人反映,修補費也越來越高,以前花兩(liang) 三元就能配一把鑰匙,現在動輒10多元。采訪王師傅時,一位中年男子來找王師傅配鑰匙,得知價(jia) 格是8元後,猶豫了一會(hui) 兒(er) 走了。

  王師傅告訴記者,鑰匙原材料不值錢,一把簡單的鑰匙成本可能低至1元,之所以要價(jia) 高,主要是房租貴。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友浪表示,“小修小補”回歸社區不僅(jin) 能及時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也能幫助弱勢群體(ti) 尋找生計。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社會(hui) 需求在發生變化,導致攤位減少,進而單價(jia) 也在變高。

  以前一天能掙500元,現在很難掙上300元

  給張大爺修自行車的高師傅是南方人,年輕時來到北京,今年已57歲的他,一直在路邊擺攤修車、配鑰匙。“換過好幾個(ge) 地方,前門、地安門、什刹海附近都幹過,有的是因為(wei) 影響市容被迫搬走,有的是租金太高承擔不起,直到找到現在這個(ge) 街角的免費位置後,才安定了下來。”

  提到“小修小補”攤點越來越少現象,高師傅直言:“年輕人嫌不掙錢,每天又風吹日曬的,不願意幹;年老的人慢慢幹不動了,轉行做別的去了。”20多年前,與(yu) 高師傅一起從(cong) 家鄉(xiang) 來北京從(cong) 事修補生意的有10多人,現在僅(jin) 有三四人仍“堅守崗位”。

  53歲的鍾師傅,2002年從(cong) 重慶來到北京,在奧體(ti) 東(dong) 門附近擺攤配鑰匙修鞋,2008年搬到現在的攤位——北京某大型商場門口的報亭旁,每月攤位費1000元。

  “以前一天下來掙500元基本上輕輕鬆鬆的,現在能掙上300元都很難,除了周末有時候生意好一點,平時每天隻有一二十單生意,一單平均七八元。”鍾師傅直言,這也讓他萌生退意。

  為(wei) 了避免配鑰匙的單一營生模式、增加收入,頭腦靈活的王師傅早早地給店鋪搭配了洗鞋、修鞋、上門開鎖、換鎖等業(ye) 務。60平方米的店鋪中,大部分空間被要洗的鞋子占據。“月租金7000元,光靠配鑰匙肯定不行,要想點其他辦法。”

  近兩(liang) 年,網絡平台的興(xing) 起給“小修小補”攤點提供新商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王師傅告訴記者,他店鋪裏的一部分業(ye) 務來自承接外部服務。“一些網店負責攬業(ye) 務,實體(ti) 店負責提供服務,刨去中間差價(jia) 雖然能賺一些錢,但實體(ti) 攤點的盈利空間在無形中被進一步擠壓了。”

  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引導“小修小補”業(ye) 態發展

  既有條件下,如何引導“小修小補”服務回歸百姓生活?於(yu) 洋認為(wei) ,租金成本是最大阻礙因素,此外,傳(chuan) 統的城市治理思路,或者手法手段存在過度清理現象,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其發展。

  於(yu) 洋表示,“小修小補”回歸社區生活需要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形成更加靈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規範與(yu) 引導業(ye) 態發展。“例如,通過稅收減免房租減免補貼等方式,減少從(cong) 業(ye) 者的經營成本,鼓勵他們(men) 多開店,同時進行一些免費的行業(ye) 培訓,讓行業(ye) 與(yu) 時俱進。”

  張友浪建議,一方麵,可以考慮在社區或者馬路邊上劃出固定位置、確定固定的擺攤時間,並提供線上或線下服務,方便流動商販及時做好相關(guan) 登記。另一方麵,從(cong) 業(ye) 者本身也要不斷更新理念,發展出相對於(yu) 網購和線下商店有比較優(you) 勢的個(ge) 性化服務。

  記者了解到,為(wei) 給“小修小補”留下更多生存空間,有的地方探索打造便民棚、設立規範化便民服務點、便民工坊等。近日,杭州上城區一社區將核酸檢測亭改造為(wei) 修補鋪,提供配鑰匙、補衣服、理發、磨刀等服務。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表示,建設包括“小修小補”業(ye) 態在內(nei) 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應不同於(yu) 以往的街邊自由市場。

  “社區可以開辟專(zhuan) 門的走廊場所為(wei) 生活攤點,保證持續性和便利性。同時,配鎖、修鎖一類的活動,應在社區當地的派出所和社區的居委會(hui) 進行備案,增強可溯源型的追蹤管理,保障安全性。此外,可以采用標準化、評測化方式,以獎代補,盤活業(ye) 態。”魏翔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